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6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提供了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内衬套、外衬套和压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在使用时,将主体套在内衬套的外部,主体与内衬套配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的夹缝用于安装管材。在安装时,先将待安装管材的连接端依次穿过压帽和外衬套,且从压帽和外衬套的底端伸进,然后将管材的连接端伸进夹缝,随后将外衬套塞进夹缝,再将压帽套在外衬套和主体上,最后可通过卡钳等工具从一周卡住主体的第一凸起和压帽的底部,用力压紧卡钳,通过过盈配合,使压帽压紧外衬套,从而使外衬套进一步塞进夹缝内,外衬套与内衬套共同压紧管材,如同压紧的三明治一般。该结构两端均能连接一个管材,从而能够将两根管道连接起来,简单方便,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管路安装工程中,为了便于管道储存和运输,管道长度往往有限,只有在需要进行管路铺设时,才会将相应的管道进行连接安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空调已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制冷产品,在空调的安装过程中,管道连接繁杂。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焊接或螺钉将管道进行连接,这些连接方式要么存在安全隐患,要么连接不便,不够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体,为中空环状结构,主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凸起;内衬套,内衬套能够套设于主体的内部,主体的两端与内衬套的两端之间设有夹缝;外衬套,外衬套能够套设于内衬套上,外衬套的一端能够伸进夹缝中;和,压帽,压帽能够套设于主体和外衬套的外侧,压帽能够带动外衬套向夹缝内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主体套在内衬套的外部,主体与内衬套配合后在二者之间形成的夹缝用于安装管材。在安装时,先将待安装管材的连接端依次穿过压帽和外衬套,且从压帽和外衬套的底端伸进,然后将管材的连接端伸进夹缝,随后将外衬套塞进夹缝,再将压帽套在外衬套和主体上,最后可通过卡钳等工具从一周卡住主体的第一凸起和压帽的底部,用力压紧卡钳,通过过盈配合,使压帽压紧外衬套,从而使外衬套进一步塞进夹缝内,外衬套与内衬套共同压紧管材,如同压紧的三明治一般。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两端均能连接一个管材,从而采用本装置能够将两根管道连接起来,简单方便,连接紧密牢固,还能防止泄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为环形的“工”字形结构,“工”字形的第一凸起中间形成凹口。其有益效果是,工具可以卡在凹口内,凹口的尺寸可以大可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满足夹紧第一凸起和压帽的需要,更加灵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衬套的两端的外侧壁设有凹槽,内衬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其有益效果是,当将外衬套不断塞入夹缝过程中,外衬套不断夹紧管材,由于管材一般为金属材质,具有延展性,从而可以使管材内壁压进内衬套上的凹槽内,将管材与内衬套紧紧卡在一起,以使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管道连接更加牢固。另外,内衬套上采用向内的凹槽而不是向外的凸起,主要是便于内衬套的表面整体上平整,以方便与管材的内壁进行贴合。内衬套设为空心的,以连通两端的待连接的管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为与内衬套同轴的环形形状,凹槽为多个。其有益效果是,一来便于加工生产,二来多个凹槽能够使管材与内衬套嵌合更加地紧密牢固,进一步防止泄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的内侧设有向内的第二凸起,内衬套的外侧设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与第二凸起相对应,第二凸起的两侧和第三凸起的两侧齐平形成夹缝的底面。其有益效果是,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对应配合紧密,夹缝的底面便于与管材的端部相抵接,用于支撑管材端部,使管材与内衬套和主体的接触处的密封性更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衬套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使内衬套向端部延伸时的外径逐渐缩小。其有益效果是,设有第一斜面,从而,内衬套的端部是逐渐缩小的,方便内衬套端部插入待连接的管材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衬套的外侧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为环形,第二斜面使外衬套的中部到端部的外侧面直径逐渐变小,第二斜面为多个环状面依次构成。其有益效果是,设有第二斜面方便将外衬套插入夹缝中,以压紧需要连接的管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的端部内侧设有内侧面和第三斜面,内侧面与主体的横截面夹角α为:90°<α<100°,第三斜面位于内侧面的端部,第三斜面使内侧面向主体端部延伸时的内径逐渐变大。其有益效果是第三斜面也是为了方便将外衬套塞入夹缝中,且第三斜面还能够与第二斜面相配合,更加便于外衬套的插入。α的角度设置,一来方便外衬套前进,二来外衬套伸进逐渐变窄的夹缝,能够进一步夹紧管材,使管材连接更加牢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衬套的一端设有第一平面,压帽的一端内部设有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抵接。