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式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36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牵引式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本体,具有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内的头端和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外的尾端,导丝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腔;牵引丝,可滑动地设置在牵引腔内,其中,牵引丝的截面中心与导丝本体的截面中心不重合,牵引腔在导丝本体的头端部位具有向导丝本体表面开口的牵引孔,牵引丝从牵引孔延伸出导丝本体,并固定连接在头端的顶点部位,牵引腔在导丝本体的尾端部位具有多个向导丝本体的表面开口的控制窗,使得牵引丝在控制窗处暴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牵引式导丝能够减少进入血管分支的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介入操作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导丝对血管的剐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式导丝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牵引式导丝。
技术介绍
导丝用于在介入治疗中对导管进行引导和支撑,从而使得导管到达预定的病变部位。导丝的头部通常设计为近似钩状的弯曲结构,在导丝到达血管分叉部位时,手术者能够通过扭转导丝体外部分的方式使该弯曲部分朝向预定进入的分支,从而让导丝的头部进入相应的分支。由于导丝较细,其进入体内的部分较长并且在血管内蜿蜒前进,因此上述扭转体外部分的方式不容易使得弯曲部分向预定分支的方向扭转。即使是操作熟练的手术者,通常也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让导丝进入分支,因此一次介入操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手术者暴露在射线中的时间。另外,多次扭转操作也使得导丝反复在血管壁上剐蹭,有损伤血管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牵引式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本体,具有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内的头端和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外的尾端,导丝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腔;牵引丝,可滑动地设置在牵引腔内,其中,牵引丝的截面中心与导丝本体的截面中心不重合,牵引腔在导丝本体的头端部位具有向导丝本体表面开口的牵引孔,牵引丝从牵引孔延伸出导丝本体,并固定连接在头端的顶点部位,牵引腔在导丝本体的尾端部位具有多个向导丝本体的表面开口的控制窗,使得牵引丝在控制窗处暴露。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导丝,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牵引丝在与控制窗相对应的暴露部位表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摩擦块。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导丝,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窗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导丝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导丝,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牵引丝的硬度大于导丝本体的硬度。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导丝,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端的顶点部位与牵引孔之间的导丝本体的长度为3mm~20mm。技术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导丝,由于牵引丝偏心地设置在导丝本体内,并且牵引丝从导丝本体的头端延伸出后连接在顶点部位上,导丝本体的尾端部位设置有开口的控制窗使得牵引丝暴露,因此通过搓动控制窗处的牵引丝就能够使导丝本体的头端向特定方向弯曲,从而让牵引式导丝的体内部分向预定部位前进。本技术的牵引式导丝不需要扭转操作,或者只需要简单的扭转操作就能够使导丝本体向预定方向弯曲,并且其弯曲程度能够控制,因此能够减少进入血管分支的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介入操作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导丝对血管的剐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头端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尾端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头端弯曲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牵引式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牵引式导丝100包括导丝本体1和牵引丝2。导丝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头端11和尾端12。当进行介入操作时,头端11进入体内,尾端12留在体外。导丝本体1的内部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腔(图中未示出),牵引丝2容纳在该牵引腔内。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牵引丝2为实心结构,截面呈圆形;导丝本体1的外表面截面也呈圆形。