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42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坚固,抗风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起到醒目警示作用,且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包括有支撑板、支撑座、安装箱、挡板、第一拉环、车轮、升降机构、移动机构、隔板、蓄电池、放置框、第一警示板、透明板、LED灯、盖板、第二拉环、固定机构、第一弹性件、滑杆和固定球;支撑座固接于支撑板顶部,安装箱固接于支撑座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结构坚固,抗风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起到醒目警示作用,且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
本技术属于电力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
技术介绍
前电力公司在一些场地新建、改建或扩建时,为了防止人员误入带电区域、误碰带电设备而导致人身伤亡,需要在施工区域放置警示牌。电力施工警示牌具有警示和提醒人们的作用,从而使人们能够远离危险区域,便于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中国专利CN201420547934.2针对已有的警示牌结构不坚固,抗风能力差,在晚上或者天气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无法达到醒目警示效果,且现有警示牌都是外接电源,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警示牌,其通过蓄电池的方式,克服了现有警示牌因外接电源而引发人员触电的问题,但由于缺少移动的部件,从而会导致该警示牌在携带的过程中特别麻烦,严重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结构坚固,抗风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起到醒目警示作用,且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来克服现有技术中警示牌携带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警示牌结构不坚固,抗风能力差,在晚上或者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无法达到醒目警示效果,且不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坚固,抗风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起到醒目警示作用,且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包括有支撑板、支撑座、安装箱、挡板、第一拉环、车轮、升降机构、移动机构、隔板、蓄电池、放置框、第一警示板、透明板、LED灯、盖板、第二拉环、固定机构、第一弹性件、滑杆和固定球;支撑座固接于支撑板顶部,安装箱固接于支撑座顶部,升降机构固接于安装箱底部,车轮固接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移动机构固接于安装箱内底部,放置框固接于移动机构的输出端,蓄电池放置于蓄电池内;挡板与安装箱一侧铰接,且挡板顶部开设有固定槽;安装箱开设有第一滑槽,且位于挡板上方;滑杆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滑杆顶部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箱连接;固定球固接于滑杆底部,且固定球与固定槽插装配合;第一拉环固接于挡板一侧,透明板固接于安装箱前侧面,安装箱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警示板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一警示板位于透明板后侧;安装箱内安装有LED灯,盖板与安装箱顶部铰接,固定机构固接于安装箱远离挡板的一侧,且固定机构的输出端与盖板插装配合;第二拉环固接于盖板顶部。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有空心管、升降杆、滑套、拉板、第一插杆和第二弹性件;空心管固接于安装箱底部;升降杆与安装箱滑动连接,且升降杆上开设有第一插槽;车轮固接于升降杆底部,滑套固接于空心管一侧;第一插杆与滑套滑动连接,且第一插杆与第一插槽插装配合;拉板固接于第一插杆远离空心管的一侧,且拉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空心管连接。进一步的,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和第二蝶形螺栓;第一滑块固接于安装箱内底部,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放置框固接于第一滑轨顶部,第一滑轨靠近挡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蝶形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接,且第二蝶形螺栓与第一滑轨相配合。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插杆、第三连接杆、固定板、第三弹性件、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盖板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滑轨固接于安装箱一侧,第三连接杆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插杆固接于第三连接杆顶部,且第二插杆与第二插槽插装配合;固定板固接于第二滑轨远离安装箱的一侧,且固定板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二滑块连接。进一步的,该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还包括有拉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两第二连接杆均固接于安装箱后侧,且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第二卡块固接于第一连接杆,且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卡接;安装箱后侧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块固接于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且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卡接;拉杆固接于两第一连接杆顶部。进一步的,该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还包括有第二警示板;安装箱还开设有多个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位于第二滑槽后侧;第二警示板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的,该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还包括有第一蝶形螺栓和夹板;放置框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蝶形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螺接;夹板固接于第一蝶形螺栓一端,且位于放置框内。