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喷粉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0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喷粉刷结构,主要包含有粉体唧气筒组、粉体载装筒、粉体流量刷件及帽盖所构成,其主要是利用按压按键盖将气体送入粉体载装筒,使其气体压力将粉体载装筒内的粉体挤压至粉体流量刷件,其中粉体经过滤网过滤后通过数个扇形孔柱喷出附着至刷毛部,而粉体流量刷件的活动束套定位在粉体通孔部并与其滑动式配合,由此束紧刷毛部以方便帽盖嵌接粉体流量刷件,可由此流程完成刷毛部自动上粉的动作,以达到方便使用者快速上妆的需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自动喷粉刷结构,特别是指透过按压按压盖,使其气体压力将粉体载装筒内的粉体推挤至刷毛部,可以完成粉体自动附着至刷毛部,并达到方便使用者快速上妆的需要。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使用腮红上妆,均是由一腮红粉、粉刷、粉饼置在粉饼盒中,待使用时将该粉饼盒打开并取出粉刷,藉粉刷平均刷取鳃红粉并且上妆,该粉饼盒便在携带外出供以随时上妆及补妆的用。但上述化妆品却存有以下缺点其一,该粉饼盒经摇晃后造成腮红粉饼掉落在粉饼盒内,而无法使粉饼盒保持清洁。其二,粉刷、粉饼常常因遗失进而造成使用者不便。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得以解决上述习知的技术各种缺点的粉饼盒,以发展出快速、简单及更为方便的实用性创作,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及更为方便的自动喷粉刷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喷粉刷结构,包括粉体唧气筒组、粉体载装筒、粉体流量刷件及帽盖,其中粉体唧气筒组外缘一端是在粉体载装筒内缘一端黏着固定,由上而下依序是由外套盖、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阀门、球阀、第二弹簧及第二通气套管所构成,该外套盖一端与第一通气套管一端相互黏着固定,而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由上而下依序相互压抵在外套盖下方与第一通气套管上方的间,该外套盖受第一弹簧弹性归位在按键盖原位,另第一通气套管一端外缘套接结合第二通气套管,并第一通气套管同一端内缘套接阀门,而第二弹簧嵌接在第二通气套管内,其球阀经由第二弹簧弹性归位压抵阀门,由此控制气体回流以防止粉体进入到粉体唧气筒组内;粉体载装筒,一端是与粉体唧气筒组黏着组合,另一端内缘设有第一螺纹段,其中第一螺纹段是用以螺接粉体流量刷件,其粉体载装筒是用以容装粉体对象;粉体流量刷件包括有一滤网、一挡环、一粉体通孔部及一活动束套所构成,该粉体通孔部设有第二螺纹段、凹槽、一扇形通孔、一定位槽、一滑槽、一刷毛部,该活动束套是含有一定位凸块,而粉体流量刷件是由第二螺纹段与粉体载装筒第一螺纹段螺接,其挡环置在第二螺纹段底端,该作用在防止气体及粉体外泄,其滤网是置在凹槽内,以过滤粉体内的其它物质;及帽盖其开口端内缘设有环嵌接凹槽,该嵌接凹槽是与活动束套外缘的嵌接块相互对应嵌接,该帽盖与粉体流量刷件一端相互套接。所述的活动束套内缘设有一定位凸块,其中定位凸块定位在粉体通孔部的定位槽并与滑槽滑动式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完成粉体自动附着至刷毛部,并方便使用者快速上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组合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内部组合结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粉体附着刷毛部实施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活动束套活动状实施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粉体唧气筒组;11外套盖;12按压盖;13压抵件;14第一弹簧;15第一通气套管;16阀门;17球阀;18第二弹簧;19第二通气套管;2粉体载装筒;21第一螺纹段;3粉体流量刷件;31滤网;32挡环;33粉体通孔部;330第二螺纹段;331凹槽;332扇形通孔;333定位槽;334滑槽;335刷毛部;34活动束套;341定位凸块;4帽盖。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3及图5所示,本技术的自动喷粉刷结构主要包含有粉体唧气筒组1、粉体载装筒2、粉体流量刷件3及帽盖4所构成。粉体唧气筒组1一端显露在外以方便按压,粉体唧气筒组1外缘另一端是在粉体载装筒2内缘一端黏着固定,该粉体载装筒2另一端螺接粉体流量刷件3紧密连结,该粉体流量刷件3另一端与帽盖4相互套接。