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790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包括提升装置和取料装置,提升装置用于将秧盘提升到预设的高度,取料装置,用于将到达预设高度的秧盘放置到指定的工位,取料装置包括转移装置和抬升装置,抬升装置用于实现秧盘的预分离,防止秧盘拖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通过提升装置将秧盘提升到与工位等高的位置后,再由转移装置将秧盘转移到指定工位或传送带上,整个过程均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自动化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秧盘放置平整性一致,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开展。

Automatic seedling tray device of seedling rais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o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eedling tray device of a seedling rais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device and a feed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is used to raise the seedling tray to a preset height, and a feeding device is used to place the seedling tray reaching the preset height to a designated working position. The feeding device includes a transfer device and a lifting device, and the lifting devic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seedling tray. Pre-separation to prevent tray towing. The automatic seedling tray device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machin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raises the seedling tray to the position equal to the work station by the lifting device, and then transfers the seedling tray to the designated work station or conveyor belt by the transfer device. The whole process is automated by the control device, which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formity of the seedling tray place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downstream. Procedure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的育秧机控制大多是传统的以机械式结构,在育秧过程中,上料盘部分的工作均为人工操作,即人工将秧盘放入育秧机传输带上,在这种方式下用到3-4人共同操作(需要2人向传送带上送料盘,1人操做育秧机运行状态)才能完成,而且人工操作,速度慢,秧盘放置的平整性差,效率低,耗费极大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放置秧盘人力成本大、效率低、平整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包括,提升装置,用于将秧盘提升到预设的高度;取料装置,用于将到达预设高度的秧盘放置到指定的工位。其中,提升装置包括秧盘架,以及安装在秧盘架上的电机、两个滚珠丝杠、两个丝杠螺母和传动链条,所述两个滚珠丝杠分别安装在秧盘架的两端,所述两个滚珠丝杠与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两个丝杠螺母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珠丝杠上;还包括秧盘托板、秧盘仓,所述秧盘托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丝杠螺母连接,所述秧盘仓安装在秧盘托板上,所述秧盘仓用于放置秧盘。其中,所述取料装置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一曲柄摇杆、第一吸气杆,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与第一动力轴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一吸气杆安装在第一曲柄摇杆上,所述第一曲柄摇杆带动第一吸气杆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弧运动,所述第一吸气杆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吸嘴。其中,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轴、两个第二曲柄摇杆、第二吸气杆和两个限位杆,所述两个限位杆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吸气杆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内,所述两个第二曲柄摇杆一端与与所述第二动力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杆连接,所述第二吸气杆在两个第二曲柄摇杆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吸气杆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吸嘴。其中,所述秧盘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丝杠螺母运动范围的限位开关。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链条或电机皮带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转动。其中,还包括气路装置,所述气路装置包括涡旋风机和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杆和第二吸气杆密封连通。其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提升装置、转移装置、抬升装置、限位开关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秧盘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手动调节所述秧盘仓高低位置的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包括上升开关和下降开关,所述上升开关和下降开关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限位开关包括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通过提升装置将秧盘提升到与工位等高的位置后,再由转移装置将秧盘转移到指定工位或传送带上,整个过程均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自动化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秧盘放置平整性一致,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开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升装置(放置秧盘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抬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升装置(未放置秧盘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各标号的含义为:1-秧盘架,2-滚珠丝杠,3-丝杠螺母,4-电机,41-传动链条,5-第一曲柄摇杆,51-第一吸气杆,52-第一动力轴,53-第一吸嘴,55-随动轴,56-驱动电机,6-第二曲柄摇杆,61-第二动力轴,62-第二吸气杆,63-限位杆,64-第二吸嘴,7-秧盘,8-秧盘托板,9-秧盘仓,91-分隔板,10-下限位开关,11-上限位开关,12-上升开关,13-下降开关,14-涡旋风机,15-电磁三通阀,16-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以下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保护的全部内容。