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枕脉诊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22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枕脉诊仪,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所述脉枕本体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脉枕本体一端开有通向其内部的通槽;所述芯片通过导线连接有脉搏传感器,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槽;所述脉枕本体另一端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计算机,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能够将脉枕和脉诊仪合二为一,提高诊脉时操作的便携性,同时枕面的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身高进行升降,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A Pulse-occipital Pulse Diagnostic Instru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lse occipital pulse diagnostic instrument, which comprises a pulse occipital body with an internal cavity, and an intelligent chip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ulse occipital body; one end of the pulse occipita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leading to its interior; the chip is connected with a pulse sensor through a wire, and the wire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the through groove;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se occipital body is connected to a computer through a data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said chip is connected with a pulse The data transmission l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mart chip, which can combine the occipital and the pulse diagnostic instrument to improve the port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while diagnosing the pulse, at the same time, the occipital surface can rise and fall according to the height of different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枕脉诊仪
本技术涉及中医诊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脉枕脉诊仪。
技术介绍
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其中,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中医手指切脉是在指端对桡动脉管施加不同压力的条件下(即浮、中、沉压力),依靠触觉、压觉、振动觉感受器探测脉象信息的。其中包括至数、节律、浮沉、强弱、粗细、刚柔、流利、艰涩等信息。因此,中医脉象信号应该理解为是切脉压力和脉搏波搏动力的集合。目前已有的诊脉仪,在使用时大部分需要另外配合外部的脉枕使用,或者不适用脉枕,脉枕在中医诊脉的作用是保持手臂与心脏保持高度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诊脉时手腕舒适,脉搏好触诊;而传统的脉诊仪需要外部配合使用,较为繁琐,同时外部的脉枕不能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枕面的调节,从而影响诊断效果造成误诊;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枕脉诊仪,用以解决现有脉诊仪与脉枕不能合二为一和脉枕不能配合患者身高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脉枕脉诊仪,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所述脉枕本体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脉枕本体一端开有通向其内部的通槽;所述芯片通过导线连接有脉搏传感器,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槽;所述脉枕本体另一端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计算机,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芯片内还设有无线传输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芯片可通过三根所述导线分别连接有指环绑带;每个所述指环绑带的一端外侧均连接有所述脉搏传感器且相对内侧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每个所述指环绑带另一端外侧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匹配的第二魔术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芯片还可通过一根所述导线连接有手腕绑带;所述手腕绑带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并排设有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所述手腕绑带一端外侧设有第三魔术贴,另一端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配合的四模式贴。进一步的,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的距离处在45mm-50mm。进一步的,所述脉枕本体顶部设有可升降的枕面;所述枕面底部转动连接有剪叉臂;所述剪叉臂底端与脉枕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脉枕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剪叉臂底部连接的两个电动伸缩杆。进一步的,所述脉枕本体顶部开有与所述枕面匹配的通槽二;所述通槽二内延所述脉枕本体开有腔槽;所述腔槽两侧开有滑槽;其中一个所述滑槽端部内嵌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另一个所述滑槽远离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内嵌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剪叉臂包括两个臂杆;两个所述臂杆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臂杆底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与两个所述滑槽滑动匹配的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每个所述臂杆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转轴连接;所述枕面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的基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靠近所述臂杆底端的位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套接的轴承和一端与所述轴承连接的折杆;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中的所述折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中的所述折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芯片包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脉搏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传输与接收模块,用于将存储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或者接收计算机发出的指令;控制模块,用于执行计算机发出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状态。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能够将脉枕和脉诊仪合二为一,提高诊脉时操作的便携性,同时枕面的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身高进行升降,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脉枕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脉枕本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脉枕本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剪叉臂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脉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的智能芯片模块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1,所述脉枕本体1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脉枕本体1一端开有通向其内部的通槽2;所述芯片通过导线6连接有脉搏传感器7,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槽2;所述脉枕本体1另一端通过数据传输线5连接计算机4,所述数据传输线5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智能芯片可通过三根所述导线6分别连接有指环绑带3;每个所述指环绑带3的一端外侧均连接有所述脉搏传感器7且相对内侧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8;每个所述指环绑带3另一端外侧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8匹配的第二魔术贴9。使用时,可由指环绑带或者其他固定装置固定在医师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上,用于检测患者寸脉、关脉、尺脉。需要说明的是,智能芯片中还设有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1,所述智能芯片还可通过一根所述导线连接有手腕绑带10;所述手腕绑带10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并排设有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7;所述手腕绑带10一端外侧设有第三魔术贴11,另一端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11配合的四模式贴12。使用时,用手腕绑带或者其他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腕部,以检测患者脉搏。为了达到更好的诊脉效果,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7的距离处在45mm-50mm;三个脉搏传感器7之间可使用弹性材料连接,达到便于调整脉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分布的目的。实施例3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脉枕脉诊仪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请参阅图3到图8所示,所述脉枕本体1顶部设有可升降的枕面13;所述枕面13底部转动连接有剪叉臂16;所述剪叉臂16底端与脉枕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脉枕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剪叉臂16底部连接的两个电动伸缩杆17。为了达到更好的升降效果;所述脉枕本体1顶部开有与所述枕面13匹配的通槽二14;所述通槽二14内延所述脉枕本体1开有腔槽15;所述腔槽15两侧开有滑槽16’;其中一个所述滑槽16’端部内嵌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7,另一个所述滑槽16’远离第一电动伸缩杆17的一端内嵌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8;所述剪叉臂16包括两个臂杆161;两个所述臂杆161通过第一转轴162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臂杆161底端通过第二转轴163连接有与两个所述滑槽16’滑动匹配的两个滑块164,两个所述滑块16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163两端;每个所述臂杆16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6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7和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8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63转轴连接;所述枕面13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枕脉诊仪,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枕本体(1)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脉枕本体(1)一端开有通向其内部的通槽(2);所述智能芯片通过导线(6)连接有脉搏传感器(7),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槽(2);所述脉枕本体(1)另一端通过数据传输线(5)连接计算机(4),所述数据传输线(5)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枕脉诊仪,包括内部带有空腔的脉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枕本体(1)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脉枕本体(1)一端开有通向其内部的通槽(2);所述智能芯片通过导线(6)连接有脉搏传感器(7),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槽(2);所述脉枕本体(1)另一端通过数据传输线(5)连接计算机(4),所述数据传输线(5)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芯片内还设有无线传输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芯片可通过三根所述导线(6)分别连接有指环绑带(3);每个所述指环绑带(3)的一端外侧均连接有所述脉搏传感器(7)且相对内侧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8);每个所述指环绑带(3)另一端外侧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8)匹配的第二魔术贴(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芯片还可通过一根所述导线连接有手腕绑带(10);所述手腕绑带(10)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并排设有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7);所述手腕绑带(10)一端外侧设有第三魔术贴(11),另一端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11)配合的四模式贴(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脉搏传感器(7)的距离处在45mm-5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枕本体(1)顶部设有可升降的枕面(13);所述枕面(13)底部转动连接有剪叉臂(16);所述剪叉臂(16)底端与脉枕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脉枕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剪叉臂(16)底部连接的两个电动伸缩杆(1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脉枕脉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枕本体(1)顶部开有与所述枕面(13)匹配的通槽二(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文王映辉李敬华于琦于彤朱玲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