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81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属于隧道施工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包括降水井、水泵、浮漂、抽水管路、配电柜、隧道处支、仰拱回填面、碎石反滤层,所述隧道处支的仰拱回填面一侧沿洞外方向均匀设置有间距相同,且呈阶梯级设置的降水井,降水井内部安装有水泵和浮漂,水泵通过抽水管路沿洞外方向延伸至邻近的降水井内部,每个降水井外侧的隧道处支侧面对应安装有配电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漂的控制,井内水泵自动启动并抽水,实现隧道洞内积水梯级抬升、逐级抽排,最终抽排至洞外,使得洞内积水抽排及时,降水效果明显,洞内保持干燥,洞内安全、文明施工满足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属于隧道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规模越来越迅速、壮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文明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工程一般处于城市中、边缘、甚至处于城市繁华区、居民区等敏感地带,所带来的结果是暗挖隧道所占工程比例逐渐在提高,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众所周知,暗挖隧道是地下工程当中危险性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地下水最多的工程。地下水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隧道开挖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使得开挖掌子面处积水较多,文明施工极差。传统的排水做法是在掌子面附近靠边一侧就地挖积水坑,水汇集到坑内,在用水泵人工逐一抽排至洞外。这种做法存在的缺点如下:(1)积水坑容量有限,抽排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漫流至坑外,降水效果差;(2)积水坑通常情况下开挖深度较浅(坑底高于仰拱底部),只能收集地面径流水,不能降低仰拱面以下水位,文明施工效果差;(3)坑内积水采用人工抽排,在抽水人数有限的条件下不能及时坑内积水,影响洞内文明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浮漂的控制,井内水泵自动启动并抽水,实现隧道洞内积水梯级抬升、逐级抽排,最终抽排至洞外,使得洞内积水抽排及时,降水效果明显,洞内保持干燥,洞内安全、文明施工满足施工需求。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包括降水井、水泵、浮漂、抽水管路、配电柜、隧道处支、仰拱回填面,所述隧道处支的仰拱回填面一侧沿洞外方向均匀设置有间距相同,且呈阶梯级设置的降水井,降水井内部安装有水泵和浮漂,水泵通过抽水管路沿洞外方向延伸至邻近的降水井内部,每个降水井外侧的隧道处支侧面对应安装有配电柜。优选地,述降水井由内径为Ф6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制成,且降水井表面均匀开设有Ф20@200*200mm的滤水孔。优选地,所述降水井外侧设有厚度为10cm的碎石反滤层。优选地,所述抽水管路采用直径为Ф100mm的PE管。优选地,所述浮漂安装高度应距降水井底部不少于1m。优选地,所述降水井底部标高低于仰拱回填面标高5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降水井底部标高低于隧道仰拱标高,能更好的收集地表以下的积水,降水效果明显。尤其在地下水丰富的V、VI级围岩段,不仅抽排了仰拱处的积水,且降低了掌子面附近的水位,开挖更安全。2.降水井内在仰拱一侧按等间距布置,且安装了浮漂,可实现梯级、自动化抽水,保持洞内安全文明施工需求。3.井内安装浮漂,抽水自动化,隧道开挖施工期间,抽排水运行人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4.在仰拱一侧安装降水井,不仅实现洞内抽排水效果,还可实现洞内的降水效果,且降水井在仰拱边侧,不影响洞内交通通行需求。5.