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接触面较大,从而加大了压帽与外衬套的受力面积,使二者受力更加均匀稳定,便于压帽带动外衬套的前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帽的口部内侧设有第四斜面,第四斜面使压帽的内径向压帽端部延伸时逐渐变大。其有益效果是,设有第四斜面便于将压帽套设在外衬套和主体的端部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管道连接结构在使用时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管道连接结构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管道连接结构的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管道连接结构的外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管道连接结构的压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管道连接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主体1、内衬套2、外衬套3和压帽4。主体1、内衬套2、外衬套3和压帽4均为中空的管状或环状结构。其中,如图3所示,主体1的两端为对称的结构,中间位置的外侧设有第一凸起11。如图4所示,内衬套2能够套设于主体1的内部,两者配合套设后,主体1的两端与内衬套2的两端之间留有夹缝5,用于安插待连接的管材6。如图5所示,外衬套3有两个,两个外衬套3能够套设于内衬套2的两端上,且外衬套3的一端能够伸进夹缝5中。如图6所示,压帽4与外衬套3对应也是两个,压帽4能够套设于主体1和外衬套3的外侧,压帽4主要用来带动外衬套3向夹缝5内运动。如图2所示,在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连接管材6时,将主体1套在内衬套2的外部,主体1与内衬套2紧密配合后,在二者的两端之间各形成一个夹缝5,用于安装管材6。在安装时,先将待安装管材6的连接端依次穿过压帽4和外衬套3,且连接端从压帽4和外衬套3的底端的孔伸进。然后将管材6的连接端伸进夹缝5,随后将外衬套3塞进夹缝5,再将压帽4套在外衬套3和主体1上。最后可通过卡钳等工具从一周卡住主体1的第一凸起11和压帽4的底部,用力压紧卡钳,通过过盈配合,使压帽4压紧外衬套3,从而压帽4向主体1方向前进,可带动外衬套3前进,进一步塞进夹缝5内。此时,外衬套3不断向夹缝5内前进,外衬套3与内衬套2共同压紧管材6,如同压紧的三明治一般,将管材6牢牢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两端均能连接一个管材6,从而采用本装置能够将两根管材6连接起来,简单方便,连接紧密牢固,还能防止泄露。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工具卡主夹紧主体1和压帽4,第一凸起11为环形的“工”字形结构,“工”字形的第一凸起11中间形成凹口12。此时,工具的一端可以卡在凹口12内,另一端夹住压帽4的底部,凹口12的尺寸可以大可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满足夹紧第一凸起11和压帽4的需要,且“工”字形方便向两个方向夹取,以对两端的管材6进行固定连接,更加灵活。如图4所示,内衬套2的两端的外侧壁设有凹槽21,当将外衬套3不断塞入夹缝5过程中,外衬套3不断夹紧管材6,由于管材6一般为金属材质,比如铜、不锈钢管等,具有延展性,从而可以使管材6内壁被挤压后发生变形,压进内衬套2上的凹槽21内,将管材6与内衬套2紧紧卡在一起,以使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管道连接更加牢固。另外,内衬套2上采用向内的凹槽21而不是向外的凸起,主要是便于内衬套2的表面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为中空环状结构,所述主体(1)的外部设有第一凸起(11);内衬套(2),所述内衬套(2)能够套设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主体(1)的两端与所述内衬套(2)的两端之间设有夹缝(5);外衬套(3),所述外衬套(3)能够套设于所述内衬套(2)上,所述外衬套(3)的一端能够伸进所述夹缝(5)中;和,压帽(4),所述压帽(4)能够套设于所述主体(1)和所述外衬套(3)的外侧,所述压帽(4)能够带动所述外衬套(3)向所述夹缝(5)内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为中空环状结构,所述主体(1)的外部设有第一凸起(11);内衬套(2),所述内衬套(2)能够套设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所述主体(1)的两端与所述内衬套(2)的两端之间设有夹缝(5);外衬套(3),所述外衬套(3)能够套设于所述内衬套(2)上,所述外衬套(3)的一端能够伸进所述夹缝(5)中;和,压帽(4),所述压帽(4)能够套设于所述主体(1)和所述外衬套(3)的外侧,所述压帽(4)能够带动所述外衬套(3)向所述夹缝(5)内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为环形的“工”字形结构,所述“工”字形的第一凸起(11)中间形成凹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内衬套(2)的两端的外侧壁设有凹槽(21),所述内衬套(2)为空心管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为与所述内衬套(2)同轴的环形形状,所述凹槽(21)为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侧设有向内的第二凸起(13),所述内衬套(2)的外侧设有第三凸起(22),所述第三凸起(22)与所述第二凸起(13)相对应,所述第二凸起(13)的两侧和所述第三凸起(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华方凯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温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