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13915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及结构,其包括:施工主塔的下塔柱时,在主塔外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位置末端预留缺口;在所述下塔柱上施工下横梁,所述缺口位置处不浇筑;由所述缺口位置处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入下横梁;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所述缺口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完成下横梁施工,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下横梁在预应力张拉时塔柱主筋不截断,不仅保证了主塔塔柱整体的结构完整性,有效改善了主塔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张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节约工期,使整个桥梁施工更加稳定、高效,经济效益显著。

A Prestressed Tens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the Lower Cross Beam of the Main Tow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stressing tension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the lower cross beam of the main tower, which comprises: reserving a gap at the end of the tensioning position of the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 outside the main tower when constructing the lower column of the main tower; constructing the lower cross beam on the lower tower column without pouring at the gap position; passing the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 through the lower cross beam from the gap position; and stretching the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 The sealing anchor concrete is poured at the notch position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cross bea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not only ensures the integral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main tower column,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ain tower structure, makes it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but also makes the tension operation simple, construction convenient, and save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o as to make the whole bridge construction more stable, efficient an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造
,具体是涉及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和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批超大跨桥梁应运而生,在这些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其主塔的造型设计对全桥景观的影响尤为明显,主塔下横梁多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技术可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张拉横梁的承载力,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抗弯刚度,预应力的张拉及封锚的质量对结构受力影响尤其重要,传统的预应力张拉及封锚均在塔柱外壁开设槽口进行,然而,这种传统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不但需要截断塔柱外壁主筋,造成整体结构受力性能下降,并且在张拉完成后需要对钢筋进行二次连接,现场作业量大,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截断塔柱主筋,使主塔结构受力更加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和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包括:施工主塔的下塔柱时,在主塔外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位置末端预留缺口;在所述下塔柱上施工下横梁,所述缺口位置处不浇筑;由所述缺口位置处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入下横梁;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所述缺口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完成下横梁施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缺口的形状与所述主塔的形状相匹配,且缺口沿纵桥向贯穿主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下横梁内沿下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横梁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横梁内沿下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预应力钢绞线,每组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其包括:主塔,所述主塔包括左右两个下塔柱;下横梁,所述下横梁跨设于所述两个下塔柱之间,下横梁内张拉有预应力钢绞线;封锚混凝土,所述封锚混凝土设置于所述主塔外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位置末端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下横梁内沿下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横梁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横梁内沿下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预应力钢绞线,每组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绞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在主塔外侧预留缺口作为预应力张拉和封锚浇注的施工空间,在缺口位置处张拉预应力钢绞线,使得下横梁在预应力张拉时塔柱主筋不截断,相对于传统方法在塔柱外壁开设槽口进行预应力张拉及封锚,不仅保证了主塔塔柱整体的结构完整性,有效改善了主塔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张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节约工期,使整个桥梁施工更加稳定、高效,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主塔预留缺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封锚端截面图。附图标记:1—主塔,2—缺口,3—下塔柱,4—下横梁,5—预应力钢绞线,6—封锚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包括:施工主塔1的下塔柱3时,在主塔1外侧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位置末端预留缺口2;在所述下塔柱3上施工下横梁4,所述缺口2位置处不浇筑;由所述缺口2位置处将预应力钢绞线5穿入下横梁4;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4;在所述缺口2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6,完成下横梁4施工。本专利技术采用在主塔1外侧预留缺口2作为预应力张拉和封锚浇注的施工空间,在缺口2位置处张拉预应力钢绞线5,使得下横梁4在预应力张拉时塔柱主筋不截断,相对于传统方法在塔柱外壁开设槽口进行预应力张拉及封锚,不仅保证了主塔1塔柱整体的结构完整性,有效改善了主塔1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张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节约工期,使整个桥梁施工更加稳定、高效,经济效益显著。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参见图1所示,所述缺口2的形状与所述主塔1的形状相匹配,且缺口2沿纵桥向贯穿主塔1设置;缺口2形状与主塔1外形相匹配,缺口2位置处作为预应力张拉和封锚浇注的施工预留空间,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在缺口2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6,完成下横梁4施工,确保了主塔1结构的完整性,使其受力更均匀,外形更美观。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在下横梁4内沿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沿下横梁4长度方向设置的预应力钢绞线5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张拉下横梁4的承载力,不截断竖向钢筋,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弯刚度,提升桥梁整体的力学性能。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下横梁4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进一步,所述下横梁4内沿下横梁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预应力钢绞线5,每组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绞线5;下横梁4内的预应力钢绞线5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安排张拉顺序,降低超大跨桥梁主塔1左、右侧内力差,减小下横梁4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减小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施工安全程度和桥梁施工质量。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其包括:主塔1,所述主塔1包括左右两个下塔柱3;下横梁4,所述下横梁4跨设于所述两个下塔柱3之间,下横梁4内张拉有预应力钢绞线5;封锚混凝土6,所述封锚混凝土6设置于所述主塔1外侧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位置末端处。本专利技术的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结构,下横梁4在预应力张拉时塔柱主筋不截断,不仅保证了主塔1塔柱整体的结构完整性,有效改善了主塔1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张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节约工期,使整个桥梁施工更加稳定、高效,经济效益显著。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在下横梁4内沿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沿下横梁4长度方向设置的预应力钢绞线5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张拉下横梁4的承载力,不截断竖向钢筋,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弯刚度,提升桥梁整体的力学性能。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下横梁4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进一步,所述下横梁4内沿下横梁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预应力钢绞线5,每组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绞线5;下横梁4内的预应力钢绞线5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安排张拉顺序,降低超大跨桥梁主塔1左、右侧内力差,减小下横梁4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减小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施工安全程度和桥梁施工质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施工主塔(1)的下塔柱(3)时,在主塔(1)外侧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位置末端预留缺口(2);在所述下塔柱(3)上施工下横梁(4),所述缺口(2)位置处不浇筑;由所述缺口(2)位置处将预应力钢绞线(5)穿入下横梁(4);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4);在所述缺口(2)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6),完成下横梁(4)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施工主塔(1)的下塔柱(3)时,在主塔(1)外侧预应力钢绞线(5)张拉位置末端预留缺口(2);在所述下塔柱(3)上施工下横梁(4),所述缺口(2)位置处不浇筑;由所述缺口(2)位置处将预应力钢绞线(5)穿入下横梁(4);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4);在所述缺口(2)位置处浇筑封锚混凝土(6),完成下横梁(4)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的形状与所述主塔(1)的形状相匹配,且缺口(2)沿纵桥向贯穿主塔(1)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在下横梁(4)内沿下横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4)内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涛孙立山胡文军徐伟傅战工张燕飞郑清刚付岚岚侯健孙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