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755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1)对650放散阀阀座进行处理,2)改造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位置,3)改造软密封紧固装置进行,通过自制的抱箍来替代密封紧固装置,4)在不影响放散阀使用条件下,在650放散阀的本体上与碟簧筒成90度的位置焊接工装安装挂脚,便于工装安装;5)试压作业。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安全的进行试压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属于冶金高炉设备修复

技术介绍
650放散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四连杆机构死点位置自锁和碟簧预紧装置加压。使放散阀在工作压力时能有效关闭,压力超过安全值时自动打开泄压,确保高炉安全运行。因此,在650放散阀离线修复时,对于模拟高炉压力进行试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试压过程中存在多个问题:1、要对碟簧预紧装置进行预紧力调整,确保预紧力符合工作要求。原来的方法是经过理论计算,单独对碟簧预紧力装置先进行预紧力调整,调整后再安装到放散阀阀体上。由于放散阀的其他运行机构实际运行阻力与理论计算有偏差,使碟簧预紧装置根据理论计算值,不能一次性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要求。只能经过多次反复拆装碟簧预紧装置,并试压调整才能符合实际工作要求。既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维修成本;2、紧固软密封的装置结构太繁琐,每次调整时候要花费很长时间;3、阀盖与阀座之间接触的硬质合金位置难于调整。正是因为存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常常导致650放散阀离线修复周期长且修复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安全的进行试压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1)对650放散阀阀座进行处理,2)改造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位置,3)改造软密封紧固装置进行,通过自制的抱箍来替代密封紧固装置,这样在调整过程中只需要松紧一个螺栓就可以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作业效率。4)在不影响放散阀使用条件下,在650放散阀的本体上与碟簧筒成90度的位置焊接工装安装挂脚,便于工装安装;5)试压作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具体如下,当阀座所有的修复尺寸达到要求后,在阀座上与密封接触的部位,中心位置加工一道1.5mm宽乘1.5mm深的槽,当密封受力后会使得一小部分的软密封挤压到1.5mm*1.5mm的槽口内,有利于650放散阀的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如下,将阀盖与阀座硬密封处上立车加工,车掉斜度改成立式使得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不接触,密封功能完全靠软密封来实现。这样就避免了在现场使用时候出现硬密封到位而软密封压不紧的状况,而导致高炉煤气外泄的环保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5)具体如下,装配完成试压装置,使用旧的密封装配到阀座上,利用旧的密封进行试压作业,以保证新的密封不被损坏;当试压调整符合技术要求后,再将新的密封更换上即可;第一次表压记录,装配完成后,利用空气压缩机进行试压实验;这时记录650放散阀泄压时候压力表的压力值为B1.第二次表压记录,把制作好的工装安装到放散阀上,顶升100T饼式千斤顶使碟簧预紧装置拉杆上升,当拉杆上螺母松动后旋转螺母一圈,松开千斤顶再对放散阀试压,记录放散阀泄漏时的第二次表压为B2;根据放散阀工作压力B和两次试压记录的表压计算最终拉杆螺母旋转圈数N。计算公式:即N=(B-B2)/(B1-B2);通过计算得出调整螺母的圈数,再利用100T饼式千斤顶顶升使得碟簧预紧装置拉杆上升,使拉杆上螺母松动后,根据前两次试压记录、计算的数据,旋转螺母符合计算圈数就能达到650放散阀工作压力的要求即保压压力0.25Mpa、安全泄压压力0.28Mpa。完成试压后,将旧的密封拆下更换好的密封到位即可完成整个调整作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方法提前对阀座和阀盖进行了处理,加工槽口等于增加了一道密封,这为后面的试压消除了重复作业的可能,去除了阀盖与阀座的硬密封,减少了现场阀盖密封不严的可能;2)该方法利用旧密封进行试压实验,保护了新密封的完好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3)利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调整试压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作业效率;4)采用抱箍的方法来紧固软密封,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650放散阀阀盖阀座装配放大图。