本申请中的第一曲柄摇杆5和第二曲柄摇杆6的具体结构,申请人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在此就不累赘的介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如图1,包括提升装置和取料装置,提升装置用于将秧盘7提升到预设的高度,取料装置用于将到达预设高度的秧盘7放置到指定的工位。如图3和图5,其中提升装置包括秧盘架1以及安装在秧盘架1上的电机4、滚珠丝杠2、丝杠螺母3、传动链条41、秧盘托板8、秧盘仓9,滚珠丝杠2包括两个且两个滚珠丝杠2分别安装在秧盘架1的两端,两个滚珠丝杠2的下端与电机1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链条41连接,丝杠螺母3包括两个,且两个丝杠螺母3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珠丝杠2上;秧盘托板8两端分别与两个丝杠螺母3连接,秧盘仓9安装在秧盘托板8上,秧盘仓9用于放置秧盘7,电机4转动带动滚珠丝杠2上的丝杠螺母3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秧盘托板8及其上安装的秧盘仓9上下运动,将秧盘7仓提升到预设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秧盘仓9并列设置两个,两个秧盘仓9之间通过分隔板91分开。其中取料装置包括转移装置和抬升装置,如图2,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轴52、第一曲柄摇杆5、第一吸气杆51,第一曲柄摇杆5与第一动力轴52通过链条传动,第一动力轴52在驱动电机56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曲柄摇杆5运动,第一吸气杆51一端安装在第一曲柄摇杆5上,另一端通过随动轴55固定,第一吸气杆51在第一曲柄摇杆5的带动下做圆弧运动,第一吸气杆51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吸嘴53,当第一吸气杆51运动到最右边时第一吸嘴53吸住秧盘7,然后在第一曲柄摇杆5的带动下运动到最左边即到达传送带16的位置,第一吸嘴53松开将秧盘7放在传送带16上。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第一吸嘴53从中间吸取秧盘7时可能出现的拖带下一个秧盘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嘴53从秧盘的左端吸住秧盘实现转移,同时在本专利技术还设置有抬升装置,在每次第一吸嘴53吸取秧盘之前,抬升装置可以实现秧盘7的预分离,其中如图4,抬升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轴61、两个第二曲柄摇杆6、第二吸气杆62和两个限位杆63,两个限位杆63内设有滑槽,第二吸气杆62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限位杆63的滑槽内,两个第二曲柄摇杆6一端与第二动力轴6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吸气杆62连接,第二动力轴61在驱动电机56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曲柄摇杆6运动,第二吸气杆62在两个第二曲柄摇杆6的作用下沿着滑槽上下滑动,第二吸气杆62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第二吸嘴64,在每次实现秧盘转移的过程,第二吸嘴64先吸住秧盘7的右端将秧盘7抬升一定的高度,然后第一吸嘴53再吸取秧盘7的左端实现秧盘7的转移,这样避免了第一吸嘴53直接吸取秧盘7由于惯性可能出现秧盘7的拖带现象,保证了秧盘7的平整性。如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轴52和第二动力轴61均通过驱动电机56间接驱动,驱动电机56与传送带16的转动轴通过链条或皮带连接,传送带16的转动轴与第一动力轴通过链条连接带动第一动力轴52转动,第二动力轴61与第一动力轴52之间也是通过链条连接,进而驱动第二动力轴6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轴52和第二动力轴61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用于将秧盘提升到预设的高度;取料装置,用于将到达预设高度的秧盘放置到指定的工位;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秧盘架,以及安装在秧盘架上的电机、两个滚珠丝杠、两个丝杠螺母和传动链条,所述两个滚珠丝杠分别安装在秧盘架的两端,所述两个滚珠丝杠与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两个丝杠螺母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珠丝杠上;还包括秧盘托板、秧盘仓,所述秧盘托板两端分别与两个丝杠螺母连接,所述秧盘仓安装在秧盘托板上,所述秧盘仓用于放置秧盘;所述取料装置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一曲柄摇杆、第一吸气杆,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与第一动力轴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一吸气杆安装在第一曲柄摇杆上,所述第一曲柄摇杆带动第一吸气杆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弧运动,所述第一吸气杆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吸嘴。

【技术特征摘要】
1.育秧机自动上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用于将秧盘提升到预设的高度;取料装置,用于将到达预设高度的秧盘放置到指定的工位;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秧盘架,以及安装在秧盘架上的电机、两个滚珠丝杠、两个丝杠螺母和传动链条,所述两个滚珠丝杠分别安装在秧盘架的两端,所述两个滚珠丝杠与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两个丝杠螺母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珠丝杠上;还包括秧盘托板、秧盘仓,所述秧盘托板两端分别与两个丝杠螺母连接,所述秧盘仓安装在秧盘托板上,所述秧盘仓用于放置秧盘;所述取料装置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轴、第一曲柄摇杆、第一吸气杆,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与第一动力轴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一吸气杆安装在第一曲柄摇杆上,所述第一曲柄摇杆带动第一吸气杆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弧运动,所述第一吸气杆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吸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轴、两个第二曲柄摇杆、第二吸气杆和两个限位杆,所述两个限位杆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吸气杆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内,所述两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富杨莉杨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