同时,牵引腔的截面呈与牵引丝2相适应的圆形,使得牵引丝2紧密地被容纳在牵引腔内。另外,牵引丝2的外表面与牵引腔的内表面相贴合但不固定,因此牵引丝2能够在牵引腔内沿着导丝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导丝本体1的截面中心(即外表面截面中心)与牵引丝2的截面中心不重合,也就是说,牵引丝2偏心地设置在导丝本体1内。这种偏心嵌合的结构使得牵引丝2的一侧的导丝本体1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导丝本体1的厚度,也就是说,牵引丝2的一侧更靠近导丝本体1的表面,另一侧则更远离导丝本体1的表面。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头端结构放大图。如图3所示,导丝本体1的头端11部位设有一个牵引孔13,该牵引孔12从牵引腔处向导丝本体1的表面开口,即该牵引孔12使得该处的牵引腔与导丝本体1的外部连通。牵引丝2从牵引孔12处延伸出导丝本体1,并固定在头端11的顶点部位11A处。本实施例中,牵引孔12与顶点部位11A之间的导丝本体1的长度为10mm。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的尾端结构放大图。如图1及图4所示,导丝本体1的尾端11部位设有两个控制窗14。控制窗14从牵引腔处向导丝本体1的表面开口,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导丝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牵引丝2在控制窗14处暴露在外,形成两个暴露部分21。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窗14从牵引丝2更靠近导丝本体1表面的一侧(即导丝本体1的厚度更低的一侧)开口。暴露部分21上分别设有三根摩擦块22,该摩擦块22一体形成在牵引丝2的表面上,呈细条状,其长度方向与控制窗1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另外,一个控制窗14处的摩擦块22分布在该控制窗1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导丝本体1采用具有一定韧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牵引丝2采用医用钢丝制成,因此牵引丝2的硬度大于导丝本体1。在头端11进入体内后,手术者可用拇指按压在摩擦块22处上下搓动,使牵引丝2在牵引腔内沿着导丝本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头端弯曲示意图,其中图5(A)是向上搓动时的头端弯曲示意图,图5(B)是向下搓动时的头端弯曲示意图。如图1及图5(A)所示,手术者向上搓动摩擦块22时,牵引丝2在导丝本体1内向上滑动,使得牵引丝2在头端11处露出部分的长度增加。当牵引丝2的该露出部分长度大于10mm(即牵引孔12与顶点部位11A之间的导丝本体1的长度)时,由于牵引丝2的硬度大于导丝本体1,并且牵引丝2的端部与导丝本体1的顶点部位11A固定,因此牵引丝2的露出部分发生弯曲,进而带动导丝本体1的头端11部分也发生弯曲。同时,由于牵引丝2是偏心地设置在导丝本体1内的,因此头端11部分的弯曲方向为远离牵引丝2的方向(即朝向导丝本体1的厚度更厚的一侧)。如图1及图5(B)所示,手术者向下搓动摩擦块22时,牵引丝2在导丝本体1内向下滑动,使得其露出部分长度减小。当露出部分长度小于10mm后,牵引丝2拉直,并拉动顶点部位11A向下移动,使得导丝本体1发生弯曲,其弯曲方向为靠近牵引丝2的方向(即导丝本体1的厚度更薄的一侧)。如上所述,手术者可以通过搓动摩擦块22的方式来控制头端11的弯曲方向,使该头端11特定地向导丝本体1厚度更厚的一侧或厚度更薄的一侧弯曲。同时,搓动幅度越大,则头端11的弯曲程度也越大,能够使牵引式导丝100适应不同的弯曲及转向需要。实施例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式导丝,由于牵引丝偏心地设置在导丝本体内,并且牵引丝从导丝本体的头端延伸出后连接在顶点部位上,导丝本体的尾端部位设置有开口的控制窗使得牵引丝暴露,因此通过搓动控制窗处的牵引丝就能够使导丝本体的头端向特定方向弯曲,从而让牵引式导丝的体内部分向预定部位前进。本实施例的牵引式导丝不需要扭转操作,或者只需要简单的扭转操作就能够使导丝本体向预定方向弯曲,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式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本体,具有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内的头端和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外的尾端,所述导丝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腔;牵引丝,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牵引腔内,其中,所述牵引丝的截面中心与所述导丝本体的截面中心不重合,所述牵引腔在所述导丝本体的所述头端部位具有向所述导丝本体表面开口的牵引孔,所述牵引丝从所述牵引孔延伸出所述导丝本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头端的顶点部位,所述牵引腔在所述导丝本体的所述尾端部位具有多个向所述导丝本体的表面开口的控制窗,使得所述牵引丝在所述控制窗处暴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本体,具有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内的头端和在介入操作时位于体外的尾端,所述导丝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腔;牵引丝,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牵引腔内,其中,所述牵引丝的截面中心与所述导丝本体的截面中心不重合,所述牵引腔在所述导丝本体的所述头端部位具有向所述导丝本体表面开口的牵引孔,所述牵引丝从所述牵引孔延伸出所述导丝本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头端的顶点部位,所述牵引腔在所述导丝本体的所述尾端部位具有多个向所述导丝本体的表面开口的控制窗,使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黎佳思董健郑兴锋冯翔陆清声张昊朱广浪陆烨庄郁峰王美玲景在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