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54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包括阀体和“十”字型阀上盖,在阀体内部不同流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阀座,所述的阀座从阀体底部贯穿的第一连接件固定在阀体内部;所述的阀座的侧壁设有相同尺寸的第一流量孔,在所述的阀座的内部依次套接着底部开口的阀芯和流量调节环,所述的阀芯的侧面设置了等尺寸的第二流量孔,所述的流量调节环的侧面间或的设置了相同尺寸的隔离片和空隙孔,所述的流量调节环通过与阀芯之间的旋转调节隔离片与第二流量孔的重合面积从而调节流量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方便更换阀座降低了成本,又便于制造阀座的机加工;同时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控制流量。

A Control Valve with Adjustable Flow R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w-adjustable control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nd a top cover of a \ten\ type valve. A valve seat with an upper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junction of different flow passage cavities in the valve body.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valve body is fix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valve body; the side wall of the val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low hole of the same siz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valve seat is provided. The valve core and flow regulating ring with bottom opening are sleeved in turn. The side of the valv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flow orifice of equal size, and the side of the flow regula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isolators and voids of the same size. The flow regulating ring adjusts the coincidence area of the isolator and the second flow orifice by rotating between the flow regulating ring and the valve core to adjust the flow rat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valve seat, reduces the cost,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machining of the valve seat, and achieves more accurate flow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阀门中的阀座采用一体式连接设置在阀门中,经统计由于阀座的损坏而导致整个阀门的报废为导致阀门损坏的主要原因。而且加工包含阀座的阀门需要更高的精度,给机械加工带来了难度,且限制了阀门在控制流量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包括阀体和“十”字型阀上盖,在阀体内部不同流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阀座,所述的阀座从阀体底部贯穿的第一连接件固定在阀体内部;所述的阀座的侧壁设有相同尺寸的第一流量孔,在所述的阀座的内部依次套接着底部开口的阀芯和流量调节环,所述的阀芯的侧面设置了等尺寸的第二流量孔,所述的流量调节环的侧面间或的设置了相同尺寸的隔离片和空隙孔,所述的流量调节环通过与阀芯之间的旋转调节隔离片与第二流量孔的重合面积从而调节流量的大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离片、空隙孔、或第二流量孔的数目相同,所述的第二流量孔的数目与所述的第一流量孔的数目相同或不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离片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的第二流量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流量调节环和阀芯通过贯穿其底部的阀杆插入阀座中,在所述的流量调节环另一侧设置了用于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杆贯穿阀上盖直至伸出阀上盖的最上端,所述的阀上盖竖直部分的内部设有用于阀杆贯穿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阀上盖的顶端还依次设置了套接在阀杆外侧环形的组合式V型密封件和执行器连接件,所述的阀杆顶端的外侧和执行器连接件的内侧设置了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通过执行器连接件带动阀杆做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上盖通过横向部分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件与阀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座的底部的中心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相连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通过等轴设置的若干个支架与侧壁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活动式阀座是因为一般阀门的损坏大部分在阀座上损坏所以阀座的损坏也这能整个阀体的报废,这样的设计只要换个阀座方便成本低,也不需要拆管道。2.目前一般阀体生产的主要工艺地阀座上焊接硬度的材料再进行车加工,这样的工艺耗时耗力而且品质难以保证,采用我们的工艺方案极大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效率,使用寿命明显增长。3.