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换热器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751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腐换热器及热泵系统,防腐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在其中流通的钢制的外壳、多根间隔排布在外壳中并供水在其中流通以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钛制的换热管、安装在外壳至少一端将外壳封闭的复合板;复合板包括通过爆炸焊接相对复合为一体的钢板和钛板;钛板上对应换热管设有贯通至钢板的连接孔;钢板朝向外壳并密封连接在外壳的端口上;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复合板的连接孔中,与钛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腐换热器,通过由钛板和钢板制成的复合板实现与换热器的外壳和钛制换热器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可在高氯离子环境中使用,适合于海水和淡水与冷媒的热交换,使用寿命长且稳定,减少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腐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防腐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室内泳池水面会蒸发大量水蒸气,需要及时除湿,否则会腐蚀装修、建筑结构,目前大多采用压缩循环式制冷原理进行降温除湿。然而,在降温除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如何将产生释放的热量回收到泳池池水中是除湿带来的一个问题。压缩循环式制冷中,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冷凝器是换热器的一种,是将工艺段中排出的高温、高压介质冷却或者冷凝成液体并对外放热的设备,是制冷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常用的冷却介质为水和空气。按照冷却(凝)介质和换热机理不同,可以分为空冷式、水冷式和蒸发式。按照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可以分为管式、板式和其他结构。冷凝器(换热器)的材料一般以碳钢、不锈钢和铜为主,其中碳钢材质的管板在作为冷却器使用时,其管板与列管的焊缝经常出现腐蚀泄漏,泄漏物进入冷却水系统会造成污染环境及物料的浪费。使用时管板部分与工业冷却水接触,而工业冷却水中的杂质、盐类、气体、微生物都会构成对管板和焊缝的腐蚀。研究表明,工业水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会有各种离子和溶解的氧气,其中氯离子和氧的浓度变化,对金属的腐蚀起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合于海水和淡水,可在高氯离子环境中使用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海水和淡水,可在高氯离子环境中使用的防腐换热器及热泵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腐换热器,包括用于冷媒在其中流通的钢制的外壳、多根间隔排布在所述外壳中并供水在其中流通以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钛制的换热管、安装在所述外壳至少一端将所述外壳封闭的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通过爆炸焊接相对复合为一体的钢板和钛板;所述钛板上对应所述换热管设有贯通至所述钢板的连接孔;所述钢板朝向所述外壳并密封连接在所述外壳的端口上;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所述复合板的连接孔中,与所述钛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防腐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并与所述复合板连接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换热管和出口水相连通形成供水循环进出并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通道。优选地,所述防腐换热器包括两个所述复合板,两个所述复合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两端;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两个所述复合板的连接孔中,与所述钛板连接;所述防腐换热器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个端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复合板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内空间与所述换热管相连通,形成供水流出换热管后折返流回换热管内的水流折返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和对应的所述复合板之间设有第一分隔组件,将所述第一端盖的内空间至少分成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端;所述第二端盖和对应的所述复合板之间设有第二分隔组件,将所述第二端盖内的水流折返空间分隔至少两个水流折返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并将对应的所述复合板上的多个连接孔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组连接孔、第二组连接孔和第三组连接孔;所述第一隔板围设在所述进水口和对应的第一组连接孔的外围,使所述进水口和第一组连接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二隔板围设在所述出水口和对应的第二组连接孔的外围,使所述出水口和第二组连接孔相连通形成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第三组连接孔和对应的第一端盖内空间相连通,形成与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相隔离的往返部;水从所述进水端进入与第一组连接孔连接的换热管后,通过所述第二端盖的一水流折返部流进与第三组连接孔连接的换热管,在所述往返部中折返流回所述第二端盖的另一水流折返部,再从该另一水流折返部折返流进与第二组连接孔连接的换热管,通过所述出水端流出所述第一端盖。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组件包括将对应的所述复合板上的多个连接孔分成第一组连接孔和第二组连接孔的第三隔板;第一组连接孔的部分连接孔与所述进水端中的第一组连接孔相对重合,另一部分连接孔与所述往返部中第三组连接孔的部分连接孔相对重合;第二组连接孔的部分连接孔与所述往返部中第三组连接孔的另一部分连接孔相对重合,另一部的连接孔与所述出水端中的第二组连接孔相对重合。优选地,所述第三隔板包括V字形板、分别与该V字形板两端相接的两个端板;所述V字形板的半边和连接的一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部分相对重合,另一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部分相对重合。