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26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包括双内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和太阳轮轴,双内齿圈包括齿圈本体,齿圈本体上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行星架上环形均布设有第一行星轴,第一行星轴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太阳轮轴与所述第一齿圈同轴,且太阳轮轴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上设有第二行星轴,所述第二行星轴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且所述太阳轮轴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太阳轮轴之间旋转配合。

Dou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short wheel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rt-wheelbase dou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double inner gear ring, a first planetary frame, a second planetary frame and a solar wheel shaft. The double inner gear ring comprises a ring body, and a central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ring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central through hol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ring and a second ring; the first planetary axis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first planetary frame, and the first planetary axis rotates with it. The rotary mating set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gear ring, and the sun wheel shaft is coaxial with the first gear ring, and the first sun wheel meshing with all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sun wheel shaft; the second planetary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lanetary frame,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gear meshing with the second gear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lanetary shaft. The sun wheel ax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un wheel meshing with all the second planetary gears;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un wheels rotates with the sun wheel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
,具体的为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一些行星结构齿轮箱因为使用要求,两级行星架之间轴向距离较短,无法按照正常结构实现两级行星架串联的方式进行布置,这对两级行星架的装配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解决了现有两级行星架在较短轴距情况下无法安装布置的问题,实现了特殊工况要求下的齿轮箱设计和装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包括双内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和太阳轮轴,所述双内齿圈包括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上环形均布设有第一行星轴,所述第一行星轴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轴与所述第一齿圈同轴,且所述太阳轮轴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上设有第二行星轴,所述第二行星轴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且所述太阳轮轴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太阳轮轴之间旋转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轴安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指向所述第一行星架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所述第二行星轴安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指向所述第二行星架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二齿圈背向所述第一齿圈的另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太阳轮轴之间旋转配合。进一步,所述太阳轮轴的中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之间的卡槽,所述第一行星架上安装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环。进一步,所述齿圈本体与齿轮箱体设为一体。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进一步,所述第一行星轴背向所述第一行星架的一端安装设有第一行星轴端盖,所述第一行星轴端盖的四周边缘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行星轴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齿圈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挡环。进一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所述第二行星轴背向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一端安装设有第二行星轴端盖,所述第二行星轴端盖的四周边缘设有沿着所述第二行星轴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齿圈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挡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通过在双内齿圈上将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设置为一体,并设置一根太阳轮轴,将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中的至少有一个与太阳轮轴之间旋转配合,如此,即可实现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的安装布置,实现了特殊工况要求下的齿轮箱设计和装配要求。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包括双内齿圈1、第一行星架2、第二行星架3和太阳轮轴8。本实施例的齿圈本体与齿轮箱体设为一体,能够有效减少双内齿圈与齿轮箱体之间的装配安装结构,进一步缩小轴距。双内齿圈1包括齿圈本体,齿圈本体上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行星架2上环形均布设有第一行星轴4,第一行星轴4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太阳轮轴8与第一齿圈同轴,且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9;第二行星架3上设有第二行星轴7,第二行星轴7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且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10;第一太阳轮9和第二太阳轮10中,至少有一个与太阳轮轴8之间旋转配合。进一步,第一行星轴4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第一行星齿轮指向第一行星架2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第二行星轴7安装第二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第二行星齿轮指向第二行星架3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进一步,第一行星架2位于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第二行星架3位于第二齿圈背向第一齿圈的另一侧。本实施例的第一太阳轮9与太阳轮轴8之间旋转配合,第二太阳轮10与太阳轮轴8之间旋转配合或者同步转动均可,可根据使用情况具体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二太阳轮10与太阳轮轴8之间者同步转动。太阳轮轴8的中部设有位于第一行星架2和第二行星齿轮之间的卡槽,第一行星架2上安装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环11,卡环11被分为两个半环形,便于安装。进一步,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行星轴4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本实施例的第一行星轴4背向第一行星架2的一端安装设有第一行星轴端盖5,第一行星轴端盖5的四周边缘设有沿着第一行星轴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轴承的内齿圈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挡环。进一步,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行星轴7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本实施例的第二行星轴7背向第二行星架3的一端安装设有第二行星轴端盖6,第二行星轴端盖6的四周边缘设有沿着第二行星轴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二轴承的内齿圈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挡环。本实施例的第一行星轴4和第二行星轴7均采用优质合金钢锻造,且经过相应热处理,以保证符合旋转扭力需要。第一行星架2和第二行星架3采用优质合金钢锻造,且经过相应热处理,以保证符合加工精度和使用空间需要。双内齿圈1采用优质合金钢锻造,且经过相应热处理,以保证符合加工精度和使用空间需要。本实施例的两级行星结构传动比大约一致,可以减少两级内齿圈大小差异较大的问题,便于加工和装配。本实施例的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通过在双内齿圈上将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设置为一体,并设置一根太阳轮轴,将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中的至少有一个与太阳轮轴之间旋转配合,如此,即可实现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的安装布置,实现了特殊工况要求下的齿轮箱设计和装配要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内齿圈(1)、第一行星架(2)、第二行星架(3)和太阳轮轴(8),所述双内齿圈(1)包括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2)上环形均布设有第一行星轴(4),所述第一行星轴(4)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轴(8)与所述第一齿圈同轴,且所述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9);所述第二行星架(3)上设有第二行星轴(7),所述第二行星轴(7)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且所述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10);所述第一太阳轮(9)和第二太阳轮(10)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太阳轮轴(8)之间旋转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内齿圈(1)、第一行星架(2)、第二行星架(3)和太阳轮轴(8),所述双内齿圈(1)包括齿圈本体,所述齿圈本体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2)上环形均布设有第一行星轴(4),所述第一行星轴(4)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轴(8)与所述第一齿圈同轴,且所述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太阳轮(9);所述第二行星架(3)上设有第二行星轴(7),所述第二行星轴(7)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且所述太阳轮轴(8)上设有与所有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10);所述第一太阳轮(9)和第二太阳轮(10)中,至少有一个与所述太阳轮轴(8)之间旋转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4)安装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指向所述第一行星架(2)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所述第二行星轴(7)安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一端设为沿着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指向所述第二行星架(3)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轴距双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2)位于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架(3)位于所述第二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江津区禾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