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81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包括无人水下航行器、浮体箱、配重块、抛载夹持机构和箍筋,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浮体箱上,所述箍筋环绕所述浮体箱和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杆并通过所述抛载夹持机构与所述浮体箱捆绑。所述浮体箱内部中空并安装有动力机构、北斗定位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水深压力传感器的制控制所述浮体箱抛载,并启动北斗定位模块。所述抛载夹持机构由两对相背运动的夹块实现箍筋的夹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成本低,易于抛载并能向外部提供所述浮体箱的位置信息,方便用户的搜寻,提高搜寻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水下航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无人水下航行器是航行器的一种,潜航器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是指应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保证其能够顺利执行各种使命的技术。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技术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方面都已不是新事物,其研制始于50年代,早期主要用于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等,军用方面主要用于打捞试验丢失的海底武器(如鱼雷),后来在水雷战中作为灭雷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无人水下航行器在出现应急情况会进行应急抛载,抛载后只是单纯的漂浮在水面,不能进行定位,从而不利于后期的回收与搜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浮体箱不能定位不利回收的缺陷,提供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包括无人水下航行器、浮体箱、配重块、抛载夹持机构和箍筋,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浮体箱上,所述箍筋环绕所述浮体箱和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杆并通过所述抛载夹持机构与所述浮体箱捆绑;所述浮体箱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水下航行器、浮体箱、配重块、抛载夹持机构和箍筋,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浮体箱上,所述箍筋环绕所述浮体箱和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杆并通过所述抛载夹持机构与所述浮体箱捆绑;所述浮体箱内部中空并安装有动力机构、北斗定位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北斗定位模块和所述水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蜗轮、第一夹块对和第二夹块对,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座安装与所述浮体箱外壁上,其上设置有所述蜗轮,所述第一夹块对和第二夹块对均包括两个螺纹相反的夹块,所述夹块并通过螺纹贯穿于所述螺纹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水下航行器、浮体箱、配重块、抛载夹持机构和箍筋,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浮体箱上,所述箍筋环绕所述浮体箱和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杆并通过所述抛载夹持机构与所述浮体箱捆绑;所述浮体箱内部中空并安装有动力机构、北斗定位模块、水深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北斗定位模块和所述水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所述抛载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蜗轮、第一夹块对和第二夹块对,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座安装与所述浮体箱外壁上,其上设置有所述蜗轮,所述第一夹块对和第二夹块对均包括两个螺纹相反的夹块,所述夹块并通过螺纹贯穿于所述螺纹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部固定所述尾杆,并对称设置两个尾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和所述浮体箱通过两个所述箍筋与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尾杆捆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动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蜗杆,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中心,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中心与所述电动马达输出轴配合,所述电动马达通过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浮体箱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辉潘登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