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77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气膜建筑内容易发生缺氧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包括:膜层,沿每个膜层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囊袋内穿设有风道管路,风道管路连接有制氧机,风道管路用于向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风道管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囊袋上对应多个第一供氧孔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第一供氧孔和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氧气经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第一供氧孔及多个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气膜建筑结构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一套完整的气膜建筑系统还包括了照明系统和门禁系统。气膜建筑结构靠内外气压差来支撑整个建筑。由于材料的柔性和结构固有的有效性和弧形的体形,其设有受弯、受扭和受压的构件。在我国高原(例如内蒙、西藏)等地区的气膜建筑内,由于氧气稀缺,容易导致缺氧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气膜建筑进行改进,即如何提供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气膜建筑内氧气稀缺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及气膜建筑,以解决现有的气膜建筑内容易发生缺氧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包括:膜层,沿每个所述膜层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所述囊袋内穿设有风道管路,所述风道管路连通有制氧机,所述风道管路用于向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所述风道管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所述囊袋上对应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所述第一供氧孔和所述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氧气经所述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及多个所述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其中,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两排,且两排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背向所述膜层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实际应用时,所述风道管路上设置有调节氧气流量的电磁控制阀。其中,所述电磁控制阀为单向阀。实际应用时,所述风道管路内设有初级过滤器。其中,所述初级过滤器内安装有清洁装置和湿度调节装置。具体地,所述风道管路内还设有紫外杀菌精密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紫外杀菌精密过滤器内安装有自动水洗装置。实际应用时,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安装有氧气探测装置,所述氧气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的氧气含量。其中,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还安装有报警装置,当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的氧气含量较低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包括:膜层,沿每个膜层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囊袋内穿设有风道管路,风道管路连通有制氧机,风道管路用于向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风道管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囊袋上对应多个第一供氧孔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第一供氧孔和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氧气经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第一供氧孔及多个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气膜建筑结构内。由此分析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由于设置有与制氧机连通的风道管路,且该风道管路内设有气体分布器、并开设有供氧孔,因此能够较好地为气膜建筑机构内以弥散的方式输送氧气,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气膜建筑结构内的氧气充足,有效避免缺氧现象的发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包括: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所述气膜建筑与上述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一种风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另一种风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架;2-膜层;21-囊袋;3-风道管路;31-第一供氧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一种风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另一种风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包括:膜层2,沿每个膜层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21,囊袋21内穿设有风道管路3,风道管路3连通有制氧机,风道管路3用于向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风道管路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31,囊袋21上对应多个第一供氧孔31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第一供氧孔31和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氧气经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第一供氧孔31及多个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气膜建筑结构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如图1-图3所示,包括:膜层2,沿每个膜层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21,囊袋21内穿设有风道管路3,风道管路3连通有制氧机,风道管路3用于向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风道管路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31,囊袋21上对应多个第一供氧孔31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第一供氧孔31和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氧气经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第一供氧孔31及多个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气膜建筑结构内。由此分析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中,由于设置有与制氧机连通的风道管路3,且该风道管路3内设有气体分布器、并开设有供氧孔,因此能够较好地为气膜建筑机构内以弥散的方式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层,沿每个所述膜层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所述囊袋内穿设有风道管路,所述风道管路连通有制氧机,所述风道管路用于向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所述风道管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所述囊袋上对应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所述第一供氧孔和所述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氧气经所述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及多个所述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层,沿每个所述膜层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下垂的囊袋,所述囊袋内穿设有风道管路,所述风道管路连通有制氧机,所述风道管路用于向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输送氧气;所述风道管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供氧孔,所述囊袋上对应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供氧孔,且所述第一供氧孔和所述第二供氧孔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氧气经所述气体分布器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供氧孔及多个所述第二供氧孔以弥散的方式扩散至所述气膜建筑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两排,且两排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背向所述膜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供氧功能的气膜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风道管路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第一供氧孔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宁丁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约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