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074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面板结构,具备:外面板;侧梁外板,其被配置在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内侧面板,其被配置在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在从车辆外侧起以内侧面板、侧梁外板以及外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或者从车辆外侧起以侧梁外板、外面板以及内侧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上述这些面板被点焊在一起。在车辆用面板结构中,外面板具有棱线部,并且与棱线部的板厚相比第一焊接部处的板厚被设为较薄。

Vehicle pane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omprising: an outer panel; a side beam outer panel, which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outer panel; an inner panel, which is arranged inside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outer panel; a first welding section, at the first welding section, which is overlapp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vehicle in the order of the inner panel, the side beam outer panel and the outer panel. The above panels are spot welded together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y are overlapp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vehicle in the order of the side beam outer panels, the outer panels and the inner panels. In the pa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s, the outer panel has an edge sec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at the first welding section is set to be thinner than that at the edge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面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4-306884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如下的焊接部的车辆用面板结构,在所述焊接部处,在从车辆外侧起以车顶面板、侧梁外板、外面板(梁外面板)及内面板(梁内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使上述这些面板被点焊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2004-306884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在使最外层的面板(车顶面板)的板厚变薄了的情况下,在焊接部处,面板整体的板厚相对于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的板厚比(面板整体的板厚/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会变大。并且,因为在点焊过程中,熔核被形成在面板整体的板厚方向的中央部处,所以当上述的板厚比变高时,存在点焊的熔核并未被形成在最外层的面板上,从而产生焊接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为了抑制焊接不良的产生而通过使外面板的板厚变薄从而使面板整体的板厚变薄,以使上述的板厚比抑制为较小时,外面板对于车辆碰撞(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的耐力会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使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变薄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不良的产生,并且能够维持外面板对于车辆碰撞的耐力的车辆用面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具备:外面板、侧梁外板、内侧面板和第一焊接部。外面板构成车顶侧梁的外板或者前柱的外板。侧梁外板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内侧面板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焊接部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形成,即,在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或者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侧梁外板、所述外面板以及所述内侧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使包括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在内的三块以上的面板被点焊在一起,从而被形成。所述外面板具有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向车辆外侧被设为凸状的棱线部,并且与所述棱线部的板厚相比,所述第一焊接部处的板厚被设为较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第一焊接部通过在从车辆外侧起以内侧面板、侧梁外板以及外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或者从车辆外侧起以侧梁外板、外面板及内侧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使包括内侧面板、侧梁外板及外面板在内的三块以上的面板被点焊在一起,从而被形成。因此,通过内侧面板、侧梁外板以及其它面板(除了内侧面板、侧梁外板以及外面板以外的面板)中的任意一个,从而构成了第一焊接部处的最外层的面板。而且,通过包括内侧面板、侧梁外板以及外面板在内的三块以上的面板,从而构成了第一焊接部处的面板整体。外面板具有被配置于第一焊接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向车辆外侧被设为凸状的棱线部,并且与棱线部的板厚相比,第一焊接部处的板厚被设为较薄。因此,与将外面板中的包括第一焊接部在内的整体的板厚增厚至外面板的棱线部的板厚的情况(第一比较例)相比,能够使第一焊接部处的面板整体的板厚变薄。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与第一比较例相比,能够在第一焊接部处,将面板整体的板厚相对于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的板厚比维持为较小。因此,即使在使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变薄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不良的产生。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与使外面板中的包括棱线部在内的整体的板厚减薄至外面板的焊接部的板厚的情况(第二比较例)相比,向车辆外侧被设为凸状的棱线部的板厚被设为较厚。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与第二比较例相比,棱线部对于车辆碰撞中的来自车辆外侧的输入而不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维持外面板对于车辆碰撞的耐力。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即使在使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变薄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不良的产生,并且能够维持外面板对于车辆碰撞的耐力。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外面板被设为,从所述棱线部起朝向所述第一焊接部而使板厚逐渐变薄。在此,当在外面板中的棱线部与第一焊接部之间板厚急剧地发生变化的情况(第三比较例)下,在车辆碰撞时应力会集中在变化部分处。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由于外面板被设为从棱线部起朝向第一焊接部而使板厚逐渐变薄,因此,与第三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在车辆碰撞时应力集中在外面板的一部分处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焊接部。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焊接部通过在所述