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模块、显示组件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44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模块、显示组件和终端,指纹模块包括:基板和金属线,金属线交错排列于基板上,以形成金属网格;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μm。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由金属线交错排列所制成的金属网格,以满足指纹识别所需要的微小的电容矩阵,进而实现对指纹的识别;通过将金属线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5μm,有效地提升了金属网格透光部分的面积,进而提升了指纹模块的透光率,使得指纹模块可安装于显示组件中而不影响显示组件的显示功能,实现了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上集成指纹识别功能,使得用户对指纹识别功能的使用更加便捷,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纹模块、显示组件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指纹模块、显示组件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指纹识别在移动终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相关技术中,指纹识别模块常设置于HOME键下方或移动终端背面,但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增加终端上的触控区域会成为发展趋势,HOME键逐渐会取消,而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终端的背面,使得用户对终端的操作过于不便,所以在HOME键取消后,如何设计一种便于用户操作的指纹模块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指纹模块。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显示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终端。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模块,包括:基板和金属线,金属线交错排列于基板上,以形成金属网格;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μm。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指纹模块,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由金属线交错排列所制成的金属网格,以满足指纹识别所需要的微小的电容矩阵,进而实现对指纹的识别;通过将金属线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5μm,有效地提升了金属网格透光部分的面积,进而提升了指纹模块的透光率,使得指纹模块可安装于显示组件中而不影响显示组件的显示功能,实现了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上集成指纹识别功能,使得用户对指纹识别功能的使用更加便捷,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指纹模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μm。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金属线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μm,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指纹模块的工艺难度,避免因金属线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断线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指纹模块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进而降低了指纹模块的制造成本。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网格包括:发送层和接收层,发送层设置在基板的一面;接收层设置在基板的另一面。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收层用于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再通过发送层将采集到的指纹发送至终端的主控板,进而实现对用户的指纹的识别。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为银线。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金属线设置为银线,降低了金属线的电阻率,使得对用户的指纹的采集和发送更加快捷,提升了指纹模块识别指纹的灵敏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网格包括多个子网格,子网格的形状为多边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基板设置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的透光率高,进一步提升了指纹模块的导电率;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还具备优良的导电性,并且可阻隔电子辐射,降低电子辐射对用户所造成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指纹模块、显示模块和触控模块;显示模块与指纹模块的一面相贴合;触控模块与指纹模块的另一面相贴合;该显示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指纹模块的全部有益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显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显示组件还包括:盖板,盖板与触控模块相贴合,用以保护触控模块、显示模块和指纹模块。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盖板,盖设在触控模块的外侧,防止用户直接接触触控模块对触控模块造成损伤,进而实现对触控模块、显示模块和指纹模块的保护。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指纹模块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模块。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指纹模块的面积设置为与显示模块的面积相等,实现了全屏指纹识别,通过将指纹模块设置为小于显示模块的面积,实现了局部的指纹识别,使得对指纹装置的识别更加灵活,进而更加便于用户对终端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指纹模块,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组件,因此,该终端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指纹模块,或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计算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指纹模块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2μm的接收层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1.5μm的接收层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1μm的接收层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2μm的发送层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1.5μm的发送层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线宽度为1μm的发送层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指纹模块,10基板,12接收层,122金属线,124子网格,14发送层,2触控模块,3显示模块,4盖板,5基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指纹模块、显示组件和终端。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模块1,如图1至图7所示,指纹模块1包括:基板10和金属线122,金属线122设置在基板10上,如图2至图7所示,多条金属线122交错排列,形成金属网格,指纹模块1可实现对指纹的识别,指纹模块1设置在显示组件中,实现在终端的显示区域对指纹的识别,所以指纹模块1必须具有较高的透光率,通过将金属线122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5μm,减小了金属线122的宽度,提升了金属网格透光部分的面积,进而提升了指纹模块1的透光率,使得指纹模块1可安装于显示组件中而不影响显示组件的显示功能,实现了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上集成指纹识别功能,使得用户对指纹识别功能的使用更加便捷,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7所示,金属线1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μm。通过将金属线122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μm,使得在对指纹模块1的生产过程中,金属线122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金属线122断裂,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指纹模块1的工艺难度,并且还降低了指纹模块1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进而降低了指纹模块1的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金属网格包括:发送层14和接收层12,发送层14设置在基板10的一面;接收层12设置在基板10的另一面,当用户的手指与显示组件相接触后,指纹的脊和谷分别与接收层12形成不同的电容,通过对电容的识别进而实现对指纹的采集,在通过发送层14将采集到的指纹发送至主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交错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以形成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交错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以形成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发送层,所述发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面;接收层,所述接收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为银线。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多个子网格,所述子网格的形状为多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铟锡氧化物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