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524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供智能终端放置的恒温恒湿箱;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车辆模拟器;云平台;无线连接于所述云平台以及所述被测器件的、用于接收及上传所述被测器件数据信息、且对所述被测器件进行远程控制的用户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中心。达到模拟车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所承受的热负荷、且能够全面测试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耐高温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联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车联网智能终端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线路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财经;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等。由于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会遇到高温的天气,再加上车辆本身在行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对车联网智能终端的性能的要求特别高。目前没有系统全面的对车联网智能终端进行耐高温测试,而且也无法将车辆(安装车联网智能终端)放入环境箱中进行耐高温测试,所以也就很难判定车联网智能终端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实现模拟车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所承受的热负荷、且能够全面测试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耐高温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包括:供被测器件放置的恒温恒湿箱;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车辆模拟器;云平台;无线连接于所述云平台以及所述被测器件的、用于接收及上传所述被测器件数据信息、且对所述被测器件进行远程控制的用户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中心。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被测器件包括通讯模块、GPS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被测器件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递给所述云平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讯模块包括wifi模块、4G模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以下四组测试模式:a.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80°环境中,工作t=555小时;b.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5°环境中,工作t=686小时;c.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0°环境中,工作t=853小时;d.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65°环境中,工作t=1068小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方法,以解决难以判定车联网智能终端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在室温下对被测器件的各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被测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S2:将被测器件放置于恒温恒湿箱内;S3:依据a-d中任一组测试模式,将恒温恒湿箱的温度调节至Tmax,使智能终端在Tmax环境中工作t小时,并观察被测器件的工作状态;S4:测试完成后,取出被测器件在常温环境下恢复两小时后,再次检查被测器件的各性能是否正常。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S1及S4中对被测器件的各性能进行检查具体包括:检查被测器件的外观是否正常,被测器件是否能够正常启动,GPS位置信息、温度信息的数据能否正常上传,能否通过用户设备远程查看被测器件的状态,4G模块的射频性能是否正常,以及,GPS模块定位是否精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S3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步:将恒温恒湿箱的温度调至Tmax,并恒定0.5小时;第二步:开启被测器件,在Tmax环境工作17个小时,观察被测器件在启动过程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状态;第三步:关闭被测器件,并且使被测器件在Tmax环境下继续保持1小时;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根据Tmax确定循环次数,如模式c,Tmax=70°,则需要47个循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S2中,所述恒温恒湿箱内放置的被测器件数量为6pcs。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车辆模拟器,从而将模拟车身数据传递给被测器件,被测器件能够模拟车联网智能终端所承受的各种热负荷,进而全面测试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耐高温性能,提高车联网智能终端的生产标准,保证产品的出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包括: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包括:供被测器件放置的恒温恒湿箱;电连接于被测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于被测器件的车辆模拟器;云平台;无线连接于云平台以及被测器件的用户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用户设备能够对被测器件进行远程控制,以及接收或上传待测器件的数据信息,车载模拟器用于对被测器件提供所有车身数据,使得被测器件完全模拟车联网智能终端的所有热负荷,并由恒温恒湿箱模拟稳定高温环境,对被测器件进行全面的耐高温检测。被测器件包括通讯模块、GPS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被测器件的温度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传递给云平台,其中通讯模块包括有wifi模块、4G模块,同时,被测器件的数据信息还将上传至用户设备,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被测器件的数据状态,从而对其进行较好的测试判定。在本实施例中,供电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对被测器件进行测试时,还设置有备用电源,且被测器件的测试标准为需满足3000小时的工作寿命,根据阿华尼乌斯模型计算,该测试系统包括以下四组测试模式:a.将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80°环境中,工作t=555小时;b.将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5°环境中,工作t=686小时;c.将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0°环境中,工作t=853小时;d.将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65°环境中,工作t=1068小时。基于上述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S1:在室温下对被测器件的各性能进行检查,确保被测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被测器件的性能检查具体包括:1、检查被测器件的外观是否正常;2、是否能够正常启动,3、被测器件的GPS位置信息、温度信息的数据能否正常上传,4、能否通过用户设备远程查看被测器件的状态,5、4G模块的射频性能是否正常,6、GPS模块定位是否精准,只有确保被测器件在检测前所有性能匀处于正常状态方可进行测试。S2:将被测器件放置于恒温恒湿箱内;在本实施例中,恒温恒湿箱内放置的被测器件数量为6,以用于确保测试的准确性以及产品的出厂质量。S3:依据a-d中任一组测试模式,将恒温恒湿箱的温度调节至Tmax,使智能终端在Tmax环境中工作t小时,并观察被测器件的工作状态;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步:将恒温恒湿箱的温度调至Tmax,并恒定0.5小时;第二步:启动被测器件,在Tmax环境工作17个小时,观察被测器件在启动过程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可通过车辆模拟器或用户设备将被测器件调至ACC-ON,此时被测器件的各项数据信息通过WiFi模块、4G模块无线传送给云平台以及用户设备。第三步:关闭被测器件,并且使被测器件在Tmax环境下继续保持1小时,可通过车辆模拟器或用户设备将被测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被测器件放置的恒温恒湿箱;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车辆模拟器;云平台;无线连接于所述云平台以及所述被测器件的、用于接收及上传所述被测器件数据信息、且对所述被测器件进行远程控制的用户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被测器件放置的恒温恒湿箱;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于所述被测器件的车辆模拟器;云平台;无线连接于所述云平台以及所述被测器件的、用于接收及上传所述被测器件数据信息、且对所述被测器件进行远程控制的用户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器件包括通讯模块、GPS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被测器件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递给所述云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包括wifi模块、4G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以下四组测试模式:a.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80°环境中,工作t=555小时;b.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5°环境中,工作t=686小时;c.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70°环境中,工作t=853小时;d.将所述被测器件放置于Tmax=65°环境中,工作t=1068小时。5.一种基于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高温耐久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在室温下对被测器件的各性能进行检查,确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付康杨新勇吴立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沸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