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86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硅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翻片装置包括两个固定侧板、两个板状的吸盘和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固定侧板分别竖直设置,并间隔平行分布;两个所述吸盘并列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之间的上部,且所述吸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侧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吸盘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吸盘反向翻转。优点:结构设计简单,翻片效率高,利于高效生产。

A flip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icon wafer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flipping device. The flipp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two fixed side plates, two plate-shaped suckers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two fixed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spaced parallel distribution; the two sucker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on the upper part between the two fixed side plat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ucker are respectively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fixed side plates;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sucker are transmitted. The sucker is movably connected and can drive the sucker to reverse turn. Advantages: Simple structure design, high turning efficiency, conducive to efficient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片装置
本技术属于硅片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翻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片发电效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电池片裂片后再焊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件的发电功率。现有技术在进行太阳能电池片裂片时,通常采用激光束将电池片背面进行一定深度的划线,然后采用机械力将其沿划线部位掰断。现有技术的裂片装置,通常采用两个并列设置的裂片吸盘背面朝上吸附经过划线的电池片再控制裂片吸盘沿着硅片划线位置转动,使划线位置受力,达到裂片的目的,裂片后,再进行焊接。由于焊接时需要对电池片正面进行焊接,需要增加将电池片翻面的翻面装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8346717A《半片电池片翻面装置及其方法》。提供了一种半片电池片翻面装置,包括用于吸附电池片的翻面吸盘叉,用于旋转翻转吸盘叉的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和翻面吸盘叉在X轴和Z轴方向运动的X-Z轴运动单元。此翻面装置解决了人工翻转时对电池片造成的损伤,但是结构复杂,且翻转及运动所耗费的时间长,翻转效率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097533B《硅片传输翻转架》,提供了一种硅片传输翻转架,包括左转轴、矩形框架、上U形托架、下U形托架和右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两端,上U型托架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上长边的上端面上,三者呈“Z”形分布,在上U形架的下端面设有吸盘。克服了转盘式必须翻转的缺陷,也克服了抓手式翻片装置中存在回程空转的缺陷。但是,也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且翻片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片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翻片装置,包括两个固定侧板、两个板状的吸盘和驱动机构;两个上述固定侧板分别竖直设置,并间隔平行分布;两个上述吸盘并列设置在两个上述固定侧板之间的上部,且上述吸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固定侧板转动连接;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吸盘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上述吸盘翻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翻片效率高,利于高效生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吸盘包括长方形的板体和分别均匀安装在上述板体两面的多个负压吸嘴,上述板体内部具有负压腔,上述负压腔外接负压装置,上述负压吸嘴分别与上述负压腔连通,上述板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固定侧板转动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盘形状与硅片相匹配,利于硅片的吸附翻转。进一步,上述板体的两端中部分别水平设有连通其内部负压腔的空心轴,上述板体两端的空心轴分别穿过两个上述固定侧板,并分别与上述固定侧板转动连接,任意一端的上述空心轴远离上述板体的一端分别通过气管接头外接负压装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利于吸盘气路的良好布置。进一步,上述吸盘设有两个,且分别并列间隔的分布在两个上述固定侧板之间,上述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上述吸盘传动连接,并可同步驱动两个上述吸盘翻转。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双工位同步翻转,效率较高。进一步,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上皮带轮、两个下皮带轮、两条皮带和驱动装置,两个上述上皮带轮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上述吸盘同一端的空心轴上,并位于同一个上述固定侧板背离另一个上述固定侧板的一侧,两个上述下皮带轮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两个上述上皮带轮的下方,并分别可转动与上述固定侧板连接,两条上述皮带分别环绕过对应的上述上皮带轮与上述下皮带轮,上述驱动装置与两条上述皮带的任意一侧的同一位置处传动连接,并可同步驱动两条上述皮带任意一侧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上述上皮带轮及两个上述吸盘同步翻转。