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气压水力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843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底座的堰堤上安装箱体1.箱体在底座附近通过由封闭机构2、3控制的可封闭的流通水口与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流相通.在箱体中,有一个浮动的、有足够重量的浮体4.通过浮体的上下运动来带动工作缸8,该缸作为一个双作用的活塞泵,向液压压力罐13中打入液体.由此形成的高压液体10被射入一台叶轮机械中(如涡轮机20),然后高压液体被减压.该叶轮机械主要是能驱动一台发电机.因液体直接从叶轮机械流入作为活塞泵的工作缸8的吸入侧,所以高压液体的循环是封闭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压气压水力发动机。这种水力发动机利用天然的持续缓慢运动的大量水流来推动工作缸。该工作缸是一个用来挤压高压液体的双作用活塞泵,在一个普通的液压气压双相高压罐中,将高压液体调整到规定的压力。然后,在一个普通的叶片机械中的减压室内将这种高压液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或者在一个与之联结的发电机中将高压液体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几千年来,水力发动机早为人所共知。这种机械利用流动的或从高处流下的水流所产生的能量,来推动各种各样的工 作机械,特别是用它来推动磨和抽水机等工作。此外,还有一种设备和装置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利用海水的波浪,即由落潮和涨潮时产生的周期性的水位升降,或者也界海洋中永不停止的波浪的动能进行工作。 用叶轮驱动的水力磨机,今天仍然在许多地方被使用,尽管这种旧技术方法越来越被看作只是过去时代中的一种过时技术的残余和旧机构的一种纪念物。 在同时代的水力发动机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结构的水力涡轮机。为了驱动涡轮机,需要高压力和相应的高水流速度。比如说,一个普通的水力发电厂,它所需要的降落高度,即高水位和低水位 之间的水位差,要大于200m。为了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以及保持足够的食用水储量,就得建造水库堤坝,以及常见的山谷中的大型水库。采用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保证获得良好的技术效果。然而它的缺点是,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大量投资,以及在今天已被特别注意到的对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性破坏。 本专利技术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任务,创造了这种水力发动机。它能以符合现代要求的形式,来利用缓慢运动的天然的大量水流能量。 在本文开始时提到的液压气压水力发动机的工作方式,解决了所提出的任务。在固定的底座堰堤上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安装一个垂直的箱体。该箱体通过位于堰堤旁边的,由封闭机构控制的可关闭的流通口,与高水位和低水位接通。该流通口要有足够大的横截面。在这个箱体或每个箱体中,都有一个足够重的浮体,它可以在箱体的垂直方向上自由浮动。该浮体主要是通过一根可调整长度的连杆与一个液体泵联结在一起,即与工作缸的活塞联结在一起。工作缸作为一个双作用活塞泵,向高压罐中压入高压液体,因而,该工作缸的活塞主要是对高压罐中的液体部分工作的。工作缸的活塞可在两个方向上传递力和运动。(一般情况下,高压罐中的高压液体水平面上总有一些压缩空气)。液压气压高压罐的液体部分通过一根压力导管与叶片机械的减压室相联,以便消除高压液体的压力。 为了控制这台水力发动机,需要有一种装置。它至少要有两个测定水位变化来控制封闭机构的开关。 所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的其它有利方向是,高压液体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的。作为双作用活塞泵的工作缸,在吸入时,可通过吸管与叶轮机械减压室的贮水池接通。该贮水池是用来收集减压后的液体的。 所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能够将缓慢运动的,或缓慢地从高处流下的水流能量转化为机械功(有相应扭矩的驱动轴的回转运动)。如果将叶轮机械与一台发电机联结在一起进行发电,将证明这种水力发动机是非常好的。这样叶轮机械即可以是涡轮机,也可是液力发动机。 普通的液压油或者加入了适当的添加剂的水都可作为高压液体,因为它们有足够的润滑性,并且不大容易起泡。当然,此时应注意避免出现腐蚀。 从所专利技术的新的水力发动机的上述实际特征中,似乎可以看到,只要有1-2米的水位差,就完全可使该机器运转起来,可毫无困难地达到机器工作所要求的高压液体的压力6到10KP/cm2不变值。这个数值对于水力发动机来说已经是很理想的了。 此外,通过专利技术这种方法,还可用润滑性良好的,并完全排除因磨损引起杂质的高压液体来直接驱动液力发动机,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这种液力发动机的效率要比涡轮机的 效率高若干倍。 本专利技术特别有利的用途首先归诸于下面几个特征 所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可以在表面水域的高水位以下,特别是河流的高水位以下的堤坝附近运转。因此,可不用专门的防护堤系统。