本自动化抽水装置,不仅在隧道开挖期间起到抽排水、降水效果,而且在二衬施工期间,依然可起到降水效果,对二衬施工质量起到关键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纵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相邻两个降水井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剖图;图4为本技术降水井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降水井虑水孔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降水井、2-水泵、3-浮漂、4-抽水管路、5-配电柜、6-隧道处支、7-仰拱回填面、8-碎石反滤层、9-滤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5所示,所述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包括降水井1、水泵2、浮漂3、抽水管路4、配电柜5、隧道处支6、仰拱回填面7、碎石反滤层8,在隧道仰拱设计开挖面以下继续向下开挖深度为50cm(低于仰拱50cm)小坑,沿洞外方向均匀设置间距相同的小坑,用于安装降水井1,由钢管制成内径为Ф600mm,壁厚为10mm的降水井1,且降水井1表面均匀开设有Ф20@200*200mm的滤水孔9,主要是起到进水作用,即隧道仰拱内的水可通过滤水孔流进至降水井内,达到降水的目的,将降水井1安装在仰拱回填面7所挖的小坑后,回填至洞内行车面标高,所述降水井1在隧道处支6的仰拱回填面7一侧沿洞外方向呈阶梯级设置且间距相同,降水井1外侧设有厚度为10cm的碎石反滤层8,主要作用是过滤水中杂质、淤泥,防止杂质、淤泥流进降水井内,堵塞降水井及水泵,降水井1内部安装有水泵2和浮漂3,水泵选用一台1.5kw.h的污水泵,扬程不小于20m,浮漂3安装高度应距降水井1底部不少于1m,使得降水井1到达浮漂3安装位置后才启动水泵2,水泵2通过抽水管路4沿洞外方向延伸至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抽水管路4采用直径为Ф100mm的PE管,每个降水井1外侧的隧道处支6侧面对应安装有配电柜5,水泵2和浮漂3均与配电柜5相连接,配电柜5对水泵2和浮漂3进行供电,当降水井1内部水位上升到浮漂3位置,配电柜5对水泵2进行供电,水泵工作,即可将本降水井1内部的水抽到沿洞外方向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优选地,降水井1底部标高低于仰拱回填面7标高50cm,能更好的收集地表以下的积水,降水效果明显。尤其在地下水丰富的V、VI级围岩段,不仅抽排了仰拱处的积水,且降低了掌子面附近的水位,开挖更安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最低侧的降水井1内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浮漂3水位高度时,通过浮漂3的控制,配电柜5对水泵2进行供电,降水井1内安装的水泵2自动启动并抽水,将本降水井1内部的水抽到沿洞外方向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当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浮漂3水位高度时,通过浮漂3的控制,配电柜5对水泵2进行供电,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的水泵2再次将水抽至更靠近洞外方向的降水井1内部,实现隧道洞内积水梯级抬升、逐级抽排,最终抽排至洞外,满足洞内安全、文明施工需。本技术通过浮漂的控制,井内水泵自动启动并抽水,实现隧道洞内积水梯级抬升、逐级抽排,最终抽排至洞外,使得洞内积水抽排及时,降水效果明显,洞内保持干燥,洞内安全、文明施工满足施工需求。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包括降水井(1)、水泵(2)、浮漂(3)、抽水管路(4)、配电柜(5)、隧道处支(6)、仰拱回填面(7)、碎石反滤层(8),所述隧道处支(6)的仰拱回填面(7)一侧沿洞外方向均匀设置有间距相同,且呈阶梯级设置的降水井(1),降水井(1)内部安装有水泵(2)和浮漂(3),水泵(2)通过抽水管路(4)沿洞外方向延伸至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每个降水井(1)外侧的隧道处支(6)侧面对应安装有配电柜(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包括降水井(1)、水泵(2)、浮漂(3)、抽水管路(4)、配电柜(5)、隧道处支(6)、仰拱回填面(7)、碎石反滤层(8),所述隧道处支(6)的仰拱回填面(7)一侧沿洞外方向均匀设置有间距相同,且呈阶梯级设置的降水井(1),降水井(1)内部安装有水泵(2)和浮漂(3),水泵(2)通过抽水管路(4)沿洞外方向延伸至邻近的降水井(1)内部,每个降水井(1)外侧的隧道处支(6)侧面对应安装有配电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梯级自动化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1)由内径为Ф6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林军周跃飞耶律根迪陈翕和马克乾余淦龚超李光川付凯强刘红球何金贺治鹏乔思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