进一步的,该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还包括有海绵垫;海绵垫固接于夹板远离放置框的一侧。进一步的,该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还包括有警示灯;安装箱两侧均安装有警示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结构坚固,抗风能力强,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起到醒目警示作用,且方便工作人员携带的效果,通过升降机构和车轮的相配合,使得工作人员能快速的将警示牌移动至指定的地方,通过移动机构带动蓄电池移入、移出蓄电池,使得工作人员能更快速的更换蓄电池,通过固定机构对盖板进行固定、松开,使得盖板能将安装箱遮挡住,从而避免灰尘、水渍等进入到安装箱内而影响到第一警示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移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图10中B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图10中B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板,2-支撑座,3-安装箱,4-挡板,5-第一拉环,6-车轮,7-升降机构,71-空心管,72-升降杆,73-第一插槽,74-滑套,75-拉板,76-第一插杆,77-第二弹性件,8-移动机构,81-第一滑块,82-第一滑轨,83-第二螺纹孔,84-第二蝶形螺栓,9-隔板,10-蓄电池,11-放置框,12-第一警示板,13-透明板,14-LED灯,15-盖板,16-第二拉环,17-固定机构,171-第二插槽,172-第二插杆,173-第三连接杆,174-固定板,175-第三弹性件,176-第二滑块,177-第二滑轨,18-第一弹性件,19-滑杆,20-第一滑槽,21-固定槽,22-固定球,23-第二滑槽,24-拉杆,25-第一连接杆,26-第二连接杆,27-第一卡槽,28-第一卡块,29-第二卡块,30-第二卡槽,31-第三滑槽,32-第二警示板,33-第一螺纹孔,34-第一蝶形螺栓,35-夹板,36-海绵垫,37-警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如图1-13所示,包括有支撑板1、支撑座2、安装箱3、挡板4、第一拉环5、车轮6、升降机构7、移动机构8、隔板9、蓄电池10、放置框11、第一警示板12、透明板13、LED灯14、盖板15、第二拉环16、固定机构17、第一弹性件18、滑杆19和固定球22;支撑座2固接于支撑板1顶部,安装箱3固接于支撑座2顶部,升降机构7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板(1)、支撑座(2)、安装箱(3)、挡板(4)、第一拉环(5)、车轮(6)、升降机构(7)、移动机构(8)、隔板(9)、蓄电池(10)、放置框(11)、第一警示板(12)、透明板(13)、LED灯(14)、盖板(15)、第二拉环(16)、固定机构(17)、第一弹性件(18)、滑杆(19)和固定球(22);支撑座(2)固接于支撑板(1)顶部,安装箱(3)固接于支撑座(2)顶部,升降机构(7)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车轮(6)固接于升降机构(7)的输出端,移动机构(8)固接于安装箱(3)内底部,放置框(11)固接于移动机构(8)的输出端,蓄电池(10)放置于蓄电池(10)内;挡板(4)与安装箱(3)一侧铰接,且挡板(4)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1);安装箱(3)开设有第一滑槽(20),且位于挡板(4)上方;滑杆(19)与第一滑槽(20)滑动连接,且滑杆(19)顶部通过第一弹性件(18)与安装箱(3)连接;固定球(22)固接于滑杆(19)底部,且固定球(22)与固定槽(21)插装配合;第一拉环(5)固接于挡板(4)一侧,透明板(13)固接于安装箱(3)前侧面,安装箱(3)开设有第二滑槽(23);第一警示板(12)与第二滑槽(23)滑动连接,且第一警示板(12)位于透明板(13)后侧;安装箱(3)内安装有LED灯(14),盖板(15)与安装箱(3)顶部铰接,固定机构(17)固接于安装箱(3)远离挡板(4)的一侧,且固定机构(17)的输出端与盖板(15)插装配合;第二拉环(16)固接于盖板(15)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板(1)、支撑座(2)、安装箱(3)、挡板(4)、第一拉环(5)、车轮(6)、升降机构(7)、移动机构(8)、隔板(9)、蓄电池(10)、放置框(11)、第一警示板(12)、透明板(13)、LED灯(14)、盖板(15)、第二拉环(16)、固定机构(17)、第一弹性件(18)、滑杆(19)和固定球(22);支撑座(2)固接于支撑板(1)顶部,安装箱(3)固接于支撑座(2)顶部,升降机构(7)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车轮(6)固接于升降机构(7)的输出端,移动机构(8)固接于安装箱(3)内底部,放置框(11)固接于移动机构(8)的输出端,蓄电池(10)放置于蓄电池(10)内;挡板(4)与安装箱(3)一侧铰接,且挡板(4)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1);安装箱(3)开设有第一滑槽(20),且位于挡板(4)上方;滑杆(19)与第一滑槽(20)滑动连接,且滑杆(19)顶部通过第一弹性件(18)与安装箱(3)连接;固定球(22)固接于滑杆(19)底部,且固定球(22)与固定槽(21)插装配合;第一拉环(5)固接于挡板(4)一侧,透明板(13)固接于安装箱(3)前侧面,安装箱(3)开设有第二滑槽(23);第一警示板(12)与第二滑槽(23)滑动连接,且第一警示板(12)位于透明板(13)后侧;安装箱(3)内安装有LED灯(14),盖板(15)与安装箱(3)顶部铰接,固定机构(17)固接于安装箱(3)远离挡板(4)的一侧,且固定机构(17)的输出端与盖板(15)插装配合;第二拉环(16)固接于盖板(15)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7)包括有空心管(71)、升降杆(72)、滑套(74)、拉板(75)、第一插杆(76)和第二弹性件(77);空心管(71)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升降杆(72)与安装箱(3)滑动连接,且升降杆(72)上开设有第一插槽(73);车轮(6)固接于升降杆(72)底部,滑套(74)固接于空心管(71)一侧;第一插杆(76)与滑套(74)滑动连接,且第一插杆(76)与第一插槽(73)插装配合;拉板(75)固接于第一插杆(76)远离空心管(71)的一侧,且拉板(75)通过第二弹性件(77)与空心管(7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力施工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8)包括有第一滑块(81)、第一滑轨(82)和第二蝶形螺栓(84);第一滑块(81)固接于安装箱(3)内底部,第一滑轨(82)与第一滑块(81)滑动连接,放置框(11)固接于第一滑轨(82)顶部,第一滑轨(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君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