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009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点火针、压差开关以及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燃气混合管、风机和燃烧器;燃气混合管的侧壁上设有燃气进管;点火针和压差开关电连接控制装置;压差开关通过反馈管连通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板和电连接主控制板的显示器。压差开关在着火运行期间一直检测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的气压是否小于预定气压,一旦检测到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的气压小于预定气压,压差开关便动作断开与控制装置的连接,控制装置检测到压差开关与其断开连接后,便控制整个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停止运行,并将堵塞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的显示器,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和清洗过滤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相比于传统的大气式燃烧,全预混燃烧拥有效率高,燃烧完全,CO、NOx等有害物质排放低的特点。全预混燃烧系统的燃烧器特点是火控多且小,国内空气中的雾霾灰沙较大,燃烧时容易堵塞火孔,使得燃烧功率降低,有可能出现燃烧不均匀而烧毁燃烧器,目前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全预混燃烧系统的空气入口安装空气过滤器。但空气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空气中阻挡下来的颗粒会堵塞空气过滤器,使得空气过滤器的实际流通面积减少,最终将使全预混燃烧系统的功率降低。当功率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影响机器使用性能,这时就需要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清理或更换。因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不同和不同用户的使用规律不同,空气过滤器的堵塞程度很难统一判定,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自动检测空气过滤器的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当检测到空气过滤器堵塞到一定程度后其能提示用户清理或者更换空气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的空气过滤器防堵塞装置,其能自动监控过滤器的堵塞情况,并且当过滤器堵塞到一定程度后能提示用户清理或者更换过滤器。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点火针、压差开关以及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燃气混合管、风机和燃烧器;所述燃气混合管的侧壁上设有燃气进管;所述点火针和所述压差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压差开关通过反馈管连通所述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板和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显示器。上述的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通过设置压差开关电连接控制装置,且通过反馈管连通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使得压差开关在着火运行期间一直检测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的气压是否小于预定气压,一旦检测到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的气压小于预定气压,压差开关便动作断开与控制装置的连接,控制装置检测到压差开关与其断开连接后,便控制整个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停止运行,实现了能实时确定空气过滤器是否堵塞,若检测到空气过滤器堵塞到指定程度,能将堵塞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的显示器,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和清洗过滤器,防止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在空气过滤器堵塞的情形下运行,保证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的燃烧功率。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进管上设有燃气控制阀,用于控制燃气进管的通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差开关包括壳体、移动组件和弹簧;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移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弹簧抵持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移动组件之间;所述隔板和所述移动组件将所述壳体的空腔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所述负压腔具有负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通过所述反馈管连通所述燃气混合管的进气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正压腔内的电触块;所述正压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设有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接片、第二电接片和第三电接片;所述第一电接片和第二电接片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隔板面向所述正压腔的一侧设有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接片的第四电接片;所述第二电接片和第四电接片均对应所述电触块设置。假设正压腔的气压为M,负压腔的气压为P当M-P小于压差开关的动作值时,移动组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压于第二电接片上,第一电接片连接第二电接片,使得压差开关连接控制装置;当M-P大于等于压差开关的动作值时,正压腔内的气压克服弹簧的阻力推动移动件朝向负压腔内移动压于第四电接片上,第四电接片和第一电接片连接,使得压差开关断开与控制装置的连接,控制装置检测到压差开关与其断开连接后,便控制整个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停止运行,防止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在空气过滤器堵塞的情形下运行,该结构设置的压差开关可以实现对空气过滤器是否堵塞的精确检测。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的膜片以及设于所述膜片上的连接块,所述电触块连接所述连接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通过设置连接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以避免连接块通过弹簧将电传导壳体伤害用户。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触块包括对应所述第四电接片设置的环形体、设于所述环形体内的安装块以及连接所述环形体和安装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块上对应所述第二电接片设有电触杆。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触杆靠近所述第二电接片的端面呈球面状。通过设置电触杆靠近第二电接片的端面呈球面状设置,可以避免电触杆刮伤第二电接片。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可以抵持于所述膜片和所述壳体之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穿设所述膜片,所述弹簧设于所述负压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块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抵持于所述连接块和壳体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图1中的压差开关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图2中的电触块和连接块的装配图;图4为在风机最大转速下风机入口的空气流量与正压腔的负压的关系曲线图。图中:10、控制装置;11、主控制板;12、显示器;20、空气过滤器;30、燃气混合管;31、燃气进管;32、燃气控制阀;40、风机;50、燃烧器;60、点火针;70、压差开关;71、壳体;711、隔板;712、正压腔;713、正压接口;714、负压腔;715、负压接口;716、第一侧壁;72、第一电接片;73、第二电接片;74、第三电接片;75、第四电接片;76、弹簧;77、限位件;771、限位槽;772、定位环;80、移动组件;81、膜片;82、电触块;83、环形体;84、安装块;85、电触杆;86、连接杆;87、连接块;90、反馈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0、点火针60、压差开关70以及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20、燃气混合管30、风机40和燃烧器50;燃气混合管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0)、点火针(60)、压差开关(70)以及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20)、燃气混合管(30)、风机(40)和燃烧器(50);所述燃气混合管(30)的侧壁上设有燃气进管(31);所述点火针(60)和所述压差开关(70)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所述压差开关(70)通过反馈管(90)连通所述燃气混合管(30)的进气端;所述控制装置(10)包括主控制板(11)和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的显示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0)、点火针(60)、压差开关(70)以及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20)、燃气混合管(30)、风机(40)和燃烧器(50);所述燃气混合管(30)的侧壁上设有燃气进管(31);所述点火针(60)和所述压差开关(70)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所述压差开关(70)通过反馈管(90)连通所述燃气混合管(30)的进气端;所述控制装置(10)包括主控制板(11)和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的显示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进管(31)上设有燃气控制阀(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测堵塞情况的全预混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开关(70)包括壳体(71)、移动组件(80)和弹簧(76);所述壳体(71)内设有隔板(711),所述移动组件(8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隔板(711)上;所述弹簧(76)抵持于所述壳体(71)和所述移动组件(80)之间;所述隔板(711)和所述移动组件(80)将所述壳体(71)的空腔分为正压腔(712)和负压腔(714),所述负压腔(714)具有负压接口(715),所述负压接口(715)通过所述反馈管(90)连通所述燃气混合管(30)的进气端;所述移动组件(80)包括设于所述正压腔(712)内的电触块(82);所述正压腔(712)远离所述隔板(711)的一侧设有安装于所述壳体(71)的第一电接片(72)、第二电接片(73)和第三电接片(74);所述第一电接片(72)和第二电接片(73)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姚展辉武世涛孙云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