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叉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79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叉织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开叉织带,包括主要由若干经线和两根纬线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本体,所述若干经线分为上经线组和下经线组,所述上经线组分为第一上经线组和第二上经线组,所述下经线组分为第一下经线组和第二下经线组;所述织带本体由至少两个编织单元首尾连接而成;每个编织单元沿织带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闭合段、分叉段和第二闭合段,所述第一闭合段、第二闭合段和分叉段均为扁平管状;所述分叉段包括第一分织带和第二分织带;所述第一分织带的管腔分别与第一闭合段和第二闭合段的管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叉织带闭合段没有折痕,非常美观,且织带的开合口位置牢固度极高。

A kind of split ribb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lit weaving belt. The split weaving belt comprises a main body woven by several warps and two weft threads. The warp threads are divided into upper warp threads and lower warp threads. The upper warp threads a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upper warp threads and the second upper warp threads, and the lower warp threads a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lower warp threads and the second lower warp threads. The body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braiding units connec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each braiding unit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closing section, the bifurcation section and the second closing section in tur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ibbon body. The first closing section, the second closing section and the bifurcation section are flat tubular; the bifurcation section includes the first and second braiding bands; the cavity of the first braiding ban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los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braiding band. The closed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tube cavity; the closed section of the open fork ribbon of the invention has no creases and is very beautiful, a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osition of the ribbon is very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叉织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带编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叉织带。
技术介绍
织带通常由经纱、纬纱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其广泛应用于服装以及体育防护和医疗绷扎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同一条织带上既有单股段,也有多股段的多叉织带。例如用于女性内衣肩带上时,位于肩位的一段以单股段为宜,而在织带与杯罩缝接处为多股段,则能使受力更均匀,连接更牢固。申请人曾经申请过专利(C31200610037295.5)一种可随意改变叉长的三叉织带,也在中国专利(C31104947292B)上提出一种一体编织成型的四叉织带及其编织方法和织机。如图1、图2、图3所示(图中A是单股段也可称为合口位,B是开叉段即开口位),上述开叉带均是由多段层叠出机,分为单股段和四叉段,所述单股段由四条在其左右边缘处两两连接的分织带组成,所述分织带分别在四个平面编织而成,各分织带之间通过交接位经线连接组成单股段,该种织带可以做到一体编织,且叉长可以任意改变,显著提高了织带效率。但是,该种方法所织的织带因为是由一侧或者另一侧经线线控制其开合口,因此无论怎样,打开后的合口位折痕是无法遮挡的,也不可能做出无痕的效果。另外,不论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叉织带,包括主要由若干经线和两根纬线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经线分为上经线组和下经线组,所述上经线组分为第一上经线组和第二上经线组,所述下经线组分为第一下经线组和第二下经线组;所述织带本体由至少两个编织单元首尾连接而成;每个编织单元沿织带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闭合段、分叉段和第二闭合段,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段为由上经线组、下经线组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分叉段分为第一分织带和第二分织带,所述第一分织带为由第一上经线组、第一下经线组与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第二分织带为由第二上经线组、第二下经线组与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叉织带,包括主要由若干经线和两根纬线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经线分为上经线组和下经线组,所述上经线组分为第一上经线组和第二上经线组,所述下经线组分为第一下经线组和第二下经线组;所述织带本体由至少两个编织单元首尾连接而成;每个编织单元沿织带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闭合段、分叉段和第二闭合段,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段为由上经线组、下经线组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分叉段分为第一分织带和第二分织带,所述第一分织带为由第一上经线组、第一下经线组与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第二分织带为由第二上经线组、第二下经线组与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第二闭合段为由上经线组、下经线组与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扁平管状织物结构;所述第一分织带的管腔分别与第一闭合段和第二闭合段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二分织带的管腔分别与第一闭合段和第二闭合段的管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还包括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所述第二边线沿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经线组和第二下经线组的外侧;所述第一闭合段由第一连接段和第一过渡段组成,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中,所述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处于同一侧,且所述第一纬线与所述上经线组交织成第一连接段的上层织面,所述第二纬线与所述下经线组交织成第一连接段的下层织面,所述第一纬线、第二纬线与所述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在织带本体的一侧组成第一连接段的收边结构,所述第一纬线、第二纬线与所述上经线组和下经线组的经线在织带本体的另一侧组成第一连接段的封口结构;在所述第一过渡段中,所述第一边线自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过渡段的交织处沿所述上经线组所在的平面斜向延伸至第一闭合段与第一分织带和第二分织带的交织点;所述第一边线的一侧为第一上经线组,所述第一边线的另一侧为第二上经线组;所述第一纬线与第一边线、第一上经线组和第一下经线组交织成第一过渡段的一侧U型织带结构;所述第二纬线与第一边线、第二上经线组、第二边线和第二下经线组交织成第一过渡段的另一侧U型织带结构;在所述第一分织带中,所述第一收边线为第一分织带的收边线;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项聪谢远份邬家平刘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