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89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呈筒形的换热组件及分别盖合于所述换热组件两端部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及若干换热片,所述换热管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筒形的水路系统,各所述换热片沿所述水路系统的中心轴间隔套设于所述水路系统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换热管通过一体弯折成型为水路系统,减少换热管焊接接口,能够避免换热管漏水,且提高承压能力及抗腐蚀性能,以增加使用寿命。

A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tube-shaped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and a first end cover and a second end cover respectively cover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several heat exchange sheets,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formed by an integral forming bending to form a tubular water system, and the heat exchanger sheets are along the water system. The central axis spacer is sleeved on the waterway syste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s formed into a water system by bending and bending, the welding inte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s reduced, the leakag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can be avoided, the pressure bearing capac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service life can be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圆筒形换热器的换热管包括直管段和连接于相邻两个直管段的弯管段,弯管段通常使用“U”形管或钣金件连接头,“U”形管或钣金件连接头与直管段采用焊接连接而成;此结构中,由于连接接口过多,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焊接接口处的承压能力及耐腐蚀能力降低,造成漏水隐患,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换热器,有效防止换热管漏水,保证密封性能及承压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呈筒形的换热组件及分别盖合于所述换热组件两端部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及若干换热片,所述换热管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筒形的水路系统,各所述换热片沿所述水路系统的中心轴间隔套设于所述水路系统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路系统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管单元,所述管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二弯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管单元的第二弯管段。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均与所述水路系统的中心轴平行;所述第一弯管段和所述第二弯管段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弯管段和第二弯管段的弯曲半径相等。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片上开设有若干管孔,所述换热片通过所述管孔套设在所述水路系统上;将所述换热组件定义为参考面,所述管孔开设的位置及形状与所述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在所述参考面的正投影相匹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片包括均呈圆环状的内圈片和外圈片,所述内圈片和所述外圈片分别设于所述水路系统的内侧及外侧,所述内圈片沿其外缘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外圈片沿其内缘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各所述第一凹槽一一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内圈片和所述外圈片卡合以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围合构成所述管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弯管段朝所述水路系统的内侧弯折,所述第二弯管段朝所述水路系统的外侧弯折。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水路系统的同一端部。作为优选方案,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端板及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端板套设在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盖板盖合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端板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端板套设在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盖板盖合于所述第二端板的外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盖板或者所述第二盖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燃烧器的安装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水路系统及若干叠加间隔套设在水路系统上的换热片,水路系统通过一根换热管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由于换热管采用一体成型,能够减少由于焊接产生的焊口,避免漏水,且能够有效提高承压能力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换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换热组件;11、换热管;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2、换热片;121、管孔;122、内圈片;1221、第一凹槽;123、外圈片;1231、第二凹槽;13、水路系统;131、管单元;1311、第一直管段;1312、第一弯管段;1313、第二直管段;1314、第二弯管段;132、进水段;133、出水段;20、第一端盖;21、第一端板;22、第一盖板;221、安装孔;30、第二端盖;31、第二端板;32、第二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呈筒形的换热组件10及分别盖合于所述换热组件10两端部的第一端盖20和第二端盖30;所述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管11及若干换热片12,所述换热管11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筒形的水路系统13,各所述换热片12沿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间隔套设于所述水路系统13上,相邻的两个换热片12之间限定成换热通道;第一端盖20、第二端盖30、换热组件10之间限定成燃烧腔。有鉴于此,燃烧器设置在燃烧腔内,燃烧器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水从换热管的进水口111流入,流经水路系统13,与此同时,高温烟气从燃烧腔内分别流入各换热通道中,在换热通道中换热管11中的水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从而使水加热后从出水口112流出,而高温烟道换热后温度降低从换热器的外周排出;本实施例中,由于换热管11采用一体成型,无需采用多个连接件进行焊接相连以形成水路系统13,从而不存在有焊口漏水的缺陷,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能够增加承压能力、抗腐蚀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水路系统13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管单元131,所述管单元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1311、第一弯管段1312、第二直管段1313、第二弯管段1314,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管单元131的第二弯管段1314。本实施例中,水路系统13结构简单,围绕燃烧腔一周与换热通道内的高温燃气充分换热,且由结构相同的管单元131拼接而成,能够简化加热管11的加工工艺,解决换热管11一体弯曲成型加工困难的问题。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可知,所述换热管11的两端部还包括进水段132及出水段133,进水口111开设在进水段132上,出水口112开设在出水段133上,进水段132和出水段133穿过各换热片12以露出于换热组件10的端部,以方便冷水的接入及热水的接出。进一步地,为了简化换热管11的加工工艺,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和所述第二直管段1313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和所述第二直管段1313均与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平行;所述第一弯管段1312和所述第二弯管段1314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弯管段1313和第二弯管段1314的弯曲半径相等,仅需采用一套模具便能实现对第一弯管段1312和第二弯管段1314的弯折成型;不仅能够简化水路系统13的加工工艺,且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第二直管段1313绕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均匀分布,进而使水路系统13中的水均匀地与烟气换热,更好地吸收烟气热量,避免换热腔周围的水路系统13因局部过热出现沸腾、干烧或局部吸收不了热量造成热损失等缺陷。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尽量减小换热片12上的开口面积以增大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形的换热组件(10)及分别盖合于所述换热组件(10)两端部的第一端盖(20)和第二端盖(30);所述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管(11)及若干换热片(12),所述换热管(11)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筒形的水路系统(13),各所述换热片(12)沿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间隔套设于所述水路系统(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形的换热组件(10)及分别盖合于所述换热组件(10)两端部的第一端盖(20)和第二端盖(30);所述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管(11)及若干换热片(12),所述换热管(11)采用一体成型弯折形成筒形的水路系统(13),各所述换热片(12)沿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间隔套设于所述水路系统(1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13)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管单元(131),所述管单元(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1311)、第一弯管段(1312)、第二直管段(1313)、第二弯管段(1314),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管单元(131)的第二弯管段(13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和所述第二直管段(1313)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和所述第二直管段(1313)均与所述水路系统(13)的中心轴平行;所述第一弯管段(1312)和所述第二弯管段(1314)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弯管段(1312)和第二弯管段(1314)的弯曲半径相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2)上开设有若干管孔(121),所述换热片(12)通过所述管孔(121)套设在所述水路系统(13)上;将所述换热组件(10)定义为参考面,所述管孔(121)开设的位置及形状与所述第一直管段(1311)和所述第二直管段(1313)在所述参考面的正投影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唐元锋张华平张上兵潘同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