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25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新型的引发方式,经过引发后的缓凝剂够改善混凝土的缓凝性能,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大分子链中含有丰富的羟基、氨基等亲水基,能够对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子,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缓慢释放水分子,达到在水下的缓凝作用。

Preparation of a special concrete super-retarder for underwater Occlusive Pi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special concrete Super Retarder for underwater occlusion piles, which adopts a new initiation method. The retarder after initiation can improve the retarding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concrete. The macromolecule chain contains abundant hydrophilic groups such as hydroxyl and amino groups, which can absorb water molecules in concrete and coagulate it. In the process of soil condensation, water molecules are released slowly to achieve the retarding effect under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常用的试剂,不仅掺量小,而且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满足试剂需要,同时还能节约水泥,减少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功效。常见的外加剂有: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缓凝剂能够延缓水泥的水化速率,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缓凝剂种类较多,目前普遍使用的有蔗糖、柠檬酸、葡萄糖酸钠以及无机磷酸盐等。预拌混凝土在生产中经常需要掺入一定量的缓凝剂,使新拌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便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灌成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各种大型工程和高层建筑也不断出现,缓凝剂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对缓凝剂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采用普通缓凝剂效果不够理想,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降低混凝土强度;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冷接头”,要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到24h,甚至更长。普通缓凝剂作用时间短,显然已无法满足上述施工的要求。因此,具有超强缓凝作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目前遇到的部分水下作业需要在保证混凝土凝固强度的同时,保证混凝土在水下缓慢凝固,减少其内应力,防止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包括有机磷酸盐10-15份、有机缓凝剂5-10份、磷酸钠3-5份、聚丙烯酸钠5-10份、乙氧基二乙二醇醚12-16份、碳酸氢铵3-5份、过硫酸铵3-8份、水20-30份,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原料;聚谷氨酸/壳寡糖水凝胶5-9份蔗糖8-12份淀粉化合物8-12份S2:配入减水剂,原料与减水剂的重量比为20:1;S3: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S4:加入引发剂;S5:加入还原剂、链转移剂,进行还原反应;S6:缩合,在高压条件下持续2-3小时;S7:保温,温度40摄氏度,持续1小时;S8:中和,加入碱性溶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有机缓凝剂为蔗糖、淀粉化合物或者二者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有机缓凝剂中加入聚谷氨酸或者壳寡糖水凝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氧化剂为双氧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还原剂为维生素C或者次磷酸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链转移剂为硫代乙醇酸或者丙烯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设置为碱性溶液为纯碱溶液。本专利技术中,有机缓凝剂降低混凝土中毛细孔的连通性,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迁移率降低,起到保水作用;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融合形成薄膜网状结构,桥接在水泥石和集料之间,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起到缓凝作用;抑制混凝土界面区的微裂纹,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起到增强作用。淀粉化合物或蔗糖等糖类可提高水泥在基料表面的包覆力,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减少水泥表面因水分蒸发造成的贯通孔数量,起到缓凝和增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超缓凝剂的缓凝时间长,初凝时间大于24小时,推迟水化温峰的出现,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并且可以通过掺量调控缓凝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超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具有后期增强效果,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经过引发后的缓凝剂够改善混凝土的缓凝性能,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大分子链中含有丰富的羟基、氨基等亲水基,能够对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子,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缓慢释放水分子,达到在水下的缓凝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包括有机磷酸盐10-15份、有机缓凝剂5-10份、磷酸钠3-5份、聚丙烯酸钠5-10份、乙氧基二乙二醇醚12-16份、碳酸氢铵3-5份、过硫酸铵3-8份、水20-30份,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原料;聚谷氨酸/壳寡糖水凝胶5-9份蔗糖8-12份淀粉化合物8-12份S2:配入减水剂,原料与减水剂的重量比为20:1;S3: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S4:加入引发剂;S5:加入还原剂、链转移剂,进行还原反应;S6:缩合,在高压条件下持续2-3小时;S7:保温,温度40摄氏度,持续1小时;S8:中和,加入碱性溶液。有机缓凝剂为蔗糖、淀粉化合物或者二者混合物。有机缓凝剂中加入聚谷氨酸或者壳寡糖水凝胶。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氧化剂为双氧水。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引发效果好,反应速度快。还原剂为维生素C或者次磷酸钠。链转移剂为硫代乙醇酸或者丙烯酸,效果好。碱性溶液为纯碱溶液,成本低,无危害。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和有益效果为:有机缓凝剂降低混凝土中毛细孔的连通性,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迁移率降低,起到保水作用;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融合形成薄膜网状结构,桥接在水泥石和集料之间,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起到缓凝作用;抑制混凝土界面区的微裂纹,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起到增强作用。淀粉化合物或蔗糖等糖类可提高水泥在基料表面的包覆力,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减少水泥表面因水分蒸发造成的贯通孔数量,起到缓凝和增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超缓凝剂的缓凝时间长,初凝时间大于24小时,推迟水化温峰的出现,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并且可以通过掺量调控缓凝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超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具有后期增强效果,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经过引发后的缓凝剂够改善混凝土的缓凝性能,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大分子链中含有丰富的羟基、氨基等亲水基,能够对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子,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缓慢释放水分子,达到在水下的缓凝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包括有机磷酸盐10‑15份、有机缓凝剂5‑10份、磷酸钠3‑5份、聚丙烯酸钠5‑ 10份、乙氧基二乙二醇醚12‑16 份、碳酸氢铵3‑5份、过硫酸铵3‑8份、水20‑30份,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原料;聚谷氨酸/壳寡糖水凝胶5‑9份蔗糖 8‑12份淀粉化合物 8‑12份S2:配入减水剂,原料与减水剂的重量比为20:1;S3: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S4:加入引发剂;S5:加入还原剂、链转移剂,进行还原反应;S6:缩合,在高压条件下持续2‑3小时;S7:保温,温度40摄氏度,持续1小时;S8:中和,加入碱性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包括有机磷酸盐10-15份、有机缓凝剂5-10份、磷酸钠3-5份、聚丙烯酸钠5-10份、乙氧基二乙二醇醚12-16份、碳酸氢铵3-5份、过硫酸铵3-8份、水20-30份,在常温下混合均匀形成原料;聚谷氨酸/壳寡糖水凝胶5-9份蔗糖8-12份淀粉化合物8-12份S2:配入减水剂,原料与减水剂的重量比为20:1;S3: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S4:加入引发剂;S5:加入还原剂、链转移剂,进行还原反应;S6:缩合,在高压条件下持续2-3小时;S7:保温,温度40摄氏度,持续1小时;S8:中和,加入碱性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专用混凝土超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缓凝剂为蔗糖、淀粉化合物或者二者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明刘杰邓亚芬沈剑葛威金科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清天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