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54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包括设置有红外探测器的第一筒体及与第一筒体相对移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红外镜头,通过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相对移动,从而获得自动聚焦的效果,此外,将红外探测器和采集电路之一或全部设置有散热板,通过对发热量较大的电路位置的合理设置,从而减少发热量较大的电路对红外探测器的影响,提高热像仪的性能和测温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聚焦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热像仪自动聚焦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红外热像仪一般采用驱动镜片的电动聚焦机构来完成聚焦,如通过传统的结构,需换装镜头或叠加镜头,这会导致或换装电动镜头的成本高,或叠加镜头而镜片变多后导致的红外光衰减大,图像变差。另外,现有热像仪的硬件电路一般分为可分为红外热像探测器电路部分和处理电路部分;处理电路部分如进行图像的处理等,其发热量一般较大。由于红外热像仪对热非常敏感,处理电路部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影响红外热像探测器的的精度。如何在进行自动聚焦、如何在解决自动聚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处理电路部分产生的热量影响红外热像探测器,从而提高热像仪的性能和测温精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红外热像仪自动聚焦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包括设置有红外探测器的第一筒体及与第一筒体相对移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红外镜头,通过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相对移动。进一步的,第一筒体的外壁与第二筒体的内壁相嵌套,相互接触部分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进一步的,红外探测电路包括红外探测器和采集电路,所述红外探测器或采集电路之一或全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第一筒体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采集电路设置于第一筒体的后壁,所述红外探测器与采集电路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所述插接电路设置于采集电路,红外探测器的接引线穿过散热板后插接于采集电路的插接电路处。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电路包括红外探测器连接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红外探测器连接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之间通过导线或软排线连接,红外探测器连接电路设置于第一筒体内,模数转换电路设置于第一筒体外或第二筒体。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驱动轴,所述电机固定在红外热像仪内部,所述电机驱动轴穿过第二筒体后,驱动第一筒体。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可设置于第二筒体处或热像仪内部设置的支架或热像仪内部设置的隔板或第二筒体设置的支架。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驱动轴,所述电机固定在红外热像仪内部,所述电机驱动轴驱动第二筒体。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可设置于第一筒体处或第一筒体设置的支架。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裹有金属壳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红外探测器的第一筒体,以及设置有红外镜头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相对移动,从而获得自动聚焦的效果,此外,将红外探测器和采集电路之一或全部设置有散热板,通过对发热量较大的电路位置的合理设置,从而减少发热量较大的电路对红外探测器的影响,提高热像仪的性能和测温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手持式热像仪的结构剖面图;图4为图3中自动聚焦结构的放大图;图5为带有隔舱的手持式热像仪结构剖面图;图6为带有隔舱及散热装置的手持式热像仪结构剖面图;图7为带有隔舱及散热装置的手持式热像仪另一种结构剖面图;图8为带有隔舱的手持式热像仪结构剖面图;图9为带有隔舱及散热装置的手持式热像仪另一种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热像仪的自动聚焦结构的壳体,包括:前壳体9、机身壳10和显示屏框17,红外热像仪前端设置红外镜头8,显示屏15设置在显示屏框17处,在机身壳10还设置有手柄18。在红外热像仪的壳体内部,设置有自动聚焦结构,包括第一筒体1,其设置有红外探测器3;第二筒体2,其设置有红外镜头8,以相对位置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驱动装置使得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相对移动。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为相互配合的形状,例如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均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筒,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分别具有金属材料的后壁,后壁与筒体之间可以采用全部或部分封闭的方式,后壁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除去后壁。第一筒体1可以在第二筒体2滑动,两者相互嵌套的结构,例如本例中将第一筒体1嵌套于第二筒体2中,第一筒体1的外壁与第二筒体2的内壁构成嵌套,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之间相互导热良好,相互接触部位可部分或全部采用导热良好的金属材质,第一筒体1的外壁和第二筒体2的内壁确保既能顺滑的运动、又能兼顾良好散热的间隙。其中嵌套结构可以是部分或全部的嵌套,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的筒壁可以有开口。优选的,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筒壁采用封闭方式,第一筒体1设置于第二筒体2的内部,以便于散热和导热。此外,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构成对筒体的限定,第一筒体1也可称为内筒,第二筒体2可称为外筒。第一筒体1内一般装配有红外探测电路,根据不同应用和探测器的性能,所述第一筒体1至少设置有红外探测电路的红外探测器3。对应红外探测器3,第一筒体1配置有其连接的结构,第一筒体1具有符合红外探测器3成像的开口,以接收红外镜头8的光;红外探测器3配置有散热板6供其散热,散热板6采用导热良好的材质,如金属材料,可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相连;以便于将热量传导至第一筒体1便于红外探测器3的热平衡。为减少杂散光对红外探测器3的干扰,第一筒体1和散热板6构成红外探测器3的封闭空间。红外探测电路,一般包括红外探测器3和采集电路4;采集电路4配置有例如信号采集、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红外探测器3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出热像的AD值数据。采集电路设置有散热板5,散热板5采用导热良好的材质,如金属材料,可并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相连,以便于将热量传导至第一筒体1。红外探测器3散热的散热板6、采集电路散热的散热板5,可以有形状、位置上的调整和适应。采集电路4与红外探测器3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各种配置的方式。例如可以固定方式连接,如红外探测器3可焊接或通过插座插接于采集电路3,此时焊接或插座接触处为红外探测器连接电路。也可以是活动的连接,如通过软线或FPC柔性电路连接红外探测器3管脚和采集电路3。也可以是部分固定连接、部分活动连接,如部分采用软线或FPC柔性电路连接,部分采用焊接于采集电路3。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红外探测电路也可仅包含红外探测器3,红外探测器3内部带有模数转换的电路,通过管脚接口直接输出红外探测器3的信号,如热像的AD值数据。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红外探测电路还可具有部分或全部处理电路的功能;如用于输出热像的AD值数据、用于输出热像处理后的供显示、记录等的数据等其中之一或同时多个。在另一例中,采集电路4可配置为具有热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电路或其功能,例如转换为显示、记录等的数据,并进行输出。红外探测器3可插接在插座上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插座焊接在采集电路4上。在另一个例中,带有插座的采集电路4装配在第一筒体1的后壁外部,后壁留有通过插座的开口,红外探测器3的管脚7通过插座与采集电路4连接;此时后壁也可同时作为红外探测器3的散热板,该后壁与采集电路4之间还可以设置隔热材料层,以便采集电路4的热量不易传导至红外探测器3。采集电路3可部分或全部装配在第一筒体1内部、第一筒体1外部、第二筒体2内部空间,第二筒体2外部;在某些情况下,采集电路3可分为二部分,焊接有红外探测器3的部分即红外探测器连接电路和配置有模数转换电路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红外探测器的第一筒体及与第一筒体相对移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红外镜头,通过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1 CN 2017113959161;2018.10.07 CN 201811161.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红外探测器的第一筒体及与第一筒体相对移动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红外镜头,通过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自动聚焦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筒体的外壁与第二筒体的内壁相嵌套,相互接触部分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热像仪自动聚焦结构,其特征在于,红外探测电路包括红外探测器和采集电路,所述红外探测器或采集电路之一或全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第一筒体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聚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采集电路设置于第一筒体的后壁,所述红外探测器与采集电路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所述插接电路设置于采集电路,红外探测器的接引线穿过散热板后插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