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储液器以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434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储液器以及采用该双向储液器的热泵系统,其中双向储液器包括罐体以及插设在罐体内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至少包括制冷模式下作为进管的第一输送管、和作为出管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向储液器,针对制冷模式下的出管设置了导流孔,连通出管管壁的内外两侧,气态冷媒从液面上部的导流孔进入出管并排出罐体,而液态冷媒从液面下部的导流孔以及出管底口进入出管并排出罐体,这样从双向储液器中输出的冷媒会更加均匀,蒸发器中冷媒分液更均匀,换热效果更好。

Two-way reservoir and heat pump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a heat pump system using the bidirectional liquid storage device, in which the bidirectional liquid storage device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d a conveyor pipe inserted in the tank body. The conveyor pipe comprises at least a first conveyor pipe as an inlet pipe in the refrigeration mode and a second conveyor pipe as an outlet pipe. The wall of the second conveyo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iversion hole. The two-way liquid storag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diversion hole for the outlet pipe of the refrigeration mode, which connects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pipe wall. Gaseous refrigerant enters the outlet pipe from the diversion hole above the liquid surface and discharges the tank body, while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s and discharges the tube from the diversion hole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liquid surface and the outlet pipe bottom, so that the refrigerant output from the two-way liquid storage device will be more uniform. Intercooler has more uniform liquid separation and better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储液器以及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工程
,尤其涉及双向储液器以及应用该双向储液器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系统中由于制冷和制热需要的冷媒量不同,故系统中需要设置储液器,对于常规的采用双向膨胀阀的热泵系统,参见图1,按照制冷流向依次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空气侧换热器3,膨胀阀4,双向储液器5,水侧换热器6,气液分离器7。采用双向膨胀阀的系统需要采用双向储液器。制热模式运行时,系统中多余的冷媒储存到双向储液器中,在制冷模式运行时,由于系统循环需要的冷媒量增加,双向储液器中的冷媒会回到循环系统中去。制冷模式下由于膨胀阀出来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状态,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双向储液器后会气液离。常规的双向储液器的结构参见图2,包括罐体51,罐体51内插设两根输送管,各输送管的底口邻近罐体底部,各输送管的顶部延伸出罐体并接入热泵系统的循环管路中。由于是双向储液器,因此两根输送管的进、出是相对的,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其中输送管52为出管,输送管53为进管;而在制热模式下互换,即输送管52为进管,输送管53为出管。由于气液分层和液面波动等因素,冷媒从双向储液器流出时会产生脉冲式的波动,而非均匀的流出,且制冷模式下尤为突出,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改进的双向储液器,冷媒从双向储液器可相对均匀的流出,保证换热效果。一种双向储液器,包括罐体以及插设在罐体内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至少包括制冷模式下作为进管的第一输送管、和作为出管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本技术还提供了若干实施例,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实施例方案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实施例之间进行组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均为竖直插设的直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壁上也设有导流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沿所处输送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处输送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导流孔中,各导流孔的大小相同、或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为条形孔,且沿所处输送管长度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至少有两组,同组中的各导流孔沿所处输送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不同组导流孔之间在所处输送管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至少分布于所处输送管高度方向的中部和/或下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有导流孔的输送管上滑动安装有浮套,该浮套具有与冷媒液面相应的高度位置,且不同高度位置上遮蔽相应部位的导流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套包括:滑动配合在所处输送管上的套管;连接在套管外壁上用以提供浮力的浮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套管的轴向上,所述浮子仅处在局部区域,且邻近罐体底部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子与套管外壁之间为直接固定或通过牵引件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子与套管为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子绕套管外壁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子为实心结构或浮子内部带有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子内部带有空腔,而该空腔环布在套管外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有导流孔的输送管上设有限制浮套升降极限位的限位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位于导流孔上方的上升限位件,以及邻近所处输送管底口的下降限位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沿所处输送管径向向外延伸的柱状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与所处输送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一种热泵系统,包括所述的双向储液器。本技术双向储液器,针对制冷模式下的出管设置了导流孔,连通出管管壁的内外两侧,气态冷媒从液面上部的导流孔进入出管并排出罐体,而液态冷媒从液面下部的导流孔以及出管底口进入出管并排出罐体,这样从双向储液器中输出的冷媒会更加均匀,蒸发器中冷媒分液更均匀,换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热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常规双向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双向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双向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冷媒液面较高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冷媒液面较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双向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浮套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采用实施例1中双向储液器的热泵系统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双向储液器,包括罐体51以及插设在罐体51内的输送管,输送管数量没有严格限制,但至少包括两根,即图中的输送管52和输送管53,就罐体51本身以及输送管与罐体51的配合方式并非重点,可依照常规手段实施。输送管52和输送管53底部采用斜口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平口等其他方式,各输送管底口邻近罐体51底部。在制冷模式下输送管52作为出管,即罐体51内的冷媒通过输送管52排出,输送管53在制冷模式下作为进管,即冷媒通过输送管53进入罐体51内。在制热模式下输送管52作为进管,即罐体51内的冷媒通过输送管53排出,输送管52在制热模式下作为进管,即冷媒通过输送管52进入罐体51内。输送管52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54,将输送管52的管壁内、外连通,冷媒可以经由输送管52的底口进入输送管52内,还可以经由导流孔54进入输送管52内。本实施例中输送管52和输送管53均为竖直插设的直管,但仅作为优选的举例方式,并不做严格限定,基于图3中的方位,下文中的各输送管轴向、长度方向、高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可理解为同一方向。导流孔54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冷媒液面的高度,为了保持适宜的液位,导流孔54分布于输送管52高度方向的下部,例如导流孔54分布的区域大致为输送管52底部且占输送管52总高度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位置适当向上,例如处在输送管52中部区域,或中部以及下部均有分布。导流孔54沿输送管5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为了便于加工可采用圆孔或椭圆孔但并不做严格限制,至少容许冷媒通过。本实施例中,多个导流孔54的大小相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冷媒液面下降时,为了尽快排出气态冷媒,导流孔54可以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即冷媒液面越低,气态冷媒排出越快,便于提升液面高度,保持流出冷媒中合适的气、液比例。在本实施例的变形方式中,导流孔54为条形孔,且沿输送管52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孔54还可以分组布置,例如至少有两组,同组中的各导流孔沿输送管5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不同组导流孔之间在输送管52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实施例2参见图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主要区别在于不仅输送管52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54,还在输送管53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55,至于各输送管上导流孔的形状以及分布方式,可以直接参照或结合实施例1中的方式。两根输送管上均设置导流孔的优点是储液器安装时不需要区分哪一根是制冷模式下的出管,通用性更强。储液器中冷媒液面动态变化,图5中冷媒液面较高时,大部分导流孔处在冷媒液面下,排出的主要为液态冷媒,会使冷媒液面趋向下降,反之冷媒液面较低时,大部分导流孔处在冷媒液面上,排出的液态冷媒比例降低,会使冷媒液面趋向上升,图中冷媒液面仅作原理性示意。制冷模式下,冷媒通过膨胀阀节流后成为气液两相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储液器,包括罐体以及插设在罐体内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至少包括制冷模式下作为进管的第一输送管、和作为出管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储液器,包括罐体以及插设在罐体内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至少包括制冷模式下作为进管的第一输送管、和作为出管的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导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均为竖直插设的直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壁上也设有导流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沿所处输送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至少分布于所处输送管高度方向的中部和/或下部。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汪新民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