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强行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0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包括母模、与母模配合的公模、设置在公模底部的面针板及设置在面针板底部的底针板,母模上固设有一朝向公模伸出的复位杆,所述公模的底面设有一沉槽,一摆臂枢接在沉槽中,摆臂的一端枢接在沉槽的一端,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复位杆与沉槽的自由端相对应,公模、面针板及底针板分别设有供复位杆插入的通孔。模具合模时,母模的复位杆会顶向公模沉槽里的摆臂,摆臂受复位杆的推动而将面针板及底针板顶出,使面针板及底针板复位,然后滑块和分型面再继续合模到位,实现模具的强行复位。

A Forced Reposition Mechanism for D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datory reset mechanism for a die, which comprises a female die, a female die matching with the female die, a face needle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male die and a bottom needle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face needle plate. A reset rod extending towards the male die is fixed on the female die. The bottom of the male die is provided with a sink, a swing arm is pivoted in the sink, and one end of the swing arm is pivoted at one end of the sink, and the swing arm is pivot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ink. The other end is a free end. The reset rod corresponds to the free end of the sink. The male die, the face needle plate and the bottom needl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for insertion of the reset rod. When the die closes, the reset rod of the master die will be pushed to the swing arm in the sink of the common die. The swing arm is pushed by the reset rod to eject the face needle board and the bottom needle board, so that the face needle board and the bottom needle board can be reset, and then the slider and the parting surface can continue to close the die in place to realize the mandatory reset of th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强行复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指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模具大都具有滑块与顶针或者斜顶,当模具开模时滑块先开到位后再顶出产品,而合模时需要让滑块先复位后再合模,而滑块的复位是依靠弹簧实现,当弹簧失效或者弹力不够时,合模时容易造成压膜,导致滑块与顶针或者斜顶压坏,甚至破坏型腔和模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强行复位机构,防止压膜,保护。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包括母模、与母模配合的公模、设置在公模底部的面针板及设置在面针板底部的底针板,母模上固设有一朝向公模伸出的复位杆,所述公模的底面设有一沉槽,一摆臂枢接在沉槽中,摆臂的一端枢接在沉槽的一端,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复位杆与沉槽的自由端相对应,公模、面针板及底针板分别设有供复位杆插入的通孔。进一步,所述复位杆朝向公模的一端端部为弧形,所述摆臂的自由端为弧形。进一步,所述面针板设有朝向公模的回针,所述公模设有供回针通过的穿孔。进一步,所述公模设有一朝向母模的导柱,所述母模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孔。进一步,所述面针板与所述底针板通过螺丝锁固在公模的底面中部,所述沉槽设置在公模的底面中部,沉槽的长度小于面针板的长度。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是在模具的母模上增设复位杆,在公模的底部设置摆臂,模具合模时,母模的复位杆会顶向公模沉槽里的摆臂,摆臂受复位杆的推动而将面针板及底针板顶出,使面针板及底针板复位,然后滑块和分型面再继续合模到位,实现模具的强行复位。相较于现有模具的弹簧复位,本技术的强行复位机构不会失效,所以比弹簧更能保护模具,减少损失。若与装设有弹簧复位的模具配合使用,可达到双重保护的功效,效果明显。本技术针对滑块下面有顶针或者斜顶的模具可以取到保护模具作用,减少压模和撞模,从而可降低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具的开模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具的合模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具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模具包括母模1、与母模1配合的公模2、设置在公模2底部的面针板3及设置在面针板3底部的底针板4,母模1上固设有一朝向公模2伸出的复位杆5,所述公模2的底面设有一沉槽21,一摆臂6枢接在沉槽21中,摆臂6的一端枢接在沉槽21的一端,摆臂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复位杆5与沉槽21的自由端相对应,公模2、面针板3及底针板4分别设有供复位杆5插入的通孔22、31、41。较佳的,所述复位杆5朝向公模2的一端端部为弧形,所述摆臂6的自由端为弧形,从而使复位杆5和摆臂6碰撞时导向更顺畅)。所述面针板3与所述底针板4通过螺丝锁固在一起,并设在公模2的底面中部,所述沉槽21设置在公模2的底面中部,沉槽21的长度小于面针板3的长度,使面针板3不会掉入沉槽21中,公模2于面针板3及底针板4的两侧还分别固设有一方铁7,方铁7的底部与底板8固定在一起。所述面针板3设有朝向公模2的回针32,所述公模2设有供回针32通过的穿孔23。回针32可用于面针板3与底针板4的定位与复位。所述公模2设有一朝向母模1的导柱24,所述母模1设有与导柱24配合的导孔11。导柱24可使母模1精密定位导向公模2。本技术是在模具的母模1上增设复位杆5,在公模2的底部设置摆臂6,模具合模时,母模1的复位杆会推动公模2沉槽里的摆臂6,摆臂6受复位杆5的推动而将面针板3及底针板4顶出,使面针板3及底针板4复位,然后滑块9和分型面再继续合模到位,实现模具的强行复位。相较于现有模具的弹簧复位,本技术的强行复位机构不会失效,所以比弹簧更能保护模具,减少损失。若与装设有弹簧复位的模具配合使用,可达到双重保护的功效,效果明显。本技术针对滑块下面有顶针或者斜顶的模具可以取到保护模具作用,减少压模和撞模,从而可降低维修成本。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模、与母模配合的公模、设置在公模底部的面针板及设置在面针板底部的底针板,母模上固设有一朝向公模伸出的复位杆,所述公模的底面设有一沉槽,一摆臂枢接在沉槽中,摆臂的一端枢接在沉槽的一端,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复位杆与沉槽的自由端相对应,公模、面针板及底针板分别设有供复位杆插入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模、与母模配合的公模、设置在公模底部的面针板及设置在面针板底部的底针板,母模上固设有一朝向公模伸出的复位杆,所述公模的底面设有一沉槽,一摆臂枢接在沉槽中,摆臂的一端枢接在沉槽的一端,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复位杆与沉槽的自由端相对应,公模、面针板及底针板分别设有供复位杆插入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强行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朝向公模的一端端部为弧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光辉李子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美托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