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622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缝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包括基座和下壳体,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和下壳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机架上垂直贯穿有挤压杆,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和挤压杆相对应的圆孔,位于机架底部的挤压杆上对称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和机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杆的顶端抵靠至凸轮的底部。通过滚轮的设计,便于装置能够自由行走,不需要操作人员手提,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由于下壳体能够偏转,便于使出料头沿着裂缝延展方向灌浆,挤压杆对裂缝中的灌浆料进行挤压,灌浆效果更好。

A Grouting Device with Controllable Grouting Spe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ap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grouting device with controllable grouting speed, including a base and a lower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base is equipped with rollers.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rough a column.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shell. The frame is vertically penetrated with an extrusion rod, and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 circular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extrusion rod is provided, and a bracket is symmetrically welded on the extrusion rod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A spr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racket and the frame, and the top of the extrusion rod is against the bottom of the cam. Through the design of roller, it is easy for the device to walk freely without operator's hand-held, which reduces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and labor intensity. Because the lower shell can deflect, it is easy to make the discharge head grou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crack extension. The extrusion rod extrudes the grouting material in the crack, and the grouting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
本技术涉及缝隙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脱水,引起收缩,或者受温度高低的温差影响,引起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裂缝修补处理,是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的技术。申请号为CN201711400473.0公开了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缝隙灌浆装置,包括浆液储存仓和出料头,所述浆液储存仓顶部通过开设的卡接凹槽与盖板上焊接的卡扣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通过减速器与位于浆液储存仓内部的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焊接有搅拌杆,所述转动轴上位于搅拌杆的下方焊接有螺旋叶片。该专利技术中,在浆液储存仓的内部同一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和螺旋叶片,对于浆液进行输送时,浆板杆可以对于浆液进行搅拌,同时利用螺旋叶片进行输送,使得浆液可以在进行均匀输送的同时对于浆液进行搅拌,使得浆液在使用时的效果更好。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上述方案在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操作把手进行工作,劳动强度大,不便于使出料头对准缝隙延展方向进行灌浆,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旨在改善传统方案劳动强度大并且不便于使出料头对准缝隙延展方向进行灌浆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包括基座和下壳体,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和下壳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均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均匀的设置有搅拌桨,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还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出上壳体,且端部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壳体末端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的流通方向为从内壳体内流向内壳体外,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中间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连接有出料头,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垂直贯穿有挤压杆,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和挤压杆相对应的圆孔,位于机架底部的挤压杆上对称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和机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杆的顶端抵靠至凸轮的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电热膜层,所述电热膜层采用型号为MY-JRB的220V硅橡胶电热膜,防水性能好、发热快、温度均匀,热效率高,利用电热膜层对下壳体内的浆料进行加热。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凸台,且凸台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下壳体和上壳体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后期清理和维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基座和支撑板均水平设置,所述立柱垂直焊接在基座和支撑板之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挤压杆的外壁和机架上的圆孔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进而确定了挤压杆的往复运动方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机架和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挤压杆能够及时复位,配合凸轮机构使用,凸轮转动时,会使得凸轮下方的挤压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进而使得挤压杆对裂缝中的灌浆料进行挤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杆上均匀的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转杆,所述搅拌桨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固定环上,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搅拌桨损坏后,便于将固定环卸下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浆料存储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中,通过出料头出料,通过滚轮的设计,便于装置能够自由行走,不需要操作人员手提,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由于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轴承座,使得下壳体能够偏转,由于下壳体能够偏转,便于使出料头沿着裂缝延展方向灌浆,内壳体、活塞杆、活塞和单向气阀构成简易的气筒结构,操作人员通过手柄推拉活塞杆端部的活塞,使得内壳体内的气体被挤压到下壳体和上壳体中,进而增加下壳体和上壳体内部气压,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中间连接有出料管,在气压的作用下,浆料加速通过出料管排出,实现对灌浆速度的调节,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配合凸轮机构使用,凸轮转动时,会使得凸轮下方的挤压杆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进而使得挤压杆对裂缝中的灌浆料进行挤压,灌浆效果更好,此外,下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电热膜层,利用电热膜层对下壳体内的浆料进行加热,在严寒的环境下也能够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的机架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下壳体;3-滚轮;4-立柱;5-支撑板;6-转轴;7-通孔;8-轴承座;9-上壳体;10-第一电机;11-转杆;12-搅拌桨;13-内壳体;14-活塞杆;15-活塞;16-单向气阀;17-手柄;18-出料管;19-出料头;20-第二电机;21-凸轮;22-机架;23-挤压杆;24-支架;25-弹簧;26-电热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包括基座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和下壳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均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均匀的设置有搅拌桨,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还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出上壳体,且端部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壳体末端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的流通方向为从内壳体内流向内壳体外,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中间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连接有出料头,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垂直贯穿有挤压杆,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和挤压杆相对应的圆孔,位于机架底部的挤压杆上对称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和机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挤压杆的顶端抵靠至凸轮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速度可控的灌浆装置,包括基座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和下壳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均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轴承座,所述下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均匀的设置有搅拌桨,所述上壳体内顶部还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出上壳体,且端部连接有手柄,所述内壳体末端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的流通方向为从内壳体内流向内壳体外,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中间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连接有出料头,所述下壳体底部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垂直贯穿有挤压杆,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和挤压杆相对应的圆孔,位于机架底部的挤压杆上对称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博黄帅边洪波李景全刘晓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