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58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下钢板包括上半板和下半板,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设置有第一钉孔;所述上半板设置有第二钉孔,所述第二钉孔呈水平方向;所述下半板设置有第三钉孔,所述第三钉孔呈斜向上方向;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特征在于,钢板一体成型,各部件连接处的角度与踝关节处的骨骼角度相同,使钢板紧密贴合在踝关节表面;第三钉孔与水平面具有一锐角夹角,进行螺钉锁定时,螺钉的方向与踝骨的内斜接触面平行,使螺钉不接触到骨骼对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踝固定钢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踝固定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踝关节固定钢板,通常为一具有多螺钉孔的长条钢板,在手术之前根据患者病患处的骨骼结构进行预弯,使钢板符合骨骼结构,然后将预弯后的钢板放置在患处,并利用螺钉进行锁定固定。但是,这种钢板具有一些缺点:每次手术前都需要根据病患处的骨骼特征对钢板进行预弯,耗时耗力;螺钉孔位置固定、角度固定,在利用螺钉进行锁定时,易出现螺钉相互接触,亦或是螺钉接触到骨骼内面,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无须预弯,螺钉孔位置、角度合理,不会造成螺钉接触以及二次损伤的踝关节固定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踝固定钢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下钢板包括上半板和下半板,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设置有第一钉孔;所述上半板设置有第二钉孔,所述第二钉孔呈水平方向;所述下半板设置有第三钉孔,所述第三钉孔呈斜向上方向;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内踝固定钢板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40°~170°。优选的,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130°。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三钉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7°~72°。优选的,所述第一钉孔纵向设置在所述上钢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二钉孔横向设置在所述上半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三钉孔横向设置在所述下半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二钉孔与所述第三钉孔交叉排列。优选的,所述第二钉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钉孔的数量。优选的,所述下钢板呈倒“凸”字形。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内踝固定钢板,钢板一体成型,各部件连接处平滑过渡,且各部件连接处的角度与踝关节处的骨骼角度相同,使钢板能够紧密贴合在踝关节表面;下钢板的下半板的第三钉孔与水平面具有一锐角夹角,贴合在骨骼处进行螺钉锁定时,螺钉的方向与踝骨的内斜接触面平行,使螺钉不接触到骨骼对侧,避免二次损伤;第二钉孔与第三钉孔交叉排列,且各自的螺钉不接触,能够提高钢板的稳定性;钢板根据人体生理学特征进行生产,无须在手术前进行预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置钉后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置钉后的透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上钢板1;下钢板2;上半板21;下半板22;第一钉孔3;第二钉孔4;第三钉孔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包括上钢板1和下钢板2,上钢板1的下端与下钢板2的上端连接,内踝固定钢板一体成型,上钢板1与下钢板2的连接处进行平滑处理。下钢板2由上半板21和下半板22构成,上钢板1与上半板21的上端连接,上半板21的下端与下半板22的上端连接,上钢板1与上半板21的连接处、上半板21与下半板22的连接处均进行平滑处理。上钢板1呈长条状,下钢板2呈倒“凸”字形。上钢板1设置有多个第一钉孔3,第一钉孔3设置在上钢板1的中部,第一钉孔3呈纵向排列。上半板21设置有多个第二钉孔4,第二钉孔4设置在上半板21的中部,第二钉孔4呈横向排列。下半板22设置有多个第三钉孔5,第三钉孔5设置在下半板22的中部,第三钉孔5呈横向排列。上半板21具有一定长度a,其长度范围为20mm~45mm,优选的长度范围为25mm~41mm,其中优选的长度为32mm。下半板22具有一定长度b,其长度范围为10mm~20mm,优选的长度范围为11mm~18mm,其中优选的长度为14mm。内踝固定钢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范围为1mm~5mm,优选的厚度范围为2mm~3mm,其中优选的厚度为2mm。其中,第二钉孔4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三钉孔5的数量,也可以小于第三钉孔5的数量。第三钉孔5的数量至少为2个。至少2个第三钉孔5能够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只有1个第三钉孔5时出现的旋转和位移等问题。当第二钉孔4的数量大于第三钉孔5的数量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钉孔4的数量为3个,第三钉孔5的数量为2个,即第二钉孔4的数量比第三钉孔5的数量多一个。此外,第二钉孔4与第三钉孔5呈交叉排列,如图1所示,第二钉孔4和第三钉孔5呈“W”字形排列。当第二钉孔4的数量小于第三钉孔5的数量时,第二钉孔4的数量为1个,第三钉孔5的数量为2个,且第二钉孔4与第三钉孔5呈交叉排列,即呈三角形排列。亦或是,第二钉孔4的数量为2个,第三钉孔5的数量为3个,且第二钉孔4与第三钉孔5呈交叉排列,即呈“M”字形排列。通过交叉排列,使得第二钉孔和第三钉孔的螺钉形成交叉且互不接触的状态,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避免造成二次损伤。本实施例的内踝固定钢板,其材质为钛板或不锈钢钢板。如图4所示,上钢板1与上半板21的连接处具有一夹角α,上半板21与下半板22的连接处具有一夹角β。夹角α为钝角,其优选的夹角范围为140°~170°,其中最优选的角度为160°。夹角β为钝角,其优选的夹角范围为100°~130°,其中最优选的角度为120°。如图4~5所示,第一钉孔3的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第二钉孔4的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第三钉孔5的方向与水平面具有一夹角γ。夹角γ为锐角,其优选的夹角范围为57°~72°,其中最优选的角度为65°。进行螺钉锁定后的钢板,如图6~7所示,从第二钉孔4进入的螺钉与从第三钉孔5进入的螺钉互不接触,形成一个交叉稳定状态。将本技术的内踝固定钢板进行实际应用验证,收集多位病患数据,数据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知,本实施例的内踝固定钢板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病患,能够大大减少手术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固定钢板紧密贴合患者患处,手术效果良好,无二次损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钢板(1)和下钢板(2),所述下钢板(2)包括上半板(21)和下半板(22),所述上钢板(1)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21)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板(21)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22)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1)设置有第一钉孔(3);所述上半板(21)设置有第二钉孔(4),所述第二钉孔(4)呈水平方向;所述下半板(22)设置有第三钉孔(5),所述第三钉孔(5)呈斜向上方向;所述上钢板(1)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21)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半板(21)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2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钉孔(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内踝固定钢板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钢板(1)和下钢板(2),所述下钢板(2)包括上半板(21)和下半板(22),所述上钢板(1)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21)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板(21)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22)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1)设置有第一钉孔(3);所述上半板(21)设置有第二钉孔(4),所述第二钉孔(4)呈水平方向;所述下半板(22)设置有第三钉孔(5),所述第三钉孔(5)呈斜向上方向;所述上钢板(1)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21)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半板(21)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22)的上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钉孔(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内踝固定钢板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踝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1)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21)的上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40°~1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踝固定钢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张彬彬朱奕何齐芳罗从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