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及细胞动态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细胞培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及细胞动态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平面静态培养对细胞生长微环境模拟程度低,细胞生长环境和生物体本身差异较大的问题,人们开始使用动态培养的方式在生物体外进行细胞培养,常见的细胞动态培养方式包括灌流培养,微重力培养,组织工程三维支架培养,机械力刺激培养等多种形式。细胞动态培养由于能更好地模拟生物体内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并引入剪切力,机械力,微重力等外力刺激,对促进目标培养细胞的增殖分化等都有较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对于经常需要使用细胞动态培养技术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通常都会面临需要培养多个种类细胞的问题。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胞需要使用不同的动态培养方法进行培养,与其相对应地,也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细胞培养设备和耗材;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就意味着需要更换与其相配套的实验仪器与耗材,这无疑将会带来实验仪器闲置和实验进度缓慢的问题。另外,由于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无可用于多种细胞联合动态培养的细胞培养装置,因而,对于有多种细胞联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包括芯片基板(C1‑8)和设置于所述芯片基板(C1‑8)上的至少两个细胞培养室;所述至少两个细胞培养室之间通过循环流道(C1‑17)依次连通形成闭合回路;且在所述循环流道(C1‑17)的位于相邻所述细胞培养室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弹性密封阀(C1‑5),所述弹性密封阀(C1‑5)配置成控制所述循环流道(C1‑17)的通断;所述循环流道(C1‑17)包括由弹性膜材料制成的弹性段(C1‑7),且所述弹性段(C1‑7)包括至少一段弯折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包括芯片基板(C1-8)和设置于所述芯片基板(C1-8)上的至少两个细胞培养室;所述至少两个细胞培养室之间通过循环流道(C1-17)依次连通形成闭合回路;且在所述循环流道(C1-17)的位于相邻所述细胞培养室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弹性密封阀(C1-5),所述弹性密封阀(C1-5)配置成控制所述循环流道(C1-17)的通断;所述循环流道(C1-17)包括由弹性膜材料制成的弹性段(C1-7),且所述弹性段(C1-7)包括至少一段弯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片基板(C1-8)上设置有多个培养槽(C1-16),且每两个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相互间隔;在至少两个所述培养槽(C1-16)上对应安装有细胞培养单元,所述细胞培养单元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构成所述细胞培养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单元包括半透膜培养单元;所述半透膜培养单元包括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和顶盖(C1-14),且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和所述顶盖(C1-14)由下而上依次连通;在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上安装有气管接头(C1-13),在所述顶盖(C1-14)上安装有介质循环管道(C1-15);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安装于一个所述培养槽(C1-16)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构成半透膜细胞培养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单元包括组织细胞培养单元;所述组织细胞培养单元包括组织块细胞培养容器(C1-11)、组织块细胞培养室封盖(C1-3)以及肝素帽(C1-4);所述组织块细胞培养室封盖(C1-3)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纳腔,所述肝素帽(C1-4)安装于所述组织块细胞培养室封盖(C1-3)的顶部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组织块细胞培养容器(C1-11)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组织块细胞培养室封盖(C1-3)安装于一个所述培养槽(C1-16)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构成组织细胞培养室。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动态培养芯片还包括透气单元,所述透气单元包括除泡结构(C1-9)、透气孔密封盖(C1-6)和空气过滤器(C1-10),且所述除泡结构(C1-9)、所述透气孔密封盖(C1-6)和所述空气过滤器(C1-10)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空气过滤器(C1-10)与所述透气孔密封盖(C1-6)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透气孔密封盖(C1-6)安装于一个所述培养槽(C1-16)上并将所述除泡结构(C1-9)封闭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的内部,所述透气孔密封盖(C1-6)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构成除泡室;所述循环流道(C1-17)流经所述除泡室,从而使所述除泡室和各个所述细胞培养室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且在所述循环流道(C1-17)的位于所述除泡室与相邻所述细胞培养室之间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密封阀(C1-5)。6.一种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包括组织培养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芯片;所述组织培养组件包括第一功能基座,所述第一功能基座包括第一基座本体(B1)、通过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上的旋转盘(B1-2),在所述旋转盘(B1-2)的端面上设置有端面滚轮(B1-1),所述端面滚轮(B1-1)与所述弹性段(C1-7)接触;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轴(B1-10),所述旋转盘(B1-2)安装于所述转动轴(B1-10)上,且所述旋转盘(B1-2)能够绕所述转动轴(B1-10)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段(C1-7)设置于所述芯片基板(C1-8)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设置于所述芯片基板(C1-8)的下表面;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浮动弹簧(B1-3)和轴承座(B1-11);所述转动轴(B1-10)竖直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上,所述浮动弹簧(B1-3)和所述轴承座(B1-11)由下而上依次套设于所述转动轴(B1-10)上,且所述轴承座(B1-11)能够沿所述转动轴(B1-10)上下滑动从而释放或压缩所述浮动弹簧(B1-3),所述旋转盘(B1-2)安装于所述轴承座(B1-11)的顶部,所述端面滚轮B1-1设置于所述旋转盘(B1-2)的顶面上,配置成挤压所述弹性段(C1-7);在所述转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旋转盘(B1-2)能够沿上下方向浮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基座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阀门杆(B1-6)和顶升阀门复位弹簧(B1-8);在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孔(B1-12),所述顶升阀门杆(B1-6)安装于所述通孔(B1-12)的内部,所述顶升阀门复位弹簧(B1-8)套设于所述顶升阀门杆(B1-6)的上端,且所述顶升阀门杆(B1-6)能够在所述通孔(B1-12)的内部上升以压缩所述顶升阀门复位弹簧(B1-8),在所述顶升阀门复位弹簧(B1-8)处于压缩状态的工况下,所述顶升阀门杆(B1-6)的顶部穿出所述通孔(B1-12);在所述顶升阀门复位弹簧(B1-8)处于自由状态下,所述顶升阀门杆(B1-6)的顶部位于所述通孔(B1-12)的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的侧边部设置有卡扣(B1-9),所述卡扣(B1-9)配置成将所述芯片基板(C1-8)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本体(B1)的顶部。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单元包括半透膜培养单元;所述半透膜培养单元包括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和顶盖(C1-14),且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和所述顶盖(C1-14)由下而上依次连通;在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室密封盖(C1-1)上安装有气管接头(C1-13),在所述顶盖(C1-14)上安装有介质循环管道(C1-15);所述半透膜细胞培养容器(C1-12)安装于一个所述培养槽(C1-16)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培养槽(C1-16)之间构成半透膜细胞培养室;所述细胞动态培养装置还包括外部柱塞泵组件,所述外部柱塞泵组件包括第二功能基座,所述第二功能基座包括第二基座本体(B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本体(B2)上的精密进样器(B2-6)和精密进样器推进机构;所述精密进样器(B2-6)包括注射管(B2-61)和安装于所述注射管(B2-61)的内部的注射用活塞(B2-62);所述注射管(B2-6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路(E1)与所述气管接头(C1-13)连通;所述精密进样器推进机构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注射用活塞(B2-62)在所述注射管(B2-61)的内部往复移动以控制所述精密进样器(B2-6)进行抽吸动作。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细胞动态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进样器推进机构包括丝杠(B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雪聪,徐铭恩,王玲,倪孝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