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35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2:19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设备,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块、用于与电源板连接的连接端子以及背板,光源模块包括光源、用于固定光源的印制电路板以及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光源固定连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第一电极接口设于印制电路板上且与光源连接,第二电极接口设于印制电路板上且与光源连接,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通过导线与连接端子连接;多个光源模块和连接端子均固定连接在背板上,且多个光源模块成多行多列排布;相邻两个光源模块之间不是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有效避免了印制电路板的空置的情况,印制电路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设备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背光源模块是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写为LCD)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写为LED)技术的快速发展,LED以其光效率高、光线质量高且体积小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LED背光源模块中,而LED背光源由于具备高清晰度、节能环保、寿命长、超广色域和超薄外观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液晶显示屏主要采用的背光源。现有的低成本液晶显示器大多采用直下式背光源模块,通常采用将灯条固定在背板上来形成光源,其中灯条通过将多个LED相隔一定间距连接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写为PCB)上支撑。然而这种方式中的印制电路板上两个LED之间的印制电路板上不摆放其他元器件,因此材料利用率低,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以解决光源模块中材料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用于产生和发射光线的光源、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印制电路板以及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所述光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与所述光源连接;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通过导线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背板,多个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背板上,且多个所述光源模块成多行多列排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一个所述光源或者两个所述光源或者三个所述光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为连接母座;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为连接公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光源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LED灯珠,所述LED灯珠为红光LED、黄光LED、蓝光LED、绿光LED或白光LED。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源模块相互并联;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接口或所述第二电极接口配合连接的导线连接端,所述第一导线通过所述导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接口或所述第二电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源模块相互串联形成串联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源模块形成多条串联电路,多条所述串联电路相互并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接口或所述第二电极接口配合连接的导线连接端,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线连接端;相邻两个所述光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相互连接,位于所述串联电路首尾两端的所述光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由于可包括多个光源模块,每个光源模块的印制电路板的尺寸与光源的尺寸相适应,因此印制电路板为小尺寸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的空间仅用于容置光源以及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而相邻两个光源模块之间通过导线而不是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有效避免了印制电路板空置的情况,印制电路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制作成本。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背光组件。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中,由于背光组件可包括多个光源模块,每个光源模块的印制电路板的尺寸与光源的尺寸相适应,因此印制电路板为小尺寸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的空间仅用于容置光源以及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而相邻两个光源模块之间通过导线而不是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有效避免了印制电路板空置的情况,印制电路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制作成本。光源模块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可以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零件,背光组件、显示模组或显示设备的生产厂家在获得模块化的光源模块后只需要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即可,并不再需要进行灯条的设计和开发,有效减少了设计和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由于光源模块可以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因此也有助于降低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一个范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块1、连接端子2以及背板3,光源模块1包括产生和发射光线的光源11、用于固定光源11的印制电路板12以及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第一电极接口13和第二电极接口14,光源11固定连接在印制电路板12上,第一电极接口13设于印制电路板12上且与光源11连接,第二电极接口14设于印制电路板12上且与光源11连接,第一电极接口13和第二电极接口14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用于产生和发射光线的光源、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印制电路板、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所述光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与所述光源连接;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通过导线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背板,多个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背板上,且多个所述光源模块成多行多列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用于产生和发射光线的光源、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印制电路板、第一电极接口和第二电极接口,所述光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与所述光源连接;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通过导线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背板,多个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连接端子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背板上,且多个所述光源模块成多行多列排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一个所述光源或者两个所述光源或者三个所述光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为连接母座;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为连接公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光源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加河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