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45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内筒体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上下滑动的外筒体,外筒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内的凸块,凸块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的下端与内筒体刻度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导丝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置于内筒体的外部,导丝的上端贯穿外筒体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An adjustable fixed guiding sheat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justable fixed guiding sheat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cilitates the operation; the technical solution includes a vertical inner cylinder, a through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a scal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an outer sleeve of the inner cylinder can slide up and down along the inner cylinder.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is a moving outer cylinder body with upper end closed lower end open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convex blocks which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through groove. The convex block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left and right. In the initial st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is aligned with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inner cylinder scal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are penetrated with guide wir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guide wires are respectively penetrated through the outer part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and placed outside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e upper end runs through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and is placed outside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conception and ingenious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
技术介绍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向人体内插入扩张器以及导丝以及其他辅助装置进行手术操作,现在大多都是在内窥镜的帮助下,将导丝插入到合适的病变区域进行操作,倒是由于导丝需要伸出内窥管进行操作,在导丝伸出内窥管的部位医务人员没有视野,在后续进行其他插入操作时,医务人员无法准确知道插入的深度,需要借助X光进行辅助,较为麻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方便医务人员了解导丝伸出内窥管的长度,便于后续手术进行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内筒体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上下滑动的外筒体,外筒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内的凸块,凸块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的下端与内筒体刻度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导丝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置于内筒体的外部,导丝的上端贯穿外筒体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的外部。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外筒体向上移动后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可知,本技术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1,内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2,内筒体1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3,内筒体1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1上下滑动的外筒体4,外筒体4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4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2内的凸块5,凸块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4的下端与内筒体1刻度3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1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6,导丝6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1置于内筒体1的外部,导丝6的上端贯穿外筒体4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4的外部。为了便于实现外筒体4对导丝6的固定,所述的导丝6穿过凸块5的中心,外筒体4的侧壁上设有水平放置的顶丝7,顶丝7的内侧一端贯穿一侧的凸块5并可与导丝6接触,与顶丝7相对一侧的凸块5靠近导丝6的端面上设有橡胶层8,旋拧顶丝7可将导丝6压紧在橡胶层8上使导丝6与外筒体4固定。为了便于装置与内窥镜的连接,所述的内筒体1的下端设有对正块9,导丝6的下端贯穿对正块9并置于对正块9的外部。为了便于使用人员拉动外筒体4向上移动,所述的外筒体4的上端设有截面为马鞍形的支架10。为了便于计量外筒体4相对内筒体1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的外筒体4和内筒体1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内筒体1的通槽2的上下距离为5-8cm。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通过对正块9安装在内窥镜的相应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医用人员首先将内窥管插入人体内部,并将导丝6穿过内窥管置于人体内部,可以通过内窥管观察导丝6进入人体的位置,但是由于内窥管的自身限制,内窥管到达人体内部的距离有限,此时导丝6置于人体内部的一端可伸出内窥管在X射线的帮助下可到达病变区域进行操作,由于伸出内窥管导丝6的长度无法在内窥镜的作用下直接观察,在导丝6拔出后,在后续进行其他插入操作时,如上药,扩张等,此时无法准确知道应该插入的准确深度,此时通过本装置,在拔出导丝6时,首先将导丝6通过顶丝7压紧在凸块5上的橡胶层8上,此时导丝6在顶丝7的作用下与外筒体4连接在一起,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支架10将外筒体4向上移动,此时内筒体1固定在内窥镜上位置不变,当导丝6的末端到达内窥管的末端时,此时外筒体4的下端所对应的内筒体1外缘上的刻度3即为导丝6伸出内窥管的距离,记录此时刻度3的相应竖直,当需要进行其他插入操作时,可以首先将管道插入到内窥管的末端部位,在向内插入之前已经记录的数值即可到达病变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手术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本技术通过设计安装在内窥镜上的内筒体1以及可沿内筒体1上下滑动的外筒体4可以有效的记录导丝6伸出内窥管的距离,方便后续手术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1),内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2),内筒体(1)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3),内筒体(1)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1)上下滑动的外筒体(4),外筒体(4)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4)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2)内的凸块(5),凸块(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4)的下端与内筒体(1)刻度(3)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1)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6),导丝(6)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1)置于内筒体(1)的外部,导丝(6)的上端贯穿外筒体(4)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4)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1),内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2),内筒体(1)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3),内筒体(1)的外部套装有可沿内筒体(1)上下滑动的外筒体(4),外筒体(4)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结构,外筒体(4)的内侧壁上设有可插入通槽(2)内的凸块(5),凸块(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初始状态时外筒体(4)的下端与内筒体(1)刻度(3)的最低点对齐,内筒体(1)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丝(6),导丝(6)的两端分别贯穿内筒体(1)置于内筒体(1)的外部,导丝(6)的上端贯穿外筒体(4)上端面并置于外筒体(4)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6)穿过凸块(5)的中心,外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丽张群成张晓菊郭鸣周汪铮安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