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13925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及其装配方法,包括分别与纵向建筑构件的第一连接板、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板,第二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摩擦板,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连接处、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具有贯穿的软钢棒,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梁柱节点间发生相对变形时,可使摩擦板间产生相对滑动,摩擦耗能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当变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软钢棒开始参与耗能,实现了两种不同耗能机制的有机结合,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采用全螺栓装配,制作成本低,安装和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

Assembled Soft Steel Friction Composite Damper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ssembled soft steel friction composite damper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with a longitudinal building member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with a horizontal building member, respectively.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with a first friction plate by a high-strength bolt,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with a second friction plate by a high-strength bolt, and the first fric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plate are high. A strong bolt fixed connection, a soft steel bar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friction plate,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plate, the first fric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plate, can cause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 friction plates when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occurs between the beam-column joints, and the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starts to play a role when the deformation increases to a certain extent. Soft steel bars began to participate in energy consumption,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wo different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s. The assembled soft steel friction composite damper is assembled with full bolts, with low production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软钢阻尼器是利用软钢的低屈服点、较长的塑性段和良好的滞回特性,达到工程结构消能减震的目的。1972年,kelly等学者提出了软钢阻尼器并应用于工程消能减震
,证实了软钢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能有效地削弱地震作用。此后,国内外针对软钢阻尼器的研究越来越多,提出了多种形式的软钢阻尼器,并通过试验论证了软钢阻尼器的性能稳定性,疲劳性能良好,但存在耗能机制单一、小震下不起作用、对形状要求高等缺点。同时,软钢阻尼器的节点连接大多采用焊接形式,在往复地震作用下,软钢容易因为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软钢阻尼器的节点连接大多采用焊接形式,在往复地震作用下,软钢容易因为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包括分别与纵向建筑构件的第一连接板、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板,第二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经高强螺栓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连接处、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具有贯穿的软钢棒。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底板的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板经高强螺栓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板经高强螺栓与纵向建筑构件连接,所述腹板背离底板的一侧具有以供穿过高强螺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侧具有若干个以供软钢棒穿过的圆孔,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具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具有与圆孔对应且等径的钢棒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相向端具有相互连通的螺栓对接孔,所述螺栓对接孔的周侧具有若干个钢棒对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圆孔及钢棒孔具有四个。进一步的,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具有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腹板夹于一对第一摩擦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腹板夹于一对第二摩擦板之间,所述一对第一摩擦板与一对第二摩擦板交错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呈90度直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摩擦板均采用碳素结构钢材料制造,所述软钢棒为低屈服点软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底板和腹板之间固定有加劲肋。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装配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预制尺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摩擦板、第二摩擦板、软钢棒、高强螺栓及螺帽若干个;步骤S2:利用高强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纵与纵向建筑构件;利用高强螺栓固定第二连接板与水平向建筑构件;利用高强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利用高强螺栓固定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再取软钢棒,穿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的连接处;步骤S3:高强螺栓将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固定连接,并利用软钢棒,穿过贯穿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梁柱节点间发生相对变形时,可使摩擦板间产生相对滑动,摩擦耗能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当变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软钢棒开始参与耗能,实现了两种不同耗能机制的有机结合,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采用全螺栓装配,占用空间小,形式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和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应用于梁柱节点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板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钢棒正面结构示意图;H-柱;I-梁;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3')-第一摩擦板;4(4')-第二摩擦板;5-高强螺栓;6-软钢棒;7-底板;8-腹板;9-加劲肋;10-a圆孔;11-b圆孔;12-c圆孔;13-d圆孔;14-A圆孔;15-B圆孔;16-底板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摩擦板3、第二摩擦板4、高强螺栓5和软钢棒6。所述第一连接板1由底板7、腹板8组成,底板和腹板之间具有增加强度的加劲肋9,所述底板设有底板螺栓孔16,通过高强螺栓穿过底板螺栓孔16与柱H固定;所述腹板8两侧面均做喷砂处理;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第一连接板形状、尺寸均相同,通过高强螺栓穿过底板螺栓孔16与梁I固定;第一连接板1及第二连接板2的腹板8设有用于供穿过高强螺栓的A圆孔14(安装孔)和设置于A圆孔14周侧用于贯穿软钢棒的4个B圆孔15(钢棒孔);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的两侧面均做喷砂处理,为了实现和腹板的对接,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朝向对接腹板的一端具有与腹板8的A圆孔14对应的a圆孔10(螺栓孔),还具有与腹板贯穿软钢棒的对应B圆孔15的4个b圆孔11,以及对称布置有c圆孔12和4个d圆孔13;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共有两块,形状、尺寸相同,第一连接板的腹板位于两个第一摩擦板之间两侧,第二连接板的腹板位于两个第二摩擦板之间两侧。固定时,高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摩擦板3的a圆孔10、第一连接板腹板8的A圆孔14及第一摩擦板3'的a圆孔10,实现第一摩擦板3(3')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并用螺帽栓紧固定;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一连接板的腹板形成摩擦对M和摩擦对M';所述软钢棒依次穿过第一摩擦板3的b圆孔11、第一连接板腹板8的B圆孔15及第一摩擦板3'的b圆孔11,并用螺帽栓紧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摩擦板共有两块,其形状、尺寸与第一摩擦板相同,同第一摩擦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方式相同,通过高强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摩擦板4的a圆孔10、第二连接板腹板8的A圆孔14及第二摩擦板4'的a圆孔10实现第二摩擦板4(4')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并用螺帽栓紧固定;所述第二摩擦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腹板形成摩擦对N和摩擦对N';所述软钢棒依次穿过第二摩擦板4的b圆孔11、第二连接板腹板8的B圆孔15及第二摩擦板4'的b圆孔11,并用螺帽栓紧固定;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呈90度直角连接,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相向端具有相互配合用于穿过高强螺栓的c圆孔12以及用于穿过软钢棒的d圆孔13,d圆孔13与c圆孔12的布局与腹板8的A圆孔14及B圆孔15设置相同,穿过软钢棒的d圆孔13围绕在c圆孔12周侧。两个第一摩擦板与两个第二摩擦板交错平行贴合,通过高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摩擦板3的c圆孔12、第二摩擦板4的c圆孔12、第一摩擦板3'的c圆孔12、第二摩擦板4'的c圆孔12,将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并用螺帽拴紧固定;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形成三个摩擦对F、F'和f;所述软钢棒,依次穿过第一摩擦板3的d圆孔13、第二摩擦板4的d圆孔13、第一摩擦板3'的d圆孔13、第二摩擦板4'的d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纵向建筑构件的第一连接板、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板,第二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连接处、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具有贯穿的软钢棒。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纵向建筑构件的第一连接板、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板,第二连接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经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摩擦板连接处、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连接处具有贯穿的软钢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底板的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板经高强螺栓与水平向建筑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板经高强螺栓与纵向建筑构件连接,所述腹板背离底板的一侧具有以供穿过高强螺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侧具有若干个以供软钢棒穿过的圆孔,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具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具有与圆孔对应且等径的钢棒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相向端具有相互连通的螺栓对接孔,所述螺栓对接孔的周侧具有若干个钢棒对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及钢棒孔具有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软钢摩擦复合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圣恩陈小妹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