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34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薄纱面料,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织物区、第二织物区、第三织物区及第四织物区;第一织物区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局部组织、第二局部组织及第三局部组织;第一局部组织包括:第一局部纬纱,第一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局部组织点组;第二局部纬纱,第二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局部组织点组;第一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一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一局部纬组织点,第二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二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二局部纬组织点;第一局部经组织点与第二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天丝和麻的交织形成底布,同时在局部加入两种特殊色彩纹理的大肚纱线与天丝交织,既具有天丝麻面料的抗菌防潮、悬垂飘逸,又具有色彩丰富的立体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纱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面料,特别是一种天丝与亚麻、花式纱交织薄纱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丰富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多,除了日常穿着的时尚性,功能性外,对于家居装饰类产品的需求也呈差异化与时尚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国技术专利《薄纱面料》(申请号:201120131809.X)公开了一种薄纱面料,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它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薄纱层(3),所述面料本体(1)和薄纱层(3)之间设有若干个小面料块(2),所述小面料块(2)随机排列,所述薄纱层(3)和小面料块(2)固定在面料本体(1)上。小面料块的实与薄纱层的虚增强了薄纱面料的层次感。但是目前市场上春夏用的薄纱类窗帘大部分以素色化纤类的产品为主,产品风格和功能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薄纱面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薄纱面料,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织物区、第二织物区、第三织物区及第四织物区;第一织物区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局部组织、第二局部组织及第三局部组织;其中第一局部组织包括:第一局部纬纱,第一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局部组织点组;第二局部纬纱,第二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局部组织点组;第一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一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一局部纬组织点,第二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二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二局部纬组织点;第一局部经组织点与第二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优选地,第二局部组织包括:第三局部纬纱,第三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三局部组织点组;第四局部纬纱,第四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四局部组织点组;第五局部纬纱,第五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五局部组织点组;第三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三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三局部纬组织点,第四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四局部经组织点和第四局部纬组织点,第五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五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五局部纬组织点;首位的第三局部经组织点与末位的第四局部经组织点对应,首位的第四局部经组织点与末位的第五局部经组织点对应。优选地,第三局部组织包括:第六局部纬纱,第六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六局部组织点组;第七局部纬纱,第七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七局部组织点组;第六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六局部经组织点和第六局部纬组织点,第七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七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七局部纬组织点;第六局部经组织点与第七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优选地,第二织物区包括:第二织物区纬纱,第二织物区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织物区组织点组;其中第二织物区组织点组包括第二织物区经组织点和第二织物区纬组织点;第二织物区经组织点与第七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优选地,第二织物区包括:第三织物区纬纱,第三织物区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三织物区组织点组;其中第三织物区组织点组包括第三织物区经组织点和第三织物区纬组织点;第三织物区经组织点与第二织物区经组织点交错。优选地,第二织物区包括:第四织物区纬纱,第四织物区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四织物区组织点组;其中第四织物区组织点组包括第四织物区经组织点和第四织物区纬组织点;第四织物区经组织点与第三织物区经组织点交错。优选地,第一局部纬纱~第七局部纬纱为本白14s亚麻纱。优选地,第二织物区纬纱及第四织物区纬纱为2N三色腈纶段染大肚纱。优选地,第三织物区纬纱为本白13.8N棉大肚纱。优选地,经纱为本白21s天丝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中面料底布采用经纱天丝纱与纬纱亚麻纱交织形成薄纱结构,局部经纱天丝纱与腈纶三色段染大肚花式纱、全棉大肚花式纱按照一定的排列比交织形成立体凸条效果结构。