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3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外侧壁设置有符合人体耳廓的挂耳环以及开关,所述吸引器主体内套设有吸引管道,所述吸引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所述吸引管道远离所述吸引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以及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吸引管道一体式设置,所述旋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扇叶片,通过设置挂耳环,可将吸引器主体与患者连接稳定,便于后续吸引操作,无需人工辅助即可完成吸引过程;吸引头可360°转动,调节吸引角度,从而达到更加彻底的吸引清理,保证治疗效果,小巧便携,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更加便捷;可根据耳道深浅调节吸引器主体与挂耳环的相对位置,达到全方位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护理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
技术介绍
在耳部手术前,需要对耳道进行相应的清洁护理操作,尤其对患化脓性中耳炎,慢性耳炎的患者,耳道内的分泌物很多,使患者非常痛苦,为排除其中的分泌物,必须有相应的吸引器,但现有的吸引器或结构复杂,造价高,或使用不方便,且大部分吸引器前端的橡胶管拆卸麻烦,进行更换或者清洗时不方便,且现有技术中的吸引器调节吸引角度和深浅时需要人工随时监护确定,无调节的支撑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用于改进现有的耳道吸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外侧壁设置有符合人体耳廓的挂耳环以及开关,所述吸引器主体内套设有吸引管道,所述吸引管道贯穿所述吸引器主体设置,所述吸引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所述吸引管道远离所述吸引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以及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吸引管道一体式设置,所述旋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扇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挂耳环,可将吸引器主体与患者连接稳定,便于后续吸引操作,无需人工辅助即可完成吸引过程,通过设置吸引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使得吸引头更加便于拆卸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引头难清洗难拆卸的问题,通过设置电机以及扇叶片,可有效将耳道内的污物吸引出,且通过设置旋钮妞,在吸引过程中扭动旋钮,可带动吸引头360°转动,调节吸引角度,从而达到更加彻底的吸引清理,保证治疗效果,小巧便携,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更加便捷。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主体靠近所述吸引头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吸引头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引器主体靠近吸引头的一端至远离吸引头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使得吸引器进入耳道时不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且可避免吸引头过于深入耳道,产生不适。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主体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挂耳环端部设置有滑子,所述吸引器主体与所述挂耳环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子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引器主体与挂耳环通过滑槽与滑子滑移连接,使用时先将挂耳环滑动至吸引器主体最靠近吸引头的一侧,然后安装在患者耳上,然后根据耳道深浅调节吸引器主体与挂耳环的相对位置,达到全方位清洁,且单手操作即可,无需人工配合,节约人力物力,小巧便携,操作简单。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孔结构,其直径3mm~4mm之间,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旋钮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配合扇叶片驱动旋转后可在吸引管道内产生负压,从而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吸出,完成清洁。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头呈L型,弯折角度为120°~1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引头呈L型,使得其更加符合耳道形状,使用更加舒适,清洁角度多变,清洁更加彻底。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挂耳环,可将吸引器主体与患者连接稳定,便于后续吸引操作,无需人工辅助即可完成吸引过程;2、通过设置旋钮妞,在吸引过程中扭动旋钮,可带动吸引头360°转动,调节吸引角度,从而达到更加彻底的吸引清理,保证治疗效果,小巧便携,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更加便捷;3、可根据耳道深浅调节吸引器主体与挂耳环的相对位置,达到全方位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的旋钮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引器主体;2-挂耳环;3-开关;4-吸引管道;5-吸引头;6-电机;7-旋钮;8-通孔;9-扇叶片;10-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1,吸引器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符合人体耳廓的挂耳环2以及开关3,吸引器主体1内套设有吸引管道4,吸引管道4贯穿吸引器主体1设置,吸引管道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5,吸引管道4远离吸引头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6以及旋钮7,旋钮7与吸引管道4一体式设置,旋钮7上开设有通孔8,电机6上设置有扇叶片9,通过设置挂耳环2,可将吸引器主体1与患者连接稳定,便于后续吸引操作,无需人工辅助即可完成吸引过程,通过设置吸引管道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5,使得吸引头5更加便于拆卸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引头5难清洗难拆卸的问题,通过设置电机6以及扇叶片9,可有效将耳道内的污物吸引出,且通过设置旋钮7妞,在吸引过程中扭动旋钮7,可带动吸引头360°转动,调节吸引角度,从而达到更加彻底的吸引清理,保证治疗效果,小巧便携,可单手完成操作,使用更加便捷;吸引器主体1靠近吸引头5的一端至远离吸引头5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使得吸引器进入耳道时不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且可避免吸引头5过于深入耳道,产生不适;吸引器主体1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槽10,挂耳环2端部设置有滑子,吸引器主体1与挂耳环2通过滑槽10与滑子滑移连接,通过设置吸引器主体1与挂耳环2通过滑槽10与滑子滑移连接,使用时现将挂耳环2滑动至吸引器主体1最靠近吸引头5的一侧,然后安装在患者耳上,然后根据耳道深浅调节吸引器主体1与挂耳环2的相对位置,达到全方位清洁,且单手操作即可,无需人工配合,节约人力物力,小巧便携,操作简单;通孔8为圆形孔结构,其直径3mm~4mm之间,通孔8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旋钮7上,通过设置通孔8,配合扇叶片9驱动旋转后可在吸引管道4内产生负压,从而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吸出,完成清洁;吸引头5呈L型,弯折角度为120°~150°,通过设置吸引头5呈L型,使得其更加符合耳道形状,使用更加舒适,清洁角度多变,清洁更加彻底。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挂耳环2滑动至吸引器主体1最靠近吸引头5的一侧,然后安装在患者耳上,与患者连接稳定后,打开开关,驱动电机,从而带动扇叶片转动,使得吸引管道内产生负压,然后根据耳道深浅调节吸引器主体1与挂耳环2的相对位置,并同时转动旋钮,达到全方位清洁,且单手操作即可,无需人工配合,节约人力物力,小巧便携,操作简单。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主体(1),所述吸引器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符合人体耳廓的挂耳环(2)以及开关(3),所述吸引器主体(1)内套设有吸引管道(4),所述吸引管道(4)贯穿所述吸引器主体(1)设置,所述吸引管道(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5),所述吸引管道(4)远离所述吸引头(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6)以及旋钮(7),所述旋钮(7)与所述吸引管道(4)一体式设置,所述旋钮(7)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电机(6)上设置有扇叶片(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主体(1),所述吸引器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符合人体耳廓的挂耳环(2)以及开关(3),所述吸引器主体(1)内套设有吸引管道(4),所述吸引管道(4)贯穿所述吸引器主体(1)设置,所述吸引管道(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5),所述吸引管道(4)远离所述吸引头(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电机(6)以及旋钮(7),所述旋钮(7)与所述吸引管道(4)一体式设置,所述旋钮(7)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电机(6)上设置有扇叶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主体(1)靠近所述吸引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冒佳怡何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