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剥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03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导向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穿设有连接两者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同一侧端面垂直设置有若干送线校直辊,若干所述送线校直辊双排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垂直设置有拨线盘,所述拨线盘和送线校直辊位于第二支撑板同侧,所述所述拨线盘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拨线孔。该全自动剥线机具有送线整齐,防止导线扭损,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Automatic stri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stripper, and its technical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guiding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a second support plate, and a support rod connecting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is pierced; a number of feeding straightening roller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same side 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and a number of feeding straightening rollers are arranged in double rows. A dialing disc is arranged vertically 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the dialing disc and the feeding straightening roller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dialing disc is opened with a number of dialing holes along its length direction. The automatic stripp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neat wire feeding, avoiding wire torsion an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剥线机
本技术涉及剥线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自动剥线机。
技术介绍
全自动剥线机机箱本体和设置在机箱本体上的导向校直机构、拨线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目前一般采用自动剥线机取代手工剥线,使剥线速度大大加快。但是被截断和剥皮的导线都是一圈圈缠绕在一起的线盘,自动剥线机在导线送进时,需要将导线一圈圈分开,较为传统的方法是将线盘直接放在剥线机附近的地面上,在导线送进的过程中靠其自身蓬松松开。但是在导线送进的过程中,由于导线盘自身没有固定作用,容易散乱,使得导线在送线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缠绕,缠绕的导线一方面会对导线自身造成扭损,并且另一方面扭损的导线会对后续机台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导线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具有送线整齐,防止导线扭损,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包括机箱本体和设置在机箱本体上的导向校直机构、剥线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导向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穿设有连接两者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同一侧端面垂直设置有若干送线校直辊,若干所述送线校直辊双排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垂直设置有拨线盘,所述拨线盘和送线校直辊位于第二支撑板同侧,所述所述拨线盘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拨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线盘长期一卷一卷的放置在剥线机附近的地面上,再加上导线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所以在导线的送进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线间的相互缠绕,而导线之间的相互缠绕一方面对导线的进线产生阻碍,另一方面相互缠绕的导线之间存在一定的扭损,而导向校直机构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在导线的送进过程中相互缠绕的导线之间的快速分线、校直和送进。首先若干导线穿过拨线孔,因为导线本身具有柔性,所以拨线孔对导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因为一个拨线孔内只穿设一根导线,相对于一个拨线孔中穿设两根或者多根导线而言,进一步减少了导线之间的扭损;导线在送进过程拨线孔对导线起到一个初步分线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导线在送线校直辊上出现导线的堆叠和缠绕的情况。导线穿过拨线孔之后,穿设在两排相互交错的送线校直辊上,根据送线校直辊的双排设置,位于下排的送线校直辊对导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位于上排的送线校直辊对导线起到一个压实作用,上下双排送线校直辊对导线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得导线只能在上下双排送线校直辊之间移动;由于导线是一圈圈缠绕在一起的线盘,所以导线不是直的,存在一定的弯曲,根据送线校直辊的交错设置,位于上排的送线校直辊相当于一个张紧辊对于穿设在上下双排送线校直辊之间的导线起到一个张紧拉直的作用,从而对弯曲的导线起到一个校直的作用,同时由于送线校直辊对导线存在一定的张紧力,减少了导线在送线校直辊上运动偏移;送线校直辊整体对导线起到进一步的支撑和分线作用。在送线校直辊两端均设有剥线盘,一端的剥线盘对导线起到初步分线的作用,另一端的剥线盘对经过送线校直辊的导线仍起到一个支撑和分线的作用,减少分线和校直后的导线再次缠绕在一起,从而减少导线的扭损,保障了后续机台的正常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拨线孔等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拨线孔等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拨线孔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当导线的缠绕段卡在两拨线孔之间的间距上时,该间距能够对缠绕在一起的导线起到一个分线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线孔设置有半导向管,所述半导向管两端管口为倾斜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拨线孔设置半导向管,半导向管一方面对导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的同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导线盘是放置在地上的,竖直方向垂设的导线由于重力的作用,在导线送进的过程中其导线表面与半导向管的管口存在一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对导线表面会造成一定的磨损,通过将半导向管两端的管口设置为倾斜弧面,圆导线在圆弧面上的移动其摩擦力相对较小,从而减少了导线表面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排送线校直辊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下排送线校直辊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排送线校直辊对导线向下起到一定的张紧作用,其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转动便于导线水平方向的送入;下排送线校直辊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下排送线校直辊对导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下排送线校直辊在导线送入时不随导线的送入而转动,从而不会出现上下排送线校直辊同时转动,导致导线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保证了上排送线校直辊对导线的张紧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线校直辊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限位板,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隔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过剥线盘导线整齐的排设在若干限位板之间,限位板的设计使得导线在送线校直辊的表面上运动时,导线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每根导线都不会发生偏移,对导线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减少导线的缠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大于导线的直径大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线的直径大小,从而减小了导线与限位板之间的摩擦,利于导线在送线校直辊上的移动,从而减少导线表面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一侧面设置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设置在限位板上,滚珠将导线与限位板的表面隔开,滚珠的圆弧面与导线的圆弧面相切,从而减少了导线与限位板侧壁的摩擦,从而减少了导线表面的磨损;滚珠的滚动有利于导线在送线校直辊上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限位板上相对滚珠之间的距离与导线直径大小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的两滚珠之间的距离等于导线直径的大小,从而使得导线卡在相对的两滚珠之间,对导线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增加了导线在送线校直辊上的平稳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可实施性,各导线穿过拨线孔分别整齐穿设在上下两排交错设置的送线校直辊的限位板之间,然后从另一端的拨线盘的拨线孔中穿出,一拨线盘对导线起到初步的支撑导向作用,经送线校直辊上的限位板的限位作用,对穿设的导线起到进一步的支撑和限位的作用;2.滚珠、倾斜弧面的设置减小了导线表面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向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支撑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本体;11、导向校直机构;12、剥线机构;13、控制机构;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支撑杆;231、丝杆;232、导向杆;233、调节螺母;3、送线校直辊;31、限位板;32、滚珠;41、拨线盘;42、拨线孔;43、半导向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箱本体1,机箱本体1一侧固定有用于疏导导线的导向校直机构11,机箱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剥线机构12和控制全自动绕线机动作的控制机构13。如图2所示,导向校直机构11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竖直排布,第一支撑板21垂直于其底面竖直穿设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远离第一支撑板21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支撑杆23包括丝杆231和位于丝杆231两侧的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包括机箱本体(1)和设置在机箱本体(1)上的导向校直机构(11)、剥线机构(12)以及控制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校直机构(11)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之间穿设有连接两者的支撑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同一侧端面垂直设置有若干送线校直辊(3),若干所述送线校直辊(3)双排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一端垂直设置有拨线盘(41),所述拨线盘(41)和送线校直辊(3)位于第二支撑板(22)同侧,所述拨线盘(41)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拨线孔(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剥线机,包括机箱本体(1)和设置在机箱本体(1)上的导向校直机构(11)、剥线机构(12)以及控制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校直机构(11)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之间穿设有连接两者的支撑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同一侧端面垂直设置有若干送线校直辊(3),若干所述送线校直辊(3)双排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一端垂直设置有拨线盘(41),所述拨线盘(41)和送线校直辊(3)位于第二支撑板(22)同侧,所述拨线盘(41)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拨线孔(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剥线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拨线孔(42)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剥线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方殷宏斌喻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业昌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