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及包括它的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312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包括两个以上的热交换结构,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拼接头组件可拆卸连接;热交换结构包括换热壳体,容纳腔内设有热交换芯,热交换芯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拼接头组件包括拼接盘,拼接盘上设有多个冷流体导流接头和多个热流体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快速连接,组合效率高;进一步地,它还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和对管道流量的影响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及包括它的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及包括它的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一般包括圆管式换热器和盘管式换热器,其中,圆管式换热器存在冷热物质接触面积小,热交换效率低的缺点;而盘管式换热器存在滞留时间长,对流量影响大,接触面小,换热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该组合式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快速连接,组合效率高;进一步地,它还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和对管道流量的影响小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组合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和组合灵活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热交换结构,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拼接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所述拼接头组件包括拼接盘,所述拼接盘上设有多个冷流体导流接头和多个热流体连接孔;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进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出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热交换芯为蜂窝芯,它是由多个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组成的蜂窝状结构,多个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之间交替间隔设置;所述热流体导流通道、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径向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优选地,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所述拼接头组件还包括两端开口的拼接头壳体,所述拼接头壳体的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一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二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拼接盘设于拼接头壳体内腔中,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金属连接管,所述金属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向外伸出;所述金属连接管的两端部的外径小于中部的外径;方式二:所述拼接头组件还包括两端开口的拼接头壳体,所述拼接头壳体的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一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二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拼接盘设于拼接头壳体内腔中,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管状卡接柱,所述管状卡接柱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向外伸出;所述管状卡接柱的两端部的内径大于中部的内径;方式三: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所述卡接槽的两端部的内径大于中部的内径。优选地,每个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一连接口处设有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二连接口处设有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优选地,沿从左往右的方向,位于左端最外侧的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一连接口处设有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位于右端最外侧的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二连接口处设有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组件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管,每个第一金属管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每个第一金属管的一端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方式二: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多个第一冷流体导流孔和多个第一热流体导流孔,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端面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个端面向外延伸设有多个第一管状连接柱,每个第一管状连接柱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每个第一冷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第一热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第一管状连接柱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冷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方式三: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上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孔和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热交换芯密封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插接孔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每个第一插接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第一通孔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组件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金属管,每个第二金属管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每个第二金属管的一端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方式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设有多个第二冷流体导流孔和多个第二热流体导流孔,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端面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个端面向外延伸设有多个第二管状连接柱,每个第二管状连接柱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每个第二冷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第二热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第二管状连接柱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冷流体导流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方式三: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上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和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热交换芯密封固定连接;每个第二插接孔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每个第二插接孔对应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第二通孔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还包括设置在位于左端最外侧的所述热交换结构一侧的第一管接头组件,和设置在位于左端最外侧的所述热交换结构一侧的第二管接头组件;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包括第一管接头壳体、第一分隔板和多个冷流体输入管,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壳体内、并将所述第一管接头壳体的内腔分隔成冷流体输入腔和热流体输出腔;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冷流体输入孔;每个冷流体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流体输入孔连通,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热流体输出腔与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连通;所述第一管接头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热流体输出腔连通的热流体输出口;所述第一管接头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热交换结构,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拼接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所述拼接头组件包括拼接盘,所述拼接盘上设有多个冷流体导流接头和多个热流体连接孔;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进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出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热交换结构,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拼接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换热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所述拼接头组件包括拼接盘,所述拼接盘上设有多个冷流体导流接头和多个热流体连接孔;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进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每个热流体连接孔的出口对应与一个热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为蜂窝芯,它是由多个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组成的蜂窝状结构,多个热流体导流通道和多个冷流体导流通道之间交替间隔设置;所述热流体导流通道、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径向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所述拼接头组件还包括两端开口的拼接头壳体,所述拼接头壳体的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一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二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拼接盘设于拼接头壳体内腔中,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金属连接管,所述金属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向外伸出;所述金属连接管的两端部的外径小于中部的外径;方式二:所述拼接头组件还包括两端开口的拼接头壳体,所述拼接头壳体的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一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一个热交换结构的第二连接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拼接盘设于拼接头壳体内腔中,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管状卡接柱,所述管状卡接柱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向外伸出;所述管状卡接柱的两端部的内径大于中部的内径;方式三:所述冷流体导流接头为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拼接盘的两个端面;所述卡接槽的两端部的内径大于中部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一连接口处设有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二连接口处设有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沿从左往右的方向,位于左端最外侧的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一连接口处设有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入接头的出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位于右端最外侧的所述换热壳体的第二连接口处设有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多个冷流体输出接头,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数量与所述冷流体导流通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冷流体输出接头的进口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出口连通。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一: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管,每个第一金属管作为一个冷流体输入接头;每个第一金属管的一端与一个冷流体导流通道的进口连通并密封固定连接;方式二: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多个第一冷流体导流孔和多个第一热流体导流孔,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一个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尚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