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43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其结构包括珠光膜主体、防水层、卷筒、提亮层和粘贴层,珠光膜主体上端与防水层下端进行粘接,卷筒设置在珠光膜主体内部,提亮层设置在提亮层上端,粘贴层设置在珠光膜主体下端,提亮层由隔热层、防火层、烤漆层、增光层和覆膜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通过设置了提亮层,由隔热层进行隔热,防止光泽度降低,烤漆层、增光层和覆膜层提高光泽度,从而解决了的珠光膜光泽度太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粘贴层,由第一导气槽、导气孔粘贴层和第二导气槽之间的组合,使得PVC珠光膜易粘贴易撕下,从而解决了粘贴不方便,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
本技术是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属于PVC珠光膜领域。
技术介绍
珠光膜是采用机械发泡法混合聚丙烯树脂、碳酸钙和珠光颜料等,后经双向拉伸而成,比重仅0.7左右,而PP比重是0.9左右,且具有多种颜色,装饰性较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VC珠光膜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的珠光膜光泽度太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粘贴不方便,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珠光膜光泽度太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粘贴不方便,实用性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包括珠光膜主体、防水层、卷筒、提亮层和粘贴层,所述珠光膜主体上端与防水层下端进行粘接,所述卷筒设置在珠光膜主体内部,所述提亮层设置在提亮层上端,所述粘贴层设置在珠光膜主体下端,所述提亮层由隔热层、防火层、烤漆层、增光层和覆膜层组成,所述隔热层下端与珠光膜主体上端进行粘接,所述防火层下端与隔热层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烤漆层下端与防火层上端进行粘接,所述增光层下端与烤漆层上端进行粘接,所述覆膜层下端光层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粘贴层由第一导气槽、导气孔粘贴层和第二导气槽组成,所述第一导气槽设置在珠光膜主体下端右侧,所述导气孔粘贴层设置在第一导气槽左端,所述第二导气槽设置在导气孔粘贴层右端。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下端设置有可撕膜,并且可撕膜大小与粘贴层相互匹配,其优点是防止粘贴层失去粘贴性。进一步地,所述导气孔粘贴层下端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呈六边形,其优点是有利于进行粘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气槽与第一导气槽呈对称分布,并且宽度为1cm,其优点是粘贴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覆膜层厚度为1mm,并且呈透明状,其优点是清洗便捷。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厚度为2mm,并且防火层和隔热层厚度一样,其优点是有利于隔热和防火。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由气凝胶毡制成,其优点是隔热性能好。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层由氯化橡胶、石蜡和多种防火添加剂组成,其优点是防火性好。进一步地,所述烤漆层主要由有机锡稳定剂组成,其优点是具有高透明性,提高光泽度。进一步地,所述增光层主要由合成树脂构成,其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光泽度。进一步地,所述覆膜层由BOPP水晶膜与油性胶水复合而成,其优点是增加其光泽美观。本技术的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通过设置了提亮层,由隔热层进行隔热,防止光泽度降低,烤漆层、增光层和覆膜层提高光泽度,从而解决了的珠光膜光泽度太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粘贴层,由第一导气槽、导气孔粘贴层和第二导气槽之间的组合,使得PVC珠光膜易粘贴易撕下,从而解决了粘贴不方便,实用性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提亮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粘贴层结构示意图;图中:珠光膜主体-1、防水层-2、卷筒-3、提亮层-4、粘贴层-5、隔热层-41、防火层-42、烤漆层-43、增光层-44、覆膜层-45、第一导气槽-51、导气孔粘贴层-52、第二导气槽-5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包括珠光膜主体1、防水层2、卷筒3、提亮层4和粘贴层5,珠光膜主体1上端与防水层2下端进行粘接,卷筒3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内部,提亮层4设置在提亮层4上端,粘贴层5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下端,提亮层4由隔热层41、防火层42、烤漆层43、增光层44和覆膜层45组成,隔热层41下端与珠光膜主体1上端进行粘接,防火层42下端与隔热层41上端进行粘接,烤漆