这样,就可保持河流的自然环境,因而也就不存在破坏环境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可利用水量大而水位差小的河流的能量。同时,它还可利用由海水的涨落潮形成的只有一至二米水位的很小的,有规律的海浪的动能来获得能量。 该水力发动机也可在水位交替变化的情况下运转。这就是说,它能够在所建造的堰堤两边的高水位和低水位经常改变的情况下工作。因此,在原则上,开辟了一种利用周期性的海浪,即利用海水平面在涨落潮时的周期性起落的能量的新途径。 为了在技术上实现所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不需要新的或者为此目的而发展的专门材料和新工艺。机器的全部组成部分和部件,可以使用在工业中已使用了几十年的,广泛生产并经受过考验的机件来制造。 作为一个统一体或全套部件,建造这种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和能量产生系统所需投资很少,并且没有危险。这主要是由于它所要求的蓄水高度很低。 关于所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的实质,工作方法和其它特征,将在下面的一个结构示例中根据所附图作较详细的说明。 在图纸中, 图1是关于所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构造的一张大大简化了的功能和部件联结图。 图2是堰堤的摘要的局部俯视图。根据专利技术,在堰堤上并排排列着许多个箱体和浮体。 图1是一张大大简化了的水力发动机功能部分举例排列的剖面图。 在适当地规定的表面水域的位置上,比如说在河流上,在足够坚实的底座33上固定一个堰堤。按照本专利技术在这个堰堤上,至少安装一个垂直的箱体1。图2的摘要俯视图表明,在堰堤上可以安装多个上面提到的箱体1。由此,所专利技术的水力发动机可组成一个联合设备。堰堤可预先建造。在整个河流宽度中可以安装一排箱体。在箱体1中有一个足够重的浮体4。它借助于导轮29在垂直方向上自由运动。底座附近的箱体1的内部,通过用封闭机构2,3控制的,可关闭的流通口与高、低水位的水流彼此接通。浮体4是通过由调整缸6和齿轮泵27,28作长短调节的连杆,与工作缸8的活塞9的活塞杆7相联结。该活塞9的压力侧向高压罐13中压入高压液体10。作为双作用活塞泵,活塞9在工作缸8内可在上下方向上传递力和运动。工作缸8则通过导管11与高压罐13相联结。浮体4和活塞9之间的连杆上有一个球头节5/a,调整缸6下端也有一个球头节5/b。通过它们便可圆滑地传递运动。支脚32上面的高压缸中的液体,一方面通过压力调整阀12的导管11流入工作缸8中的两个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排放阀14及与之相连的高压导管18流入叶轮机械中的减压室19中。在图中,叶轮机械由一个涡轮机20的叶轮作为象征性的表示。高压罐13是一个普通的高压容器。其中大部分容积为液体。在液体上面有压缩空气,其压力取决于当时的水位高度。容器下面的放水阀30用于排空,灌满和清洗工作。容器上面有压力表15,水位显示窗16和用于遥控的水位指示器17。为了实现高压液体10的封闭循环,涡轮机20的减压室19处的贮水池21通过阀门22和吸入管23与作为双作用活塞泵的工作缸8的吸入侧接通。贮水池21用于截住和容纳减压后的液体10,(这个工作是由一个通过压力控制的止回阀以一般的工作方法完成的)。 此外,在堰堤两侧的高水位和低水位上,各有一个水位指示器25,24。它们属于机器的自由控制装置(对此不作详细介绍)。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气压水力发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在竖固的底座33上的固定堰堤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该处至少要有一个垂直的箱体(1),该箱体通过堰堤附近的流通口与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流连通,该流通口由封闭机构(2、3)控制,在每个箱体(1)中,都有一个自 重大的浮体(4),它可沿箱体的垂直方向自由浮动。该箱体(4)通过一根可调节长短的连杆,与液体泵相连,也就是与在两个方向上传递力和运动的工作缸(8)的活塞联接,该工作缸(8)是为高压罐(13)的液体部分设置的,它是一个作用于高压液体(10)的双作用活塞泵,此外,高压罐(13)的高压液体部分通过高压导管(18)与一个一般的叶轮机械,主要是与一台涡轮机或一台液压力发动机的减压室接通,以便使高压液体减压。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气压水力发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在坚固的底座33上的固定堰堤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该处至少要有一个垂直的箱体(1),该箱体通过堰堤附近的流通口与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流连通,该流通口由封闭机构(2、3)控制,在每个箱体(1)中,都有一个自重大的浮体(4),它可沿箱体的垂直方向自由浮动。该箱体(4)通过一根可调节长短的连杆,与液体泵相连,也就是与在两个方向上传递力和运动的工作缸(8)的活塞联接,该工作缸(8)是为高压罐(13)的液体部分设置的,它是一个作用于高压液体(10)的双作用活塞泵,此外,高压罐(13)的高压液体部分通过高压导管(18)与一个一般的叶轮机械,主要是与一台涡轮机或一台液压力发动机的减压室接通,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蒂博肯德瑞士技术顾问
申请(专利权)人:蒂博肯德瑞技术顾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U[匈牙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