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00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主体、火孔壁、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内腔,火孔壁固定于燃烧器主体的内腔内,并与燃烧器主体围绕形成有燃烧室。上保温层固定于火孔壁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中面向火孔壁的顶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火孔壁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火孔壁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中面向火孔壁的底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火孔壁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燃烧室内的热扩散,降低热损失,提高燃气灶燃烧器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灶燃烧器,特别是商用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和火孔壁,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内腔,火孔壁固定于燃烧器主体的内腔内,并围绕形成有燃烧室。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燃烧室内的热量易通过火孔壁、燃烧器主体传递到燃烧室外部甚至商用燃气灶燃烧器的外部,热损失较大,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商用燃气灶燃烧器热损失较大、热效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气灶燃烧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燃气灶燃烧器,所述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和火孔壁,所述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内腔,所述火孔壁固定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燃烧器主体围绕形成有燃烧室,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顶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底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在本方案中,上保温层能够阻隔火孔壁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能够阻隔火孔壁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燃烧室内的热扩散,降低热损失,提高燃气灶燃烧器的热效率。较佳地,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均采用环状结构,并均沿所述火孔壁的周向延伸。这样能够提高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对火孔壁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隔热效果,进一步减小燃烧室内的热扩散,降低热损失。较佳地,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的材质均采用保温棉。这样使得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并且耐高温、环保。较佳地,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均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外部。较佳地,所述火孔壁将所述内腔隔离成相互独立的混气室和所述燃烧室,所述燃烧室沿所述火孔壁的径向位于所述混气室的内部;所述火孔壁设有多个火孔,每一所述火孔的一端与所述混气室连通,每一所述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较佳地,所述燃烧器主体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围绕形成所述内腔,且所述火孔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底盖之间;所述上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底盖之间。较佳地,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外壁面具有一壳外凸缘,所述底盖具有一盖外凸缘,所述壳外凸缘固定于所述盖外凸缘的顶面;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壳保温层,所述壳保温层固定于所述壳外凸缘的底面与所述盖外凸缘的顶面之间,以阻隔所述壳外凸缘与所述盖外凸缘之间的热传递。在本方案中,壳保温层能够阻隔壳外凸缘与盖外凸缘之间的热传递,这样能够防止壳体的热量进一步传递到底盖而最终传递到燃气灶燃烧器的其他部分,进而保证燃气灶燃烧器的正常使用。较佳地,所述燃烧器主体还包括一次空气腔体,所述一次空气腔体固定于所述底盖,并与所述底盖围绕形成有一次空气腔室;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盖保温层,所述盖保温层固定于所述底盖与所述一次空气腔体的连接处,以阻隔所述底盖与所述一次空气腔体之间的热传递。在本方案中,盖保温层能够阻隔底盖与一次空气腔体之间的热传递,这样能够防止底盖的热量进一步传递到一次空气腔体而最终传递到燃气灶燃烧器的其他部分(比如,电控安装腔室),进而保证燃气灶燃烧器的正常使用。较佳地,所述火孔壁包括多个环形平片和多个环形波纹片,多个所述环形平片和多个所述环形波纹片沿所述燃烧器主体的高度方向交叉重叠设置并固定,形成有多个所述火孔,多个所述火孔在燃烧器主体的高度方向呈多层分布,且在每一层所述火孔的结构中,所述火孔沿所述火孔壁的周向阵列分布。在本方案中,环形平片与环形波纹片的配合结构能够使得从混气室内进入火孔内的助燃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气流更加稳定,流出火孔燃烧时气体流速相对均匀,火焰更加稳定,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较高,污染排放较低。另,在保证同样的热负荷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的火孔壁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减小了燃气灶燃烧器的整体体积,而且加工制作方便。较佳地,所述火孔壁将所述内腔隔离成相互独立的混气室和所述燃烧室,所述燃烧室沿所述火孔壁的径向位于所述混气室的内部,所述燃烧器主体还具有一次空气腔室,所述一次空气腔室位于所述内腔的下方,并与所述内腔相隔离;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一次空气风机,所述一次空气风机固定于所述燃烧器主体,并与所述一次空气腔室连通,以向所述一次空气腔室内供应助燃空气;喷嘴和燃气引射管,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燃气引射管的一端,并用于向所述燃气引射管的一端内喷入燃气,且所述燃气引射管穿设于所述一次空气腔室内,以将所述一次空气腔室内的助燃空气引入所述燃气引射管的内部,所述燃气引射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混气室,以将所述燃气引射管内部的助燃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所述混气室。在本方案中,燃气引射管的设置能够使得助燃空气与燃气更好的进行预混,从而使得燃烧充分,火焰稳定。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燃气灶燃烧器,上保温层能够阻隔火孔壁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能够阻隔火孔壁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燃烧室内的热扩散,降低热损失,提高燃气灶燃烧器的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燃气灶燃烧器:1燃烧器主体:2混气室:20燃烧室:21一次空气腔室:22排水孔:23电控安装腔室:24壳体:25壳外凸缘:250内盖:26外盖:27盖外凸缘:270一次空气腔体:28火孔壁:3环形平片:30环形波纹片:31火孔:32一次空气风机:4燃气引射管:5上保温层:60下保温层:61壳保温层:62二次空气风机:7出气口:70三通接头:8第一端口:80第二端口:81第三端口:82二次空气管道:9定位部:10燃烧器主体的高度方向:H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图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的示意性结构。如图1-3所示,燃气灶燃烧器1包括燃烧器主体2和火孔壁3。燃烧器主体2具有一内腔。火孔壁3固定于燃烧器主体2的内腔内,并与燃烧器主体2围绕形成有燃烧室21。在本实施方式中,火孔壁3的材质采用不锈钢。燃气灶燃烧器1还包括上保温层60和下保温层61。上保温层60固定于火孔壁3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2中面向火孔壁3的顶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火孔壁3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61固定于火孔壁3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2中面向火孔壁3的底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火孔壁3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热传递。上保温层60能够阻隔火孔壁3的顶面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61能够阻隔火孔壁3的底面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燃烧室21内的热扩散,降低热损失,提高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燃烧器,所述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和火孔壁,所述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内腔,所述火孔壁固定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燃烧器主体围绕形成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顶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底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燃烧器,所述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和火孔壁,所述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内腔,所述火孔壁固定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燃烧器主体围绕形成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燃烧器还包括: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顶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下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面向所述火孔壁的底面的区域之间,以阻隔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热传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均采用环状结构,并均沿所述火孔壁的周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的材质均采用保温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温层和所述下保温层均位于所述燃烧室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壁将所述内腔隔离成相互独立的混气室和所述燃烧室,所述燃烧室沿所述火孔壁的径向位于所述混气室的内部;所述火孔壁设有多个火孔,每一所述火孔的一端与所述混气室连通,每一所述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围绕形成所述内腔,且所述火孔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底盖之间;所述上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顶面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下保温层固定于所述火孔壁的底面与所述底盖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外壁面具有一壳外凸缘,所述底盖具有一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英谢原城顾玉强徐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