层43下端与防火层42上端进行粘接,增光层44下端与烤漆层43上端进行粘接,覆膜层45下端光层44上端进行粘接,粘贴层5由第一导气槽51、导气孔粘贴层52和第二导气槽53组成,第一导气槽51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下端右侧,导气孔粘贴层52设置在第一导气槽51左端,第二导气槽53设置在导气孔粘贴层52右端,粘贴层5下端设置有可撕膜,并且可撕膜大小与粘贴层5相互匹配,其优点是防止粘贴层5失去粘贴性,导气孔粘贴层52下端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呈六边形,其优点是有利于进行粘贴,第二导气槽53与第一导气槽51呈对称分布,并且宽度为1cm,其优点是粘贴方便,覆膜层45厚度为1mm,并且呈透明状,其优点是清洗便捷,隔热层41厚度为2mm,并且防火层42和隔热层41厚度一样,其优点是有利于隔热和防火,隔热层41由气凝胶毡制成,其优点是隔热性能好,防火层42由氯化橡胶、石蜡和多种防火添加剂组成,其优点是防火性好,烤漆层43主要由有机锡稳定剂组成,其优点是具有高透明性,提高光泽度,增光层44主要由合成树脂构成,其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光泽度,覆膜层45由BOPP水晶膜与油性胶水复合而成,其优点是增加其光泽美观。本专利所述的,增光层44主要由合成树脂构成,也可称增光剂,增光剂是能降低漆膜表面粗糙度而增加光泽的一类涂料助剂。按其作用原理分为润湿型、流平型和有机硅体系型。有机胺类衍生物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润湿型增光剂,多用于乳胶漆。高沸点的真溶剂是流平型增光剂,与烘漆体系相容极好,脱气性也好。硅油或有机硅改性聚合物属于有机硅体系,在气干漆、聚氨酯漆、环氧漆、水性漆、烘漆等涂料中得到应用。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使用者首先将PVC珠光膜丈量好需要裁剪的尺寸,从卷筒3卷出合适尺寸进行裁剪,接着撕下粘贴层5下端的可撕膜,把导气孔粘贴层53粘贴在需要的位置,如果粘贴位置出错可通过第一导气槽51和第二导气槽53将PVC珠光膜撕起来,重新粘贴,通过导气孔粘贴层53上的六边形小凹槽、第一导气槽51和第二导气槽53粘贴时比较方便、快捷,并且不会有小气泡,保证了PVC珠光膜的光滑度以及美观性,然后PVC珠光膜在明亮的环境下显得格外亮眼,是由于隔热层41进行隔热,防止光泽度降低,烤漆层43和增光层44提高光泽度,覆膜层45增加PVC珠光膜光泽美观,其中,防水层2起到了防水的作用,通过设置了提亮层4,由隔热层41进行隔热,防止光泽度降低,烤漆层43、增光层44和覆膜层45提高光泽度,从而解决了的珠光膜光泽度太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粘贴层5,由第一导气槽51、导气孔粘贴层52和第二导气槽53之间的组合,使得PVC珠光膜易粘贴易撕下,从而解决了粘贴不方便,实用性较低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包括珠光膜主体(1)、防水层(2)和卷筒(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亮层(4)和粘贴层(5),所述珠光膜主体(1)上端与防水层(2)下端进行粘接,所述卷筒(3)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内部,所述提亮层(4)设置在提亮层(4)上端,所述粘贴层(5)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下端,所述提亮层(4)由隔热层(41)、防火层(42)、烤漆层(43)、增光层(44)和覆膜层(45)组成,所述隔热层(41)下端与珠光膜主体(1)上端进行粘接,所述防火层(42)下端与隔热层(41)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烤漆层(43)下端与防火层(42)上端进行粘接,所述增光层(44)下端与烤漆层(43)上端进行粘接,所述覆膜层(45)增光层(44)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粘贴层(5)由第一导气槽(51)、导气孔粘贴层(52)和第二导气槽(53)组成,所述第一导气槽(51)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下端右侧,所述导气孔粘贴层(52)设置在第一导气槽(51)左端,所述第二导气槽(53)设置在导气孔粘贴层(52)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光泽度的PVC珠光膜,包括珠光膜主体(1)、防水层(2)和卷筒(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亮层(4)和粘贴层(5),所述珠光膜主体(1)上端与防水层(2)下端进行粘接,所述卷筒(3)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内部,所述提亮层(4)设置在提亮层(4)上端,所述粘贴层(5)设置在珠光膜主体(1)下端,所述提亮层(4)由隔热层(41)、防火层(42)、烤漆层(43)、增光层(44)和覆膜层(45)组成,所述隔热层(41)下端与珠光膜主体(1)上端进行粘接,所述防火层(42)下端与隔热层(41)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烤漆层(43)下端与防火层(42)上端进行粘接,所述增光层(44)下端与烤漆层(43)上端进行粘接,所述覆膜层(45)增光层(44)上端进行粘接,所述粘贴层(5)由第一导气槽(51)、导气孔粘贴层(52)和第二导气槽(53)组成,所述第一导气槽(51)设置在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祥茂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利福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