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179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虽然是在后地板的下方搭载有差动装置的车辆,也能够尽量不缩窄后地板的上方空间地使备胎支承于车辆后部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差动装置(9)配置在后地板(6)的下方。在后地板(6)的下方配置有搭载差动装置(9)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在后地板(6)的下表面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之间设有收容备胎(50)的轮胎收容部(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
技术介绍
在前轮驱动车辆的一部分具有在后地板的下方悬挂支承备胎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73057号)。这种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将由杆材等构成的备胎架安装于后地板的下表面。备胎架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后地板的下方,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相对于车身的卡止部。在备胎架上,备胎能够横向载置。在上述的备胎支承结构中,在将备胎从后地板的下方拆卸时,将备胎架的另一端侧的卡止部从车身侧取下,并以使该另一端侧成为下方的方式使备胎架倾斜,在该状态下将备胎从备胎架的上表面拉下。另外,在将备胎向后地板的下方安装时,以使备胎架的另一端侧成为下方的方式使备胎架倾斜,在该状态下将备胎载放于备胎架上,并将备胎架的另一端侧抬起而使卡止部卡止于车身。若是差动装置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前轮驱动车,则能够采用上述以往的备胎支承结构。然而,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差动装置的四轮驱动车或后轮驱动车中,差动装置成为障碍而无法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备胎。因此,在四轮驱动车或后轮驱动车中,备胎不得不配置在后地板的上方侧。因此,在这种车辆中,由于备胎配置于后地板的上方的关系而后地板上的行李室空间或物品配置空间变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是在后地板的下方搭载有差动装置的车辆,也能够尽量不缩窄后地板的上方空间地使备胎支承于车辆后部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中,该车辆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差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搭载所述差动装置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所述后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之间设有收容备胎的轮胎收容部。这种情况下,在后地板的下表面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之间的轮胎收容部中收容备胎。因此,虽然是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差动装置的车辆,也能够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备胎。(2)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后地板的所述轮胎收容部的上方区域的下表面侧设有允许所述备胎的配置的隆起部。这种情况下,能够以在后地板上设置隆起部的量将备胎收容于车辆的上方位置。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差动装置与地面的间隙,且同时提高备胎的装卸作业性。(3)在上述方案(1)或(2)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设有备胎架,该备胎架将所述备胎悬挂支承,且在所述备胎的装卸时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操作,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具备架支承部,在所述备胎架倾斜的装卸姿态的状态下,该架支承部与所述备胎架抵接来限制该备胎架的倾斜移动。这种情况下,备胎经由备胎架而悬挂支承于后地板的下方。在拆卸备胎时,使备胎架的一端侧向下方降低而使备胎架倾斜,在该状态下从备胎架上将备胎拉下。此时,备胎架由设置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架支承部来限制倾斜移动,因此即便不使备胎架的端部接地,也能够将备胎架维持成倾斜为规定角度的装卸姿态。(4)在上述方案(1)~(3)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具备后端横梁,该后端横梁配置于所述后地板的后部并支承所述备胎的后部,在所述后端横梁的下表面中的与所述备胎的后部上表面对置的区域设有容纳所述备胎的后部的一部分的凹形状部。这种情况下,备胎与后端横梁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能够将备胎收容于车辆的更上方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差动装置与地面的间隙且提高备胎的装卸作业性。(5)在上述方案(4)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凹形状部设有大致沿着所述备胎的后部形状并支承该备胎的支承面。这种情况下,通过后端横梁的支承面能够稳定地支承备胎的后端上表面的宽的范围。(6)在上述方案(5)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的比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靠前方侧位置配置有支承所述后地板的后地板横梁,所述备胎由所述后端横梁的下表面的所述支承面、在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后地板横梁之间的所述后地板的下表面直接设置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的第二支承面、以及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下表面设置的第三支承面进行三点支承。这种情况下,备胎通过相互分离的支承面、第二支承面、第三支承面这三点稳定地支承于后地板的下方。(7)在上述方案(6)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设有备胎架,该备胎架将所述备胎悬挂支承,且在所述备胎的装卸时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操作,所述备胎架具备:主杆,其在所述备胎的下方侧大致沿着所述备胎的径向延伸出;以及副杆,其与所述主杆结合并沿着与该主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出,所述主杆和所述副杆分别具有支承所述备胎的外周部的外周支承部,所述主杆的所述外周支承部和与该外周支承部相邻的所述副杆的所述外周支承部的间隔设定得比所述备胎的直径小。这种情况下,备胎由备胎架的主杆和副杆支承而悬挂支承于后地板的下方。此时,备胎的外周部由主杆和副杆的外周支承部支承,但是相邻的外周支承部的间隔设定得比备胎的直径小,因此在备胎的装卸时,能够防止备胎从相邻的外周支承部之间脱落。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从规定的方向稳定地装卸备胎。