上述粉体唧气筒组1由上而下依序是由外套盖11、按压盖12、压抵件13、第一弹簧14、第一通气套管15、阀门16、球阀17、第二弹簧18及第二通气套管19所构成,该外套盖11一端与第一通气套管15一端相互黏着固定,而按压盖12、压抵件13、第一弹簧14、第一通气套管15由上而下依序相互压抵在外套盖11下方与第一通气套管15上方的间,外套盖11受第一弹簧14弹性归位在按键盖12原位,另第一通气套管15一端外缘套接结合第二通气套管19,并第一通气套管15同一端内缘套接阀门16,而第二弹簧18嵌接在第二通气套管19内,其球阀17藉由第二弹簧18弹性归位压抵阀门16,由此控制气体回流以防止粉体进入到粉体唧气筒组1内。上述的粉体载装筒2,该一端是与粉体唧气筒组1黏着组合,另一端内缘有I第一螺纹段21,其中第一螺纹段21是用以螺接粉体流量刷件3,其粉体载装筒2是用以容装粉体对象。上述的粉体流量刷件3包括有一滤网31、一挡环32、一粉体通孔部33及一活动束套34所构成,该粉体通孔部33是含一第二螺纹段330、一凹槽331、一扇形通孔332、一定位槽333、一滑槽334、一刷毛部335,该活动束套34是含有一定位凸块341,而粉体流量刷件3是由第二螺纹段330与粉体载装筒2第一螺纹段21螺接,其挡环32置在第二螺纹段330底端,该作用在防止气体及粉体外泄,其滤网31是置在凹槽331内,由此过滤粉体内的其它物质,其活动束套34内缘设有定位凸块341定位在粉体通孔部33的定位槽333并与滑槽334滑动式配合,其作用是束紧刷毛部335以方便帽盖4嵌接粉体流量刷件3,而不因刷毛部335松散导致与帽盖4嵌接困难的问题发生。上述的帽盖4其开口端内缘有丨环嵌接凹槽41,该嵌接凹槽41是与活动束套34外缘的嵌接块342相互对应嵌接,藉此结合帽盖4及粉体流量刷件3。有关在本技术实际量测操作方式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5所示,其中将粉体倒入粉体载装筒2,待使用时按压粉体唧气筒组1的按压盖12,其粉体唧气筒组1内气体推挤球阀17,并第一弹簧14实时将按压盖12弹性归位回原位置,以待下一次使用,其气体送入粉体载装筒2,并球阀17经由第二弹簧18弹性归位压抵阀门16,由此控制气体回流以防止粉体进入到粉体唧气筒组1内,其气体压力将粉体载装筒2内的粉体挤压至粉体流量刷件3,其中粉体通过凹槽331经过滤网31过滤后通过数个扇形孔柱332喷出附着至刷毛部335,以完成使用的目的,待使用完毕后活动束套34内缘有丨定位凸块341,其中定位凸块341定位在粉体通孔部33的定位槽333,并与滑槽334滑动式配合束紧刷毛部335,使其帽盖4可方便相互套接粉体流量刷件3,由此完成盖紧组合以达到方便使用亦减少粉体的掉落飞散。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在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喷粉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粉体唧气筒组、粉体载装筒、粉体流量刷件及帽盖,其中粉体唧气筒组外缘一端是在粉体载装筒内缘一端黏着固定,由上而下依序是由外套盖、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阀门、球阀、第二弹簧及第二通气套管所构成,该外套盖一端与第一通气套管一端相互黏着固定,而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由上而下依序相互压抵在外套盖下方与第一通气套管上方之间,该外套盖受第一弹簧弹性归位在按键盖原位,另第一通气套管一端外缘套接结合第二通气套管,并第一通气套管同一端内缘套接阀门,而第二弹簧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喷粉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粉体唧气筒组、粉体载装筒、粉体流量刷件及帽盖,其中:    粉体唧气筒组外缘一端是在粉体载装筒内缘一端黏着固定,由上而下依序是由外套盖、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阀门、球阀、第二弹簧及第二通气套管所构成,该外套盖一端与第一通气套管一端相互黏着固定,而按压盖、压抵件、第一弹簧、第一通气套管由上而下依序相互压抵在外套盖下方与第一通气套管上方之间,该外套盖受第一弹簧弹性归位在按键盖原位,另第一通气套管一端外缘套接结合第二通气套管,并第一通气套管同一端内缘套接阀门,而第二弹簧嵌接在第二通气套管内,其球阀经由第二弹簧弹性归位压抵阀门;    粉体载装筒,一端是与粉体唧气筒组黏着组合,另一端内缘设有第一螺纹段,其中第一螺纹段是螺接粉体流量刷件,其粉体载装筒是容装粉体对象;    粉体流量刷件包括有一滤网、一挡环、一粉体通孔部及一活动束套所构成,该粉体通孔部设有第二螺纹段、凹槽、一扇形通孔、一定位槽、一滑槽、一刷毛部,该活动束套是含有一定位凸块,而粉体流量刷件是由第二螺纹段与粉体载装筒第一螺纹段螺接,其挡环置在第二螺纹段底端,其滤网是置在凹槽内;及    帽盖其开口端内缘设有环嵌接凹槽,该嵌接凹槽是与活动束套外缘的嵌接块相互对应嵌接,该帽盖与粉体流量刷件一端相互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设
申请(专利权)人:雅蒂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