图2是650放散阀阀座加工位置图。图3是阀盖与阀座改造示意图。图4是软密封紧固装置改造前后对比图。图5是650放散阀碟簧装配图。图6、图7是650放散阀碟簧预紧力调整示意图。图中:I、阀座安装位,1、阀座槽口,2、阀盖、3、阀座,4、软密封,5、紧固抱箍,6、预紧装置,7、拉杆,8、摆杆,9、调节螺母,10、阀体,11、千斤顶,12、挂脚,13、工装,14、硬密封,301、扶手,302、活动挂板,303、固定挂板,304、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1是是650放散阀阀盖阀座装配放大图,图2是650放散阀阀座加工位置图,对650放散阀阀座进行处理,当阀座所有的修复尺寸达到要求后,在阀座上与密封接触的部位,中心位置加工一道1.5mm宽乘1.5mm深的槽,当密封受力后会使得一小部分的软密封挤压到1.5mm*1.5mm的槽口内,有利于650放散阀的密封。请参看图3,图3是阀盖与阀座改造示意图。对原有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位置进行改造(如图1和图3所示),将阀盖与阀座硬密封处上立车加工,车掉斜度改成立式使得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不接触,密封功能完全靠软密封来实现。请参看图4,图4是软密封紧固装置改造后示意图,在离线修复试压和现场不在使用原有的软密封紧固装置,改用抱箍来进行紧固。这样的好处是方便进行更换软密封,提高作业效率。请参看图6和图7,图6是650放散阀碟簧调整工装立体图,图7是650放散阀碟簧预紧力调整示意图。所述的调整工装13是由扶手301、活动挂脚302、固定挂脚303和挡板304组成;所述的固定挂脚303焊接在挡板304的一端;所述的扶手301焊接在与固定挂脚303同一端的304上;所述的活动挂脚302在调整作业的时候挂在挡板304的另一端;饼式千斤顶置于挡板304上,挂脚12的数量为4个,所述挂脚12分别焊接在650放散阀的本体上,与碟簧筒成90度的位置上;所述的固定挂脚303和活动挂脚302分别挂在挂脚12的上面。装配完成试压装置,使用旧的密封装配到阀座上,利用旧的密封进行试压作业,以保证新的密封不被损坏。第一次表压记录,装配完成后,利用空气压缩机进行试压实验,这个时候记录650放散阀泄压时候压力表的压力值为B1.第二次表压记录,把制作好的工装安装到放散阀上,顶升100T饼式千斤顶使碟簧预紧装置拉杆上升,当拉杆上螺母松动后旋转螺母一圈,松开千斤顶再对放散阀试压,记录放散阀泄漏时的第二次表压为B2。根据放散阀工作压力B和两次试压记录的表压计算最终拉杆螺母旋转圈数N。计算公式:即N=(B-B2)/(B1-B2)通过计算得出调整螺母的圈数,再利用100T饼式千斤顶顶升使得碟簧预紧装置拉杆上升,使拉杆上螺母松动后,根据前两次试压记录、计算的数据,旋转螺母符合计算圈数就能达到650放散阀工作压力的要求即保压压力0.25Mpa、安全泄压压力0.28Mpa。完成试压后,将旧的密封拆下更换好的密封到位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1)对650放散阀阀座进行处理,2)改造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位置,3)改造软密封紧固装置进行,通过自制的抱箍来替代密封紧固装置,4)在不影响放散阀使用条件下,在650放散阀的本体上与碟簧筒成90度的位置焊接工装安装挂脚,便于工装安装;5)试压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1)对650放散阀阀座进行处理,2)改造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位置,3)改造软密封紧固装置进行,通过自制的抱箍来替代密封紧固装置,4)在不影响放散阀使用条件下,在650放散阀的本体上与碟簧筒成90度的位置焊接工装安装挂脚,便于工装安装;5)试压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如下,当阀座所有的修复尺寸达到要求后,在阀座上与密封接触的部位,中心位置加工一道1.5mm宽乘1.5mm深的槽,当密封受力后会使得一小部分的软密封挤压到1.5mm*1.5mm的槽口内,有利于650放散阀的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如下,将阀盖与阀座硬密封处上立车加工,车掉斜度改成立式使得阀盖与阀座硬密封不接触,密封功能完全靠软密封来实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650放散阀离线修复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宇陈水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