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变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519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变向装置,涉及工件传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圆柱电池的装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装配输送线的上下序流向转换领域。包括前进侧输送机、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变向机构、气缸驱动机构和减速电机;前进侧输送机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平行设置;安装板可以滑动安装于前进侧输送机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相对应内侧的滑道上,并可左右滑动;变向机构装于安装板的上部,位于前进侧输送机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的中间;气缸驱动机构装于安装板上,位于变向机构的一侧,并与变向机构相连接;减速电机装于安装板的底部,其输出轴与变向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机械手抓取法效率低、稳定性差;推拉法对载具具有冲击效应,并增加输送机数量,加大了投资成本等问题。

Conveyor Direction Conver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ying diversion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orkpiece conveying, in particular to the assembly conveying device of a cylindrical battery, in particular to the upper and lower sequence flow conversion field of the assembly conveying line. Including forward side conveyor, no-load return side conveyor, direction-changing mechanism, cylinder driving mechanism and deceleration motor; forward side conveyor and no-load return side conveyor are set parallel; installation plate can be sliding installed on the slideway corresponding to the inner side of forward side conveyor and no-load return side conveyor, and can slide left and right; the direction-chang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part of installation plate, located in front. The intake side conveyor and the empty vehicle return side conveyor are in the middle; the cylinder driv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installation board, which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rection-changing mechanis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direction-changing mechanism; the decelerating motor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stallation board, and its output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rection-chang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efficiency and poor stability of the manipulator grasping method, impact effect of the push-pull method on the vehicl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onveyors, an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变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件传送
,具体而言为圆柱电池的装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装配输送线的上下序流向转换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圆柱电池生产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其工序间输送多采用自动输送机。根据工艺需求,对于满足工艺条件的某些圆柱电池及载具需要在中间工序离开生产线进入中间工序,因此电池与载具在输送线中需要快速切换输送方向,多数移载方式采用机械手将电池及载具由一处输送机抓往另一处输送机,此种做法效率低及稳定性均较差;或者用推拉机构分别对每个电池载具施加推力,将其送到另外一条输送机上,此种做法对电池载具有冲击效应并增加输送机数量,加大一期设备投资成本。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输送变向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机械手抓取法效率低、稳定性差;推拉法对载具具有冲击效应,并增加输送机数量,加大了投资成本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输送变向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变轨式的输送变向机构,实现载具高效稳定的改变运行轨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输送变向装置包括:前进侧输送机、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变向机构、气缸驱动机构和减速电机;进一步地,前进侧输送机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平行设置;安装板滑动安装于前进侧输送机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相对应内侧的滑道上,并可左右滑动;进一步地,变向机构装于安装板的上部,位于前进侧输送机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的中间;进一步地,气缸驱动机构装于安装板上,位于变向机构的一侧,并与变向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减速电机装于安装板的底部,其输出轴与变向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变向机构包括:转盘、外围导向条、移动变轨导向条、内圈导向条;转盘装于安装板上,并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外圈导向条装于转盘右侧的安装板上部,形成弧形结构将转盘右侧进行封闭隔档;内圈导向条与外圈导向条平行且弧度相等,装于外圈导向条内部,通过龙门架连接;移动变轨导向条是两根平行轨道通过龙门架固定在一起,是前进侧输送机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中的一部分;移动变轨导向条内侧右端通过铰链座与气缸驱动机构相连接,左端通过铰链转轴铰装于安装板上。进一步地,气缸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滑杆、滑套、连板;滑套固定于安装板上,位于转盘的左侧;滑杆装于滑套内,可在滑套内左右滑动;滑杆的左端与固定装于安装板上的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右端与两个连板的左端相铰接;两个连板的右端分别与两个铰链座相铰接。进一步地,安装板与前进侧输送机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外围导向条和内圈导向条之间相互平行,间距与移动变轨导向条的间距相同。进一步地,移动变轨导向条的宽度与前进侧输送机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移动变轨导向条的两根平行轨道下平面要相互平行,且高于转盘的上平面。本技术的使用过程:1、根据需要将连接板在前进侧输送机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之间滑动至所需位置并固定好;2、通过PLC指令减速机启动,带动转盘顺时针回转;3、启动气缸将杠杆回缩带动滑杆向左移动,同时滑杆带动连板向后移动,连板通过铰链座拉动移动变轨导向条以左端的铰链转轴为中心转动,两个移动变轨导向条的右端同时向转盘圆心方向转动,移动变轨导向条的右端与内、外圈导向条相连接形成一个回转导向通道;4、零件通过前进侧输送机输送到变向装置前,进入到移动变轨导向条中,经回转导向通道进入到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实现变轨的目的。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变向装置,通过双向输送轨道间设置变向装置,实现了输送过程中的自动变相输送,避免了机械手抓取对零件造成的二次伤害。2、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变向装置,通过双向输送轨道间设置变向装置,实现了零部件高速变相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抓取法效率低、稳定性差;推拉法对载具具有冲击效应,并增加输送机数量,加大了投资成本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中:1、转盘2、外圈导向条3、移动变轨导向条4、铰链转轴5、滑套6、滑杆7、气缸8、连板9、铰链座10、内圈导向条11、安装板12、减速电机13、前进侧输送机14、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变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变向装置包括:前进侧输送机(13)、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变向机构、气缸驱动机构和减速电机(12);所述的前进侧输送机(13)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平行设置;安装板(11)滑动安装于前进侧输送机(13)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相对应内侧的滑道上,并可左右滑动;所述的变向机构装于安装板(11)的上部,位于前进侧输送机(13)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的中间;所述的气缸驱动机构装于安装板(11)上,位于变向机构的一侧,并与变向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减速电机(12)装于安装板(11)的底部,其输出轴与变向机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变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变向装置包括:前进侧输送机(13)、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变向机构、气缸驱动机构和减速电机(12);所述的前进侧输送机(13)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平行设置;安装板(11)滑动安装于前进侧输送机(13)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相对应内侧的滑道上,并可左右滑动;所述的变向机构装于安装板(11)的上部,位于前进侧输送机(13)和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14)的中间;所述的气缸驱动机构装于安装板(11)上,位于变向机构的一侧,并与变向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减速电机(12)装于安装板(11)的底部,其输出轴与变向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变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向机构包括:转盘(1)、外圈导向条(2)、移动变轨导向条(3)、内圈导向条(10);转盘(1)装于安装板(11)上,并与减速电机(12)的输出轴相连接;外圈导向条(2)装于转盘(1)右侧的安装板(11)上部,形成弧形结构将转盘(1)右侧进行封闭隔档;内圈导向条(10)与外圈导向条(2)平行且弧度相等,装于外圈导向条内部,通过龙门架连接;移动变轨导向条(3)是两根平行轨道通过龙门架固定在一起,是前进侧输送机(13)与空载具返回侧输送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魏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智云新能源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