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电路及设备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13978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电路及设备,该自动匹配电路利用CAN并机系统中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而本从机设备不参与控制,实现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相对于传统的将小电平信号通过逻辑运算及放大驱动来控制CAN匹配电阻切入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减少了外围器件,简化了电路,降低了设备成本,具有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具有非常显著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电路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CAN并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匹配电阻自动匹配电路。
技术介绍
CAN总线是一种两线差分式的总线通讯方式,总线上可以同时连接多个CAN收发节点,进行总线式数据传送。CAN总线规范要求在每个收发节点的总线两端各须配置一颗120欧姆匹配电阻,以消除反射。现有方案主要有人工匹配和利用MCU实现自动匹配这两种方式实现匹配电阻的安装。人工匹配是当系统安装好以后,通过在终端模块上设置拨码开关或者跳线,或者增加外部电阻的方法,来给总线匹配电阻。这种手工方法,往往需要在系统安装完以后才能进行,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导致通讯异常。利用MCU实现自动匹配是利用CAN收发器、MCU控制单元、终端电阻以及电阻接通开关,这种方式当CAN收发节点接入所述总线电缆完毕,CAN总线上电后对接入的CAN收发节点进行编码,CAN收发节点的编码按大小顺序编排,使得总线电缆两端的CAN收发节点分别编有最小和最大的编码,所述微控制单元MCU据此对编有最小和最大编码的CAN收发节点的电阻接通开关进行闭合控制,以实现总线电缆两端的CAN收发节点的终端电阻自动接入总线电缆。这种控制方式实现了自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复杂,需要的MCU控制单元成本较高,此外MCU还需要外围电路搭设,在PCB上占用空间和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路,实现并机CAN匹配电阻的自动匹配。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主机或末尾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切入;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中间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断开。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一并机输入端、一并机输出端、一匹配电阻、一继电器,所述并机输入端接收上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所述并机输出端接收下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所述匹配电阻与所述继电器串联,所述并机输入端和并机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的两个控制端,控制匹配电阻的切入或断开。优选地,并机输出端接收下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并机输入端不接收任何信号,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主机,继电器控制匹配电阻切入;并机输出端接收下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并机输入端接收上一台并机设备的地信号或电源信号,并机输出端和并机输入端接收的信号为相反信号,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中间从机,继电器控制匹配电阻断开;并机输出端不接收任何信号,并机输入端接收上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末尾从机,继电器控制匹配电阻切入。并机输入端和并机输出端均不接收任何信号,设备为单机,匹配电阻切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CAN并机系统中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具体的,对于主机,利用下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对于中间从机,利用上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者地信号及下一台并机设备的地信号或者电源信号一对相反信号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对于末尾从机,利用上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而本从机设备不参与控制,实现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本专利技术直接利用一对相邻机器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达到驱动继电器的功能,实现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而传统的利用单片机电平是达不到驱动继电器的电流的,传统的无法直接驱动继电器,相对于传统的将小电平信号通过逻辑运算及放大驱动来控制CAN匹配电阻切入的方式,本专利技术大幅减少了外围器件,简化了电路,降低了设备成本,具有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具有非常显著的创造性。附图说明图1是并机CAN自动电阻匹配的框架图;图2为实例一继电器电路原理图;图3为实例二光耦继电器电路原理图;图4为多台并机电路连接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总体并机CAN自动电阻匹配的框架图,每一并机设备通过网口连接CAN总线,通过继电器控制开关自动选择切入或者断开匹配电阻。多台机器通过CAN总线组网并机,并机CAN通信包括多个机器,每个机器有一个CAN电阻切入并机单元,所有并机机器CAN总线的CAN_H线连到一起,CAN_L线连到一起。CAN电阻切入并机单元包括串联的匹配电阻和切入开关,切入开关的电源信号来自于与本机临接的上一台机器及下一台机器(图中CANBUS_C1_1、CANBUS_C1_2、CANBUS_C1_n和CANBUS_C2_1、CANBUS_C2_2等标识为切入开关的电源信号),并机设备在接收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的同时,也把自身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发送给相邻并机设备。对于第一台机器(主机),因为只有一台相邻的机器,只被提供了单路电源信号(电源信号或地信号),电源信号不完整所以继电器不动作,匹配电阻接入。对于中间的从机,因为被相邻的两台机器各提供了一路电源信号(输入、输出端是一对相反的信号),因此电源信号完整,继电器动作,匹配电阻断开。对于最后一台机器,因为只有一台相邻的机器,只被提供了单路电源信号(电源信号或地信号),电源信号不完整所以继电器不动作,匹配电阻接入。图4为多台并机电路连接原理图,图4在图1的基础上,将CAN总线和GND参考地线单独拉出排布,详尽的画出内外部电路相关信号的电气连接,更加深刻的展现机器并机所有控制信号的连接。图四不仅清晰的展现了CAN总线信号线CANBUS_H和CANBUS_L的连接,还清晰的展现了电源信号线CANBUS_C1和CANBUS_C2的连接。本示例图中,本机CAN匹配电阻切入开关的电源信号CANBUS_C1和CANBUS_C2分别来自于上一台机器的地信号GND2和下一台机器的电源信号Vcc;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本机切入开关的电源信号CANBUS_C1和CANBUS_C2也可以分别来自于上一台机器的电源信号Vcc和下一台机器的地信号GND2,总之若相邻机器连接上,则有相邻的机器的相应信号提供给切入开关,作为切入开关电源信号。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使用简单的两个接线座和常闭继电器搭建控制电路,在CAN线输入和输出中,多增加一路电源信号,输出端:接收下一台传递来的电源(或地)信号,接网线;输入端:接收上一台传递来的地(或电源)信号,接网线。利用该信号,自动识别本机状态,如输出端接入电源(或地)信号,输入端未接入任何信号,则本机为多机并机时的主机;如输出端接入电源(或地)信号,输入端接入地(或电源)信号,则本机为多机并机时的中间从机;如输出端未接入任何信号,输入端接入电源(或地)信号,则本机为多机并机时的最末尾从机;如输出端未接入任何信号,输入端未接入任何信号,则本机为单机。下面对电路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利用上述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主机或末尾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切入;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中间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主机或末尾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切入;当并机设备为多机并机时的中间从机,利用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和地信号控制本机设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匹配电阻自动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并机设备为单机,利用本机设备继电器自身状态实现匹配电阻自动切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并机设备在接收相邻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的同时,也把自身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发送给相邻并机设备。4.一种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并机输入端、一并机输出端、一匹配电阻、一继电器,所述并机输入端接收上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所述并机输出端接收下一台并机设备的电源信号或地信号,所述匹配电阻与所述继电器串联,所述并机输入端和并机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的两个控制端,控制匹配电阻的切入或断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机CAN匹配电阻自动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并机输出端接收下一台并机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