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978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连接负压主管道与连接软管,所述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包括底板、插板、插套及接有所述连接软管的管道接口,所述底板与所述插套组成具有插接口的插座并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的端面上,所述管道接口与所述插板组成可插接到所述插座的插接口中的快接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用插套与底板组成的插座焊接到负压主管道的端面上,用管道接口与插板固定组成快接插头,在需要连接负压砂箱和负压主管道时分别将快接插头连接到负压砂箱以及负压固定的插座上即可,连接快速、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
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地指一种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
技术介绍
在树脂砂实型铸造
,由于铸型分布范围广,铸件在浇注时,泡沫塑料在高温铁水的作用下发生气化,通过铸型型砂溢出的有机气体在铸型外遇到空气并在浇注产生火星的引燃下进行燃烧,由于气化后的有机气体分子量都在16以上,自由的空气补给达不到燃烧需要的氧量,导致大量的浓烟产生。为了消除实型铸造浇注产生的浓烟,人们在烟尘收集方面采用了许多方法:1.比如采用移动式除尘罩;2.定点浇注;3.整体厂房。上述每一种除尘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在上述基础上,人们通过V法铸造技术开发出树脂砂实型铸造负压除尘技术。树脂砂实型铸造负压除尘技术比起V法铸造要求更简单一些,只需要在浇注时抽出气化的气体,浇注完成可以立即脱开铸型与负压系统的连接。目前,实型铸造技术在铸造工艺上已经基本成熟,近几年在浇注烟尘治理方面,人们采用负压除尘技术,使得实型铸造技术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逐步严格,负压除尘技术在铸造
的应用迅速提升。现有的负压除尘所使用的管道直径在65mm到80mm管道(重油管替代),单根管道重量较大,拐弯困难、管道需要连接到铸型和负压主管道上,同时在铸件浇注完后应该立即脱开,防止铸件的高热烫坏连接软管。目前软管的连接方法是,将软管分别套到砂箱的管接头和负压主管道的管接头上。为了保证不漏气,还需要对两端的管接头上的软管进行绑扎。然而,牢靠的绑扎与浇注完后需要迅速脱开产生了冲突,导致操作工劳动强度激增。此外,受热融软化的管道温度较高,也使得管道脱开时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和脱开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连接负压主管道与连接软管,所述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包括底板、插板、插套及接有所述连接软管的管道接口,所述底板与所述插套组成具有插接口的插座并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的端面上,所述管道接口与所述插板组成可插接到所述插座的插接口中的快接插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的端面上,所述插套固定在所述底板外侧并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接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包括矩形底板板体及开设在所述底板板体上的底板孔,所述底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负压主管道的孔径,所述负压主管道端面焊接固定在所述底板孔周围的所述底板板体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套包括矩形的插套板及自所述插套板的三边垂直弯折的折边,所述插套板自一侧边开设有供所述管道接口的尾端自一侧进入的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插套板未设置所述折边的一边上,所述折边所围成的矩形的尺寸与所述插板的尺寸相匹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边包括两条侧折边及一条底折边,所述底折边垂直连接两条所述侧折边的末端,每条所述侧折边沿插入方向自侧折边入口端到侧折边底端的高度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板包括矩形插板板体及开设在插板板体上的插板孔,所述管道接口尾端置于并固定在所述插板孔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板板体沿插入方向自插板插入端到插板尾端的厚度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折边入口端的高度与所述插板尾端的厚度相匹配,所述侧折边底端的高度与所述插板插入端的厚度相匹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接口包括管体及设置在所述管体前端外壁的锥口,所述锥口的大直径端设有倒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用插套与底板组成的插座焊接到负压主管道的端面上,用管道接口与插板固定组成快接插头,在需要连接负压砂箱和负压主管道时分别将快接插头连接到负压砂箱以及负压固定的插座上即可,本技术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使连接快速、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安装状态下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拆开状态下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1中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B为沿图3A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1中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插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1中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插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B为沿图5A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的管道接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负压主管道10、底板20(其中,底板板体21、底板孔22)、插板30(其中,插板板体31、插板孔32;插板插入端311、插板尾端312)、插套40(其中,插套板体41、折边42、U形开口43;侧折边421、底折边422;侧折边入口端4211、侧折边底端4212)、管道接口50(其中,管体51、锥口52、倒刺53)、连接软管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针对树脂砂实型铸造浇注过程的生产特点,结合铸型在浇注后温度迅速升高的特性,在现场需要基础上进行设计一种可以快速连接负压箱和负压管道快接头。请参阅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包括底板20、插板30、插套40及管道接口50,底板20固定在负压主管道10的端面上,插套40固定在底板20外侧并形成插接缝隙,插板30固定在管道接口50的尾端并可带着管道接口50插入插套40的插接缝隙中,管道接口50的前端与连接软管60连接固定。请结合参阅图2,在上述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中,底板20、插套40形成连接在负压主管道10端面上的固定部分,插板30、管道接口50与连接软管60形成活动部分,活动部分(插板30、管道接口50与连接软管60)可拆卸地插接到固定部分(底板20、插套40与负压主管道10)上。请参阅图3A和图3B,底板20包括矩形的底板板体21及开设在底板板体21上的底板孔22,底板孔22的直径略小于负压主管道10的孔径,使得负压主管道10端面可焊接固定在底板孔22周围的底板板体21上。请参阅图4A和图4B,插板30包括矩形的插板板体31及开设在插板板体31上的插板孔32,插板孔32的直径略大于管道接口50尾端的外径尺寸,使得管道接口50尾端可置入插板孔32内并焊接固定。插板板体31沿插入方向的两端厚度渐变,即插板插入端311(先插入插套40中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插板尾端312的厚度(最后进入插套40中的一端)。请参阅图5A和图5B,插套40包括矩形的插套板41、自插套板41的三边沿垂直弯折的折边42,插套板41自一侧边开设有供管道接口50的尾端自一侧进入的U形开口43,折边42设置在插套板41未设U形开口43的三边上,U形开口43的开口端设置在插套板41未设置折边42的一边上。即,折边42包括两条侧折边421及一条底折边422,底折边422垂直连接两条侧折边421的末端,折边42所围成的矩形的尺寸与插板30的插板板体31的尺寸相匹配。每条侧折边421自侧折边入口端4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连接负压主管道(10)与连接软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包括底板(20)、插板(30)、插套(40)及接有所述连接软管(60)的管道接口(50),所述底板(20)与所述插套(40)组成具有插接口的插座并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10)的端面上,所述管道接口(50)与所述插板(30)组成可插接到所述插座的插接口中的快接插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连接负压主管道(10)与连接软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包括底板(20)、插板(30)、插套(40)及接有所述连接软管(60)的管道接口(50),所述底板(20)与所述插套(40)组成具有插接口的插座并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10)的端面上,所述管道接口(50)与所述插板(30)组成可插接到所述插座的插接口中的快接插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固定在所述负压主管道(10)的端面上,所述插套(40)固定在所述底板(20)外侧并与所述底板(20)之间形成所述插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包括矩形底板板体(21)及开设在所述底板板体(21)上的底板孔(22),所述底板孔(22)的直径小于所述负压主管道(10)的孔径,所述负压主管道(10)端面焊接固定在所述底板孔(22)周围的所述底板板体(2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铁件浇注负压除尘负压管道用快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40)包括矩形的插套板(41)及自所述插套板(41)的三边垂直弯折的折边(42),所述插套板(41)自一侧边开设有供所述管道接口(50)的尾端自一侧进入的U形开口(43),所述U形开口(43)的开口端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安华余立新潘明波程勇毛行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