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汽车部件、汽车技术

技术编号:214215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汽车部件、汽车,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5‑70份、填料22‑30份、成核剂1‑3份、抗氧剂0.3‑0.6份、增韧剂5‑12份和润滑剂1‑4份;聚丙烯的收缩率≤1.8%,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该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收缩率≤1.8%的聚丙烯,添加特定用量的镁盐增刚,加入特定用量的增韧剂增韧,加入成核剂控制聚丙烯的结晶程度,增加力学性能和降低收缩率,最终得到兼具低收缩率、高熔融指数、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汽车部件、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汽车部件、汽车。
技术介绍
近十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汽车年产销总量已超2000万辆,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而社会保有量也增至近1.4亿辆,十年间增加了近5倍。随着汽车年产销总量和社会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全国汽车消耗的汽油和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据有关机构研究证实:目前大气中PM2.5的含量约1/4来自于燃油汽车。因此,降低汽车百公里油耗,成为各个主机厂竞相努力的目标。此前早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汽车自重降低10%,百公里油耗可降低6%~8%。因此,通过降低汽车自重,即通过轻量化的手段来降低油耗,成为汽车行业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通过改性方法,实现车用聚丙烯材料高流动高模量高韧性,实现汽车门板更薄化,同时保持良好的外观效果,可以达到轻量化目的。但是,由于PP材料的收缩率比较大,使得成型后的产品容易变形,因此,所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低收缩率、高熔融指数、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中的至少一个。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实施、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聚丙烯复合材料在模制和/或挤出汽车部件中的应用;将该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部件的模制和/或挤出中,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高熔融指数使其容易加工成型,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使得到的汽车部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低收缩率可使得到的汽车部件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部件,该汽车部件由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模制和/或挤出得到;由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模制和/或挤出得到的汽车部件具有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且不易变形,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部件,具有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的汽车部件应用于汽车中,可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进而降低汽车自重,减少耗油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5-70份、填料22-30份、成核剂1-3份、抗氧剂0.3-0.6份、增韧剂5-12份和润滑剂1-4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8-65份、填料24-28份、成核剂1.5-2.5份、抗氧剂0.4-0.5份、增韧剂6-9.5份和润滑剂1-3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62份、填料25份、成核剂2份、抗氧剂0.45份、增韧剂8份和润滑剂3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为1.1%-1.4%;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包括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优选地,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60KJ/m2,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900MPa。和/或,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4KJ/m2,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1300MPa;优选地,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为80KJ/m2,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为950MPa;和/或,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为4.2KJ/m2,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为1400MPa;优选地,所述共聚聚丙烯为聚丙烯K8009;和/或,所述均聚聚丙烯为聚丙烯K7227H;优选地,所述聚丙烯K8009和聚丙烯K7227H的重量比为20-25:35-40,优选为23:38-39。优选地,所述填料为滑石粉和/或硫酸镁;优选地,所述成核剂为复合型成核剂,优选为成核剂E2415HL;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的重量比为0.5-1.5:1-3,优选为1:2。优选地,所述增韧剂为POE;优选地,所述POE的熔融指数为10-30g/10min;优选地,所述POE为POE8137;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原料混匀后,挤出得到聚丙烯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80-22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在模制和/或挤出汽车部件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部件,所述汽车部件由上述聚丙烯复合材料模制和/或挤出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部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特定用量的聚丙烯、填料、成核剂、抗氧剂、增韧剂和润滑剂。该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收缩率≤1.8%的聚丙烯,添加特定用量的镁盐增刚,加入特定用量的增韧剂增韧,加入成核剂控制聚丙烯的结晶程度,增加力学性能和降低收缩率,最终得到兼具低收缩率、高熔融指数、高模量和高冲击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55-70”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55-70”之间的全部实数,“55-70”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5-70份、填料22-30份、成核剂1-3份、抗氧剂0.3-0.6份、增韧剂5-12份和润滑剂1-4份;聚丙烯的收缩率≤1.8%,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该复合材料包括特定用量的聚丙烯、填料、成核剂、抗氧剂、增韧剂和润滑剂。该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收缩率≤1.8%的聚丙烯,添加特定用量的镁盐增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5‑70份、填料22‑30份、成核剂1‑3份、抗氧剂0.3‑0.6份、增韧剂5‑12份和润滑剂1‑4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5-70份、填料22-30份、成核剂1-3份、抗氧剂0.3-0.6份、增韧剂5-12份和润滑剂1-4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58-65份、填料24-28份、成核剂1.5-2.5份、抗氧剂0.4-0.5份、增韧剂6-9.5份和润滑剂1-3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62份、填料25份、成核剂2份、抗氧剂0.45份、增韧剂8份和润滑剂3份;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1.8%,所述填料中含有镁盐成分。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收缩率为1.1%-1.4%;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包括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优选地,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60KJ/m2,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900MPa;和/或,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4KJ/m2,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1300MPa;优选地,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为80KJ/m2,所述共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为950MPa;和/或,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为4.2KJ/m2,所述均聚聚丙烯的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科巍李玲玉娄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益新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