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266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平板车,平板车上设置有混凝土运送装置和易碎板材运送装置;混凝土运送装置包括运料筒,运料筒底部前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运料筒底部后端设置有固定在平板车上的阻尼器,运料筒两侧铰接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下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液压杆与蓄电池相连,易碎板材运送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限位架,限位架内活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平板车之间连接有若干减震弹簧,支撑板上后端设置有固定夹紧板,支撑板上前端设置有活动夹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多样,能运输混凝土和易碎板材,同时可进行加工制作混凝土,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易碎板材输运过程中的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是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很大的改善,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建筑物越来越多,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建筑物修建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是一件非常重要工作,而建筑材料运输装置能够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其担负着将建筑材料运输到使用地的任务,运输较多的为混凝土和建筑板材,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运输装置大多为简易的平板车或电动混凝土推车,存在功能单一,材料运输过程中易洒出或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功能多样,能运输混凝土和易碎板材,同时可进行加工制作混凝土,省时省力,能对易碎板材进行很好的固定,同时进行减震,大大降低了易碎板材输运过程中的破损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平板车,平板车上设置有混凝土运送装置和易碎板材运送装置;混凝土运送装置包括运料筒,运料筒底部前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运料筒底部后端设置有固定在平板车上的阻尼器,运料筒两侧铰接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下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液压杆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内由隔板分隔成上下分布的料腔和动力腔,料腔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搅拌轴下端伸入动力腔内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上端设置有筒盖,运料筒前部上端设置有出料斗;易碎板材运送装置包括固定在平板车上混凝土运送装置侧面的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限位架,限位架内活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两端与限位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支撑板底部与平板车之间连接有若干减震弹簧,支撑板上后端设置有固定夹紧板,支撑板上前端设置有活动夹紧板,活动夹紧板下端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上的滑槽内,活动夹紧板前部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固定板,活动夹紧板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固定板上螺纹穿设有螺杆,螺杆前端设置有旋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固定夹紧板和活动夹紧板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减震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平板车底部后端设置有配重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功能多样,能运输混凝土和易碎板材,同时可进行加工制作混凝土,通过液压缸带动运料筒翻转,自动将混凝土倒出,省时省力,能对易碎板材进行很好的固定,同时进行减震,大大降低了易碎板材输运过程中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混凝土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易碎板材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平板车、2-配重块、3-运料筒、31-料腔、32-动力腔、4-阻尼器、5-液压杆、6-蓄电池、7-隔板、8-搅拌轴、9-搅拌叶、10-减速器、11-驱动电机、12-筒盖、13-出料斗、14-限位架、15-支撑板、151-滑槽、16-弹簧、17-减震弹簧、18-固定夹紧板、19-活动夹紧板、20-减震垫、21-固定板、22-复位弹簧、23-螺杆、24-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附图1-3可知,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平板车1,平板车1底部后端设置有配重块2,配重块2增加稳定性,避免在运料筒3翻转倒料时发生倾覆,平板车上设置有混凝土运送装置和易碎板材运送装置;混凝土运送装置包括运料筒3,运料筒3底部前端与平板车1铰接连接,运料筒3底部后端设置有固定在平板车1上的阻尼器4,阻尼器4有效降低运料筒3放下来时对平板车1的冲击,运料筒3两侧铰接连接有液压杆5,液压杆5下端与平板车1铰接连接,液压杆5与蓄电池6相连,运料筒3内由隔板7分隔成上下分布的料腔31和动力腔32,料腔31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8,搅拌轴8上设置有搅拌叶9,搅拌轴8下端伸入动力腔32内连接有减速器10,减速器10与驱动电机11相连,驱动电机11与蓄电池6相连,运料筒3上端设置有筒盖12,运料筒3前部上端设置有出料斗13;易碎板材运送装置包括固定在平板车1上混凝土运送装置侧面的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限位架14,限位架14内活动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上部两端与限位架14之间连接有弹簧16,支撑板15底部与平板车1之间连接有若干减震弹簧17,支撑板15上后端设置有固定夹紧板18,支撑板15上前端设置有活动夹紧板19,固定夹紧板18和活动夹紧板19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减震垫20,活动夹紧板19下端滑动设置于支撑板15上的滑槽151内,活动夹紧板19前部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板15上的固定板21,活动夹紧板19与固定板2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2,固定板21上螺纹穿设有螺杆23,螺杆23前端设置有旋柄24。本技术使用时,向运料筒3内加入水泥和水,通过驱动电机11带动搅拌叶9进行充分搅拌,即可得到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时,将筒盖12盖上,在运输过程中同样可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出现沉淀分层,避免运料筒3内物料洒出,玻璃板、石棉板和瓷砖板等易碎板材放在支撑板15上靠近固定夹紧板18一侧,转动旋柄24,螺杆23带动活动夹紧板19向固定夹紧板18移动,直至活动夹紧板19与易碎板材相抵,固定夹紧板18和活动夹紧板19对易碎板材两侧进行固定,避免板材晃动,相互间磕碰损伤,由于支撑板15底部减震弹簧17的设置,有效减少板材在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大大降低板材损伤概率,运输至目的地后,控制液压杆5伸长,带动运料筒3向前翻转,运料筒3内混凝土经出料斗13倒出,倒完后,控制液压杆5缩回,带动运料筒3复位,反向转动旋柄24,带动螺杆23向背离活动夹紧板19一侧移动,活动夹紧板19在复位弹簧22作用下向背离固定夹紧板18一侧移动,从而松开对易碎板材的夹紧固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平板车上设置有混凝土运送装置和易碎板材运送装置;混凝土运送装置包括运料筒,运料筒底部前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运料筒底部后端设置有固定在平板车上的阻尼器,运料筒两侧铰接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下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液压杆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内由隔板分隔成上下分布的料腔和动力腔,料腔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搅拌轴下端伸入动力腔内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上端设置有筒盖,运料筒前部上端设置有出料斗;易碎板材运送装置包括固定在平板车上混凝土运送装置侧面的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限位架,限位架内活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两端与限位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支撑板底部与平板车之间连接有若干减震弹簧,支撑板上后端设置有固定夹紧板,支撑板上前端设置有活动夹紧板,活动夹紧板下端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上的滑槽内,活动夹紧板前部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固定板,活动夹紧板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固定板上螺纹穿设有螺杆,螺杆前端设置有旋柄。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平板车上设置有混凝土运送装置和易碎板材运送装置;混凝土运送装置包括运料筒,运料筒底部前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运料筒底部后端设置有固定在平板车上的阻尼器,运料筒两侧铰接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下端与平板车铰接连接,液压杆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内由隔板分隔成上下分布的料腔和动力腔,料腔内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搅拌轴下端伸入动力腔内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相连,运料筒上端设置有筒盖,运料筒前部上端设置有出料斗;易碎板材运送装置包括固定在平板车上混凝土运送装置侧面的两个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红张小威祝军权吴渝张海昆王约发罗志莫劲吴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