天丝是以木浆为原料经过溶剂纺丝的方法生产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可在泥土中完全降解,绿色环保;在使用性能上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舒适性和类真丝般的悬垂柔软;其纤维独特的原纤结构使得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下细菌也不易滋生。与天丝交织的亚麻纤维纺制的纤维带有天然的竹节效果,同时吸湿散热好、不易燃、抗菌抑菌效果好。与花式纱交织的部位使用的三色段染大肚纱染色采用的是亚麻灰两种颜色,段染间距为25厘米,通过两种花式纱线特殊的排列方式,形成立体凸条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天丝和麻的交织形成底布,同时在局部加入两种特殊色彩纹理的大肚纱线与天丝交织,形成的面料既具有天丝麻面料的抗菌防潮、悬垂飘逸,又具有色彩丰富的立体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修改。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者彼此沉浮的规律成为织物组织。其中,织物经纱和纬纱相交处成为组织点。机织物中通常有两种组织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的局部经组织点和纬纱浮于经纱之上的局部纬组织点。当局部经组织点和局部纬组织点的沉浮规律达到循环时的组织称为一个组织循环。通常我们用一个组织循环可以表示整个织物组织,织物组织采用组织意匠图来表示,图中局部经组织点填满了颜色,纵向代表经纱,横向代表纬纱。本专利技术中的织物经纬纱交织的一个最小组织意匠图见图1,经纱最小组织循环数为6,纬纱最小的组织循环数为24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经纱为本白21s天丝纱,第一织物区内的纬纱(第一局部纬纱11、第二局部纬纱12、第三局部纬纱13、第四局部纬纱14、第五局部纬纱15、第六局部纬纱16及第七局部纬纱17)为本白14s亚麻纱、第二织物区纬纱2及第四织物区纬纱4为2N三色腈纶段染大肚纱、第三织物区纬纱3为本白13.8N棉大肚纱,经密为50根/英寸,纬密49根/英寸。三色腈纶段染大肚纱的多色效果;纬纱特殊的排列方式形成的立体凸条效果。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选取2N的本白腈纶大肚纱,设定段染颜色为为亚麻色和灰色,亚麻色宽度9厘米,灰色宽度9厘米,亚麻色和灰色相邻排列;当段染循环间距设定为25厘米,在段染纱线上就形成了一段原纱颜色本白,段染纱线的颜色就形成了三色效果。其上机的纬纱排列织入步骤如下:步骤1:第一局部组织,此处组织横向有2行,一个组织循环里的纬纱数为2,即第一局部纬纱11和第二局部纬纱12在此组织处连着织入,按照此组织重复循环12次,第一局部纬纱11和第二局部纬纱12排列织入2×12=24根。步骤2:第二局部组织,此处组织横向有3行,一个组织循环里的纬纱数为3,即第三局部纬纱13、第四局部纬纱14和第五局部纬纱15在此组织处连着织入,按照此组织重复循环6次,第三局部纬纱13、第四局部纬纱14和第五局部纬纱15排列织入3×6=18根。步骤3:重复步骤1和步骤2的组织4次,即第一局部纬纱11、第二局部纬纱12、第三局部纬纱13、第四局部纬纱14和第五局部纬纱15连续排列织入(24+18)×4=168根。步骤4:第三局部组织,此处组织横向有2行,一个组织循环里的纬纱数为2,即第六局部纬纱16及第七局部纬纱17在此组织处连着织入,按照此组织重复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织物区、第二织物区、第三织物区及第四织物区;第一织物区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局部组织、第二局部组织及第三局部组织;其中第一局部组织包括:第一局部纬纱,第一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局部组织点组;第二局部纬纱,第二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局部组织点组;第一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一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一局部纬组织点,第二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二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二局部纬组织点;第一局部经组织点与第二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织物区、第二织物区、第三织物区及第四织物区;第一织物区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局部组织、第二局部组织及第三局部组织;其中第一局部组织包括:第一局部纬纱,第一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局部组织点组;第二局部纬纱,第二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局部组织点组;第一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一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一局部纬组织点,第二局部组织点组包括第二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二局部纬组织点;第一局部经组织点与第二局部经组织点相互交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纱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二局部组织包括:第三局部纬纱,第三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三局部组织点组;第四局部纬纱,第四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四局部组织点组;第五局部纬纱,第五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五局部组织点组;第三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三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三局部纬组织点,第四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四局部经组织点和第四局部纬组织点,第五局部组织点组包括依次布置两个第五局部经组织点和第五局部纬组织点;首位的第三局部经组织点与末位的第四局部经组织点对应,首位的第四局部经组织点与末位的第五局部经组织点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纱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三局部组织包括:第六局部纬纱,第六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六局部组织点组;第七局部纬纱,第七局部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七局部组织点组;第六局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朱书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喜雅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