因为阀座的设计成独立的配件,所以加工的工件更容易操作加工精度更高说明阀在使用的过程中泄漏量更小也就是说控制的精度也越高,所以这样的设计有更好的品质更好的使用寿命更能节约成本。4.采用可调节流量阀实现更加精准的流量控制,目的主要解决控温及其他流体控制的精确度,当需要小流量的时候可以调整到小流量,当需要大流量的时候可以调整到大流量,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场合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阀座的侧壁和底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阀杆及其底端所连接的阀芯和流量调节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阀芯和流量调节环的一种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阀体,2-阀上盖,3-阀座,301-第一流量孔,302-固定座,303-支架,4-第一连接件,5-流量调节环,501-隔离片,502-空隙孔,6-阀芯,601-第二流量孔,7-第三连接件,8-阀杆,9-第二连接件,10-组合式V型密封件,11-执行器连接件,12-紫铜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4所示的用于二通阀的控制阀的结构,包括阀体1和“十”字型阀上盖2,所述的阀上盖2通过横向部分两端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件7与阀体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在阀体1内部不同流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阀座3,所述的阀座3为活动式阀座,通过从阀体1底部贯穿的第一连接件4固定在阀体内部,安装过程中由于阀体1为了避免由于尺寸的差异所导致的缝隙,在阀体1与阀座相接触的位置之间设置紫铜垫片12用来调节缝隙的大小,减少漏水。当阀座3损坏时,通过拆卸第一连接件4和第三连接件7将所述的阀座3从阀体1上端的开口处拿出。所述的阀座3的侧壁设有相同尺寸的第一流量孔301,所述的阀座3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4相连的固定座302,所述的固定座302通过等轴设置的若干个支架303与侧壁相连,所述的支架303主要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流量孔301之间的分隔杆相连。为了能够实现调节流量的大小,所述的阀座3的内部依次套接着底部开口的阀芯6和流量调节环5,所述的阀芯6的侧面设置了等尺寸的第二流量孔601,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的侧面间或的设置了相同尺寸的隔离片501和空隙孔502。其中,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片501、空隙孔502、或第二流量孔601的数目相同,所述的第二流量孔601的数目与所述的第一流量孔301的数目相同或不同。优选的是四等分结构,安装的过程中确保第二流量孔601与第一流量孔301完全的一一对应。所述的隔离片501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的第二流量孔601所对应的圆心角,调节流量过程中,通过流量调节环5与阀芯6之间的旋转调节隔离片501与第二流量孔601的重合面积调节流量的大小。为了实现控制阀门的开启和旋转,所述的流量调节环7和阀芯6通过贯穿其底部的阀杆8插入阀座3中,在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另一侧设置了用于连接的第二连接件9。所述的阀杆8贯穿阀上盖2直至伸出阀上盖2的最上端,所述的阀上盖2竖直部分的内部设有用于阀杆8贯穿的通孔。在所述的阀上盖2的顶端还依次设置了套接在阀杆8外侧环形的组合式V型密封件10和执行器连接件11,所述的阀杆8顶端的外侧和执行器连接件11的内侧设置了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通过执行器连接件11带动阀杆8做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分别通过上下运动实现阀门启闭和通过旋转运动调节流量的大小。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9和第三连接件7采用的是六角螺杆,螺杆的长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以上所述的控制阀同样适用于三通阀的结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十”字型阀上盖(2),在阀体(1)内部不同流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阀座(3),所述的阀座(3)从阀体(1)底部贯穿的第一连接件(4)固定在阀体内部;所述的阀座(3)的侧壁设有相同尺寸的第一流量孔(301),在所述的阀座(3)的内部依次套接着底部开口的阀芯(6)和流量调节环(5),所述的阀芯(6)的侧面设置了等尺寸的第二流量孔(601),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的侧面间或的设置了相同尺寸的隔离片(501)和空隙孔(502),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通过与阀芯(6)之间的旋转调节隔离片(501)与第二流量孔(601)的重合面积从而调节流量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十”字型阀上盖(2),在阀体(1)内部不同流路腔体的连接处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阀座(3),所述的阀座(3)从阀体(1)底部贯穿的第一连接件(4)固定在阀体内部;所述的阀座(3)的侧壁设有相同尺寸的第一流量孔(301),在所述的阀座(3)的内部依次套接着底部开口的阀芯(6)和流量调节环(5),所述的阀芯(6)的侧面设置了等尺寸的第二流量孔(601),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的侧面间或的设置了相同尺寸的隔离片(501)和空隙孔(502),所述的流量调节环(5)通过与阀芯(6)之间的旋转调节隔离片(501)与第二流量孔(601)的重合面积从而调节流量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片(501)、空隙孔(502)、或第二流量孔(601)的数目相同,所述的第二流量孔(601)的数目与所述的第一流量孔(301)的数目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片(501)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的第二流量孔(601)所对应的圆心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育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驰程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