(8)在上述方案(1)~(7)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的比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靠前方侧位置配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出的地板横梁,所述差动装置的前部安装于所述地板横梁,并且后部安装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所述差动装置的后部,比该差动装置的主体块的上端位置向下方偏置地设有装配部,该装配部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下表面结合。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差动装置的主体块在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前方侧上下重叠配置。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差动装置与地面之间的间隙。(9)在上述方案(1)~(8)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车辆后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U字状。这种情况下,与在左右的后侧框架分别安装向下方延伸的支承构件并在这一对支承构件的下端架设直线状地延伸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10)在上述方案(9)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通过板状构件形成为帽状截面,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经由其他的连结构件而与车宽方向左右的后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结合。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车辆后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U字状,因此即使要将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帽状截面的凸缘部向后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直接焊接,由于构件间隔窄的关系,也难以将焊接工具适当地配置于焊接部位。然而,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经由其他的连结构件而与后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结合,因此能够确保差速器搭载用横梁与后侧框架之间的充分的结合强度。(11)在上述方案(9)或(10)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通过板状构件形成为帽状截面,在帽状截面的车身后方侧的凸缘部上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以前端部朝向从所述轮胎收容部背离的方向的方式弯曲。这种情况下,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凸缘部的边缘通过弯曲部而朝向从轮胎收容部背离的方向,因此在向轮胎收容部插入手而进行备胎的装卸作业时,能够避免作业者的手触碰到凸缘部的边缘。(12)在上述方案(9)~(11)中的任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该车辆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差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搭载所述差动装置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所述后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之间设有收容备胎的轮胎收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2 JP 2017-2376911.一种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该车辆在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差动装置,所述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配置有搭载所述差动装置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所述后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之间设有收容备胎的轮胎收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所述轮胎收容部的上方区域的下表面侧设有允许所述备胎的配置的隆起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设有备胎架,该备胎架将所述备胎悬挂支承,且在所述备胎的装卸时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操作,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具备架支承部,在所述备胎架倾斜的装卸姿态的状态下,该架支承部与所述备胎架抵接来限制该备胎架的倾斜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具备后端横梁,该后端横梁配置于所述后地板的后部并支承所述备胎的后部,在所述后端横梁的下表面中的与所述备胎的后部上表面对置的区域设有容纳所述备胎的后部的一部分的凹形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形状部设有大致沿着所述备胎的后部形状并支承该备胎的支承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的比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靠前方侧位置配置有支承所述后地板的后地板横梁,所述备胎由所述后端横梁的下表面的所述支承面、在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后地板横梁之间的所述后地板的下表面直接设置或经由其他构件设置的第二支承面、以及在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下表面设置的第三支承面进行三点支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设有备胎架,该备胎架将所述备胎悬挂支承,且在所述备胎的装卸时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操作,所述备胎架具备:主杆,其在所述备胎的下方侧大致沿着所述备胎的径向延伸出;以及副杆,其与所述主杆结合并沿着与该主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出,所述主杆和所述副杆分别具有支承所述备胎的外周部的外周支承部,所述主杆的所述外周支承部和与该外周支承部相邻的所述副杆的所述外周支承部的间隔设定得比所述备胎的直径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地板的下方的比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靠前方侧位置配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出的地板横梁,所述差动装置的前部安装于所述地板横梁,并且后部安装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所述差动装置的后部,比该差动装置的主体块的上端位置向下方偏置地设有装配部,该装配部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的下表面结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搭载用横梁在车辆后视观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浩二村松匠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