优选地,所述防腐换热器还包括密封在所述第一端盖和对应的复合板之间的第一密封环、密封在所述第二端盖和对应的复合板之间的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上对应所述第一分隔组件设有第一密封筋条;所述第二密封环上对应所述第二分隔组件设有第二密封筋条。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端封闭的第一筒盖、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盖的开口端并与对应的所述复合板相配合连接的第一端板;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筒盖的封闭端上。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端封闭的第二筒盖、连接在所述第二筒盖的开口端并与对应的所述复合板相配合连接的第二端板。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分别用于冷媒进出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一个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防腐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防腐换热器,通过由钛板和钢板制成的复合板实现与换热器的外壳和钛制换热器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可在高氯离子环境中使用,适合于海水和淡水与冷媒的热交换,使用寿命长且稳定,减少维护费用。本专利技术的防腐换热器应用于热泵系统中,适用于对室内泳池的降温除湿,同时将产生的热量与池水进行热交换,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腐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腐换热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腐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防腐换热器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防腐换热器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防腐换热器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热泵系统中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腐换热器100,包括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换热器(100)包括用于冷媒在其中流通的钢制的外壳(10)、多根间隔排布在所述外壳(10)中并供水在其中流通以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钛制的换热管(20)、安装在所述外壳(10)至少一端将所述外壳(10)封闭的复合板(30);所述复合板(30)包括通过爆炸焊接相对复合为一体的钢板(31)和钛板(32);所述钛板(32)上对应所述换热管(20)设有贯通至所述钢板(31)的连接孔(33);所述钢板朝向所述外壳(10)并密封连接在所述外壳(10)的端口上;所述换热管(20)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所述复合板(30)的连接孔(33)中,与所述钛板(3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换热器(100)包括用于冷媒在其中流通的钢制的外壳(10)、多根间隔排布在所述外壳(10)中并供水在其中流通以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钛制的换热管(20)、安装在所述外壳(10)至少一端将所述外壳(10)封闭的复合板(30);所述复合板(30)包括通过爆炸焊接相对复合为一体的钢板(31)和钛板(32);所述钛板(32)上对应所述换热管(20)设有贯通至所述钢板(31)的连接孔(33);所述钢板朝向所述外壳(10)并密封连接在所述外壳(10)的端口上;所述换热管(20)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所述复合板(30)的连接孔(33)中,与所述钛板(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换热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端部并与所述复合板(30)连接的第一端盖(40);所述第一端盖(40)上设有进水口(401)和出水口(402);所述进水口(401)、换热管(20)和出口水(402)相连通形成供水循环进出并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换热器包括两个所述复合板(30),两个所述复合板(30)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相对两端;所述换热管(20)的两端分别紧配合在两个所述复合板(30)的连接孔(33)中,与所述钛板(32)连接;所述防腐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端盖(50),所述第一端盖(40)和第二端盖(50)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两个端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复合板(30)连接;所述第二端盖(50)的内空间与所述换热管(20)相连通,形成供水流出换热管(20)后折返流回换热管(20)内的水流折返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40)和对应的所述复合板(30)之间设有第一分隔组件(80),将所述第一端盖(40)的内空间至少分成与所述进水口(401)相连通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口(402)相连通的出水端;所述第二端盖(50)和对应的所述复合板(30)之间设有第二分隔组件(90),将所述第二端盖(50)内的水流折返空间分隔至少两个水流折返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组件(80)包括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所述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间隔设置并将对应的所述复合板(30)上的多个连接孔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组连接孔(331)、第二组连接孔(332)和第三组连接孔(333);所述第一隔板(81)围设在所述进水口(401)和对应的第一组连接孔(331)的外围,使所述进水口(401)和第一组连接孔(331)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二隔板(82)围设在所述出水口(402)和对应的第二组连接孔(332)的外围,使所述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本度廖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易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