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32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涉及电梯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轿厢不适用于浅底坑的问题。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包括轿底板,所述轿底板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左边框和右边框,所述轿底板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多根加强筋,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之间还固定有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固定有缓冲撞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小了轿底的厚度,使得轿厢能够适用于更浅的底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
本技术涉及电梯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
技术介绍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型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而在安装轿厢时,在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之下还设置有底坑,在底坑内设置有缓冲器及电梯停止开关和井道灯开关、电源插座及照明,可按需要设置底坑门。而现有的电梯轿厢在生产过程中,其安装所需的底坑高度一般为1500mm,所以在商场、公寓等一些场所,会事先挖设出所需深度的底坑,但是在家庭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一般不会考虑到这些,所以底坑的深度就会挖的比较浅,达不到轿厢安装所需的底坑深度,从而导致轿厢不适配,无法顺利安装家用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将轿底做薄,使得轿厢可以安装在深度更浅的底坑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包括轿底板,所述轿底板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左边框和右边框,所述轿底板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多根加强筋,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之间还固定有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固定有缓冲撞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轿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多根加强筋对轿底板的结构进行加强,使得轿底板能够做得更薄并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在轿底板的两侧设置左边框和右边框,通过左边框和右边框固定缓冲撞板,在轿厢下降时,底坑内的缓冲器撞击到缓冲撞板上对轿厢进行缓冲,从而使得轿底可以做的更薄以适应更浅的底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呈U型,且所述加强筋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加强筋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翼板贴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底板的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U型的加强筋可以增强轿底板的结构强度,使得轿底板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再在U型加强筋的两侧设置翼板,将翼板贴合固定在轿底板的下表面,翼板可以对轿底板进一步进行加强,使得轿底板可以再一步地做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边框背离所述轿底板的一侧和所述右边框背离所述轿底板的一侧皆固定有用于安装安全钳的安装支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固定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可以安装安全钳,在轿厢快速坠落时,安全钳可以对轿厢进行减速,避免轿厢急速坠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上还固定有安全钳垫板,所述安全钳垫板的部分贴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壁,其余部分贴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左边框的外侧壁或所述右边框的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固定安全钳垫板,安全钳垫板可以对安全钳进行支垫,同时,安全钳垫板还可以对安装支架进行限位,避免安装支架在受力时发生弯曲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轿底板的一端下表面还设置有呈L型的弯折部,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弯折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轿底板的一端下表面设置L型的弯折部,加强筋的一端抵接在弯折部上,则弯折部可以对加强筋进行定位对齐,使得加强筋方便安装,同时,左边框和右边框的一端亦可以抵接在弯折部上受到限位,从而起到方便安装固定左边框和右边框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轿底板背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地坎支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轿底板背离弯折部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地坎支架,从而起到方便安装地坎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梁和所述加强筋之间存在间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中间梁和加强筋之间设置间隔,合理设置间隔的大小,则当轿厢下降,中间梁上的缓冲撞板撞到底坑内的缓冲器上时,中间梁即使有所变形也不会直接作用到加强筋和轿底板上,从而减小轿厢停下时轿底板所产生的震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梁、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地坎支架皆为弯折板并在弯折角内连接有多片加强片。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中间梁、安装支架、左边框、右边框和地坎支架皆设置为弯折板,并在弯折板的弯折角内连接加强片,相比于实心的杆材,弯折板和加强片的组合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重量更轻,并且材料使用更少,节省了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轿底板远离所述弯折部的其余三边位置皆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连接孔为腰型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轿底板远离弯折部的其余三边位置设置连接孔,从而方便轿厢的轿壁和轿底的连接,将连接孔设置为腰型孔,由于轿壁开孔时,开孔的位置存在误差,有时轿壁上的开孔并不能刚好对准轿底板上的连接孔,将连接孔设置为腰型孔,则轿壁的位置可以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轿壁上的开孔能够顺利地和连接孔对准,从而方便轿底板和轿壁的安装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轿底可以做的比一般的轿底更薄,从而使得轿厢可以适应更浅的底坑。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附图标记:1、轿底板;2、左边框;3、右边框;4、加强筋;5、中间梁;6、缓冲撞板;7、翼板;8、安装支架;9、安全钳垫板;10、弯折部;11、地坎支架;12、加强片;1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包括一块轿底板1,轿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L型的弯折部10,弯折部10位于轿底板1的下表面并向轿底板1的内侧弯折。轿底板1远离弯折部10的其余三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3,并且连接孔13设置为腰型孔以方便调节连接。在轿底板1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多根加强筋4以加强轿底板1的结构强度,加强筋4的一端抵接在弯折部10上,加强筋4为U型的钢材,并且在加强筋4的两侧还固定有翼板7,翼板7贴合并固定在轿底板1的下表面上。加强筋4和翼板7一体成型,两者由一块钢板通过折弯机折弯形成,本实施例中翼板7通过点焊而焊接在轿底板1的下表面上。轿底板1的下表面两侧还分别固定有左边框2和右边框3,左边框2和右边框3的一端抵接在弯折部10上,左边框2和右边框3通过焊接固定到轿底板1上。在左边框2和右边框3背离轿底板1的一侧还固定有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通过螺栓固定到左边框2、右边框3上,安装支架8用于安装安全钳。左边框2和右边框3的外侧还固定有安全钳垫板9,安全钳垫板9的一半通过螺栓固定到左边框2或右边框3上,安全钳垫板9的另一半通过螺栓固定到安装支架8上。在左边框2和右边框3之间还固定有两根平行的中间梁5,中间梁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左边框2和右边框3上,并且左边框2和右边框3上皆穿设有螺栓以对中间梁5进行固定。中间梁5固定之后,中间梁5和加强筋4之间还存在预留的间隔。在中间梁5背向轿底板1的一面上还固定有缓冲撞板6,缓冲撞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根中间梁5上。在轿底板1下表面背离弯折部10的一端还固定有用于安装地坎的地坎支架11,地坎支架11直接焊接固定到轿底板1上。为了减轻轿底的重量,左边框2、右边框3、安装支架8、中间梁5和地坎支架11皆是由材料钢板弯折而成的弯折板,并且在弯折角内设置有多片加强片12以加强结构强度。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底板(1),所述轿底板(1)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左边框(2)和右边框(3),所述轿底板(1)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多根加强筋(4),所述左边框(2)和所述右边框(3)之间还固定有中间梁(5),所述中间梁(5)上固定有缓冲撞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底板(1),所述轿底板(1)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左边框(2)和右边框(3),所述轿底板(1)的下表面还固定有多根加强筋(4),所述左边框(2)和所述右边框(3)之间还固定有中间梁(5),所述中间梁(5)上固定有缓冲撞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呈U型,且所述加强筋(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翼板(7),所述翼板(7)与所述加强筋(4)的端部连接,且所述翼板(7)贴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底板(1)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2)背离所述轿底板(1)的一侧和所述右边框(3)背离所述轿底板(1)的一侧皆固定有用于安装安全钳的安装支架(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2)和所述右边框(3)上还固定有安全钳垫板(9),所述安全钳垫板(9)的部分贴合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吉浩吴春明唐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沃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