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63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包括电阻Z1、运算放大器U1A、电阻Z2、电阻Z3、二极管D54、电容C1、电容C2、电阻Z4、电容CD1、电容CD2、运算放大器U1B以及三极管Q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保护电源和服务器系统,实现服务器系统的稳定高性能运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

An Optimized Circuit for Redundant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dundant power supply optimization circuit, which includes resistance Z1, operational amplifier U1A, resistance Z2, resistance Z3, diode D54, capacitor C1, capacitor C2, resistance Z4, capacitor CD1, capacitor CD2, operational amplifier U1B and transistor Q1.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protect power supply and server system, realize stable and high performance operation of the server system, but also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
技术介绍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在服务器系统中使用的电源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源组成,当其中一个电源出现故障后,另一个电源马上可以无间隙的切入工作。在更换电源后,又是两个电源协同工作。但是,现有的服务器电源稳定性不高,安全性差,不利于服务器系统的稳定高性能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该电路包括电阻Z1、运算放大器U1A、电阻Z2、电阻Z3、二极管D54、电容C1、电容C2、电阻Z4、电容CD1、电容CD2、运算放大器U1B以及三极管Q1;所述电阻Z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二极管D54的正极连接,电阻Z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GND、电容C2的一端、电阻Z4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电阻Z4的另一端、电阻Z2的一端连接,电阻Z2的另一端与电容CD1的一端、电源端VIN+、运算放大器U1B的同向输入端、三极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Z3的另一端与电源端VO+、电容CD2的一端、三极管Q1的漏极、运算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电容CD1的另一端与地端GND、电容CD2的另一端连接。特别地,所述电容CD1和电容CD2均采用电解电容。特别地,所述三极管Q1采用MOS管。本技术提出的冗余电源优化电路不仅能够保护电源和服务器系统,实现服务器系统的稳定高性能运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优化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优化电路结构图。本实施例中冗余电源优化电路具体包括电阻Z1、运算放大器U1A、电阻Z2、电阻Z3、二极管D54、电容C1、电容C2、电阻Z4、电容CD1、电容CD2、运算放大器U1B以及三极管Q1;所述电阻Z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二极管D54的正极连接,电阻Z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GND、电容C2的一端、电阻Z4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电阻Z4的另一端、电阻Z2的一端连接,电阻Z2的另一端与电容CD1的一端、电源端VIN+、运算放大器U1B的同向输入端、三极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Z3的另一端与电源端VO+、电容CD2的一端、三极管Q1的漏极、运算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电容CD1的另一端与地端GND、电容CD2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D1和电容CD2均采用电解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采用MOS管。所述电容CD1的正极接电源端VIN+,电容CD1的负极电容CD2的负极,电容CD2的正极接三极管Q1的漏极。工作时,电源端VIN+输出电压,通过三极管Q1输出到电源端VO+;通过运算放大器U1B对三极管Q1的漏极和栅极的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当电源端VO+电压大于电源端VIN+电压时关断三极管Q1,反之打开,从而实现冗余;需要注意的是运算放大器U1B的电源端电压要高于电源端VIN+电压,该压差一定要大于三极管Q1的门极电压,保证三极管Q1完全打开。此电路中增加U1A的外围电路,利用三极管Q1的内阻做过流保护,通过调整电阻Z1、电阻Z2、电阻Z3、电阻Z4的参数,当输出电流超过预设值时输出信号single来控制电源的反馈,进一步的保护电源和服务器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保护电源和服务器系统,实现服务器系统的稳定高性能运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Z1、运算放大器U1A、电阻Z2、电阻Z3、二极管D54、电容C1、电容C2、电阻Z4、电容CD1、电容CD2、运算放大器U1B以及三极管Q1;所述电阻Z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二极管D54的正极连接,电阻Z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GND、电容C2的一端、电阻Z4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电阻Z4的另一端、电阻Z2的一端连接,电阻Z2的另一端与电容CD1的一端、电源端VIN+、运算放大器U1B的同向输入端、三极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Z3的另一端与电源端VO+、电容CD2的一端、三极管Q1的漏极、运算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电容CD1的另一端与地端GND、电容CD2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冗余电源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Z1、运算放大器U1A、电阻Z2、电阻Z3、二极管D54、电容C1、电容C2、电阻Z4、电容CD1、电容CD2、运算放大器U1B以及三极管Q1;所述电阻Z1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二极管D54的正极连接,电阻Z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电源端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U1A的接地端接地GND、电容C2的一端、电阻Z4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向输入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尤王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