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机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有效的驱动两条皮带同步移动,运行比较稳定。进一步,上述驱动装置包括顶升装置和连接头,上述顶升装置与上述连接头传动连接,上述连接头分别可拆卸的与两条上述皮带任意一侧的同一高度处连接,上述顶升装置可驱动上述连接头上下移动,并带动两条上述皮带任意一侧同步上下移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装置结构紧凑、简单,利于与两条皮带的连接。进一步,上述连接头包括U型的连接件和两块夹板,上述连接件设置在两条上述皮带之间,上述顶升装置与上述连接件传动连接,两块上述夹板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上述连接件的两端相互背离的一侧,两条上述皮带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穿过两块上述夹板与上述连接件的两端之间,并夹持在两块上述夹板与上述连接件的两端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头设计合理,非常利于与两条皮带的传动连接,拆装也比较方便。进一步,上述顶升装置为气缸,并设置在上述连接件的下方,其驱动端向上并与上述连接件的封闭端中部连接固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布局紧凑、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翻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固定侧板,2、吸盘,3、驱动机构,21、板体,22、负压吸嘴,31、上皮带轮,32、下皮带轮,33、皮带,34、驱动装置,341、顶升装置,342、连接头,3421、连接件,3422、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翻片装置包括两个固定侧板1、至少一个板状的吸盘2和驱动机构3;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分别竖直设置,并间隔平行分布;至少一个上述吸盘2设置在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之间的上部,且上述吸盘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上述驱动机构3与上述吸盘2传动连接,并可驱动上述吸盘2翻转。生产过程中,初始状态下,吸盘2处于水平状态,并外接负压装置,其下表面为吸附面,裂片后的硅片背面朝向吸附于吸盘的下表面吸附面,翻转时,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吸盘2转动180度,使的硅片翻转至正面朝上,然后取下硅片进行正面焊接即可,翻面非常方便,简单,效率高。较佳的,上述吸盘2包括长方形的板体21和分别均匀安装在上述板体21两面的多个负压吸嘴22,上述板体21内部具有负压腔,上述负压腔外接负压装置,上述负压吸嘴22分别与上述负压腔连通,上述板体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板体21的两面均有负压吸嘴22,其任意一面均可作为吸附面,吸盘2的长方形设计与裂片后的硅片形状相匹配,利于硅片的稳定吸附及翻面。较佳的,上述板体21的两端中部分别水平设有连通其内部负压腔的空心轴,上述板体21两端的空心轴分别穿过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并分别与上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任意一端的上述空心轴远离上述板体21的一端分别通过气管接头外接负压装置,该设计使得吸盘2整体气路布置比较合理,不会影响吸盘2的翻转。较佳的,上述吸盘2设有两个,且分别并列间隔的分布在两个上述固定侧板1之间,上述驱动机构3分别与两个上述吸盘2传动连接,并可同步驱动两个上述吸盘2翻转,可实现双工位的裂片硅片的翻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较佳的,上述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上皮带轮31、两个下皮带轮32、两条皮带33和驱动装置34,两个上述上皮带轮31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上述吸盘2同一端的空心轴上,并位于同一个上述固定侧板1背离另一个上述固定侧板1的一侧,两个上述下皮带轮32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两个上述上皮带轮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侧板(1)、至少一个板状的吸盘(2)和驱动机构(3);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分别竖直设置,并间隔平行分布;至少一个所述吸盘(2)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之间的上部,且所述吸盘(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吸盘(2)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吸盘(2)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侧板(1)、至少一个板状的吸盘(2)和驱动机构(3);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分别竖直设置,并间隔平行分布;至少一个所述吸盘(2)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之间的上部,且所述吸盘(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吸盘(2)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吸盘(2)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2)包括长方形的板体(21)和分别均匀安装在所述板体(21)两面的多个负压吸嘴(22),所述板体(21)内部具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外接负压装置,所述负压吸嘴(22)分别与所述负压腔连通,所述板体(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1)的两端中部分别水平设有连通其内部负压腔的空心轴,所述板体(21)两端的空心轴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并分别与所述固定侧板(1)转动连接,任意一端的所述空心轴远离所述板体(21)的一端分别通过气管接头外接负压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2)设有两个,且分别并列间隔的分布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之间,所述驱动机构(3)分别与两个所述吸盘(2)传动连接,并可同步驱动两个所述吸盘(2)翻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两个上皮带轮(31)、两个下皮带轮(32)、两条皮带(33)和驱动装置(34),两个所述上皮带轮(31)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所述吸盘(2)同一端的空心轴上,并位于同一个所述固定侧板(1)背离另一个所述固定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晶李志刚艾辉徐贵阳雷合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