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海军专利>正文

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79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所述套接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所述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分别与环形件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的环径大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接件可以有效阻隔填充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阻隔效果,同时降低井壁管爆裂的风险,并且上部的水泥不易渗入下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
本技术涉及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
技术介绍
地下井的井壁管的外周有填充部以及护套管,而填充部则通常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用水泥浇筑,并用护套管封边,下部用砂砾填埋。这样的结构下,需要将上部和下部进行阻隔,以免水泥落入下部中。通常所采取的阻隔方式是在井壁管的外周缠裹牛皮、海带、膨胀橡胶、普通橡胶、布条等,利用某些特定材料遇水膨胀的特性,待其膨胀后阻隔上部与下部。但由于上述材料膨胀时间、膨胀状态难以控制,若膨胀过度,易导致井壁管爆裂,若膨胀不够,上部水泥易渗入下部分中。同时,人工缠覆上述特定材料的缠覆厚度难以控制,若超过一定厚度,井壁管的安装易被卡住,若不足一定厚度,上部的水泥易渗入下部的滤水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其可以有效阻隔填充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阻隔效果,同时降低井壁管爆裂的风险,并且上部的水泥不易渗入下部的滤水段。为此,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所述套接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所述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分别与环形件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的环径大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的环径小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填充部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的环径大于下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与上部的垂直距离大于5cm。可选的,套接件的下端设置有凸起结构。可选的,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cm。可选的,第二隔层件的数量是2-3个。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是:井壁套管,所述井壁套管除井壁管外,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套接件。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是:井壁套管,所述井壁套管包括,井壁管,所述井壁管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所述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分别与井壁管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的环径大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的环径小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填充部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的环径大于下部的环径。可选的,所述第一隔层件与上部的垂直距离大于5cm。可选的,第二隔层件的下方,井壁管的外周设置有凸起结构。可选的,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cm。可选的,第二隔层件的数量是2-3个。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井壁套管,其利用弹性模量较小的第一隔层件承载较大部分的水泥浆的重量,同时利用环径较大的第二隔层件阻隔上层渗漏的水泥浆;因此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阻隔填充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阻隔效果,同时降低井壁管爆裂的风险,并且上部的水泥不易渗入下部的滤水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用于地下井井壁管后所得井壁套管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实施方式用于地下井井壁管后所得井壁套管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另一种井壁套管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另一种井壁套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图1-图2所示的是本申请两种实施方式的套接件的示意图,所述套接件用于地下井井壁管,具体应用结构可参考图3-图4。请参考图1和图3,图1、图3中所示的是套接件及其应用于地下井井壁管后所得井壁套管,其中,套接件包括环形件11、第一隔层件12和第二隔层件13;所述环形件11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12和第二隔层件13;所述第一隔层件12与第二隔层件13分别与环形件11的外周连接。第一隔层件12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13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13的环径等于井壁管17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下部15)的环径,第一隔层件12的环径等于井壁管17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下部15)的环径,所述环径即外环和内环之差值。所述第一隔层件12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13的厚度。所述填充部14分为上部和下部15,上部14的环径大于下部15的环径,所述第一隔层件12与上部14的垂直距离大于5cm,第一隔层件12与第二隔层件13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cm,第二隔层件13的数量是2-3个。图1、图3所示的环形件11是方形;并且图1所示套接件应用到井壁管形成图3所示后,图3中井壁管17外周设置的填充部,其上部14填充有水泥18,下部15填充有砂砾19等物质,并且上部14的部分外周设置有护套管16。请参考图2和图4,图2、图4中所示的是套接件及其应用于地下井井壁管后所得井壁套管,其中,套接件包括环形件21、第一隔层件22和第二隔层件23;所述环形件21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22和第二隔层件23;所述第一隔层件22与第二隔层件23分别与环形件21的外周连接。第一隔层件22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23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23的环径大于井壁管27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上部24)的环径,第一隔层件22的环径小于井壁管27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下部25)的环径,所述环径即外环和内环之差值。所述第一隔层件22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23的厚度。所述填充部分为上部24和下部25,上部24的环径大于下部25的环径,套接件的下端设置有凸起结构20,所述第一隔层件22与上部24的垂直距离大于5cm,第一隔层件22与第二隔层件23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cm,第二隔层件23的数量是2-3个。图2、图4所示的环形件是圆形;并且图2所示套接件应用到井壁管形成图4所示后,图4中井壁管27外周设置的填充部,其上部24填充有水泥28,下部25填充有砂砾29等物质,并且上部24的部分外周设置有护套管26。请参考图5,图5所示的是本申请另一种井壁套管的示意图。所示的井壁套管包括井壁管51、第一隔层件52和第二隔层件53,所述井壁管51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52和第二隔层件53;所述第一隔层件52与第二隔层件53分别与井壁管51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52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53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53的环径等于井壁管51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上部54)的环径。所述第一隔层件52的环径等于井壁管51外周所在填充部(图中所示为下部55)的环径。所述第一隔层件52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53的厚度,所述填充部分为上部54和下部55,上部54的环径大于下部55的环径,所述第一隔层件52与上部54的垂直距离大于5cm,第一隔层件52与第二隔层件53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cm,第二隔层件53的数量是2-3个。图5所示的井壁管51是方形;图5中井壁管51外周设置的填充部,其上部54填充有水泥58,下部55填充有砂砾59等物质,并且上部5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所述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分别与环形件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的环径大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地下井井壁管的套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周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第一隔层件和第二隔层件,所述第一隔层件与第二隔层件分别与环形件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隔层件的弹性模量;第二隔层件的环径大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层件的厚度大于第二隔层件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层件的环径小于或等于井壁管外周所在填充部的环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为上部和下部,上部的环径大于下部的环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军孙东董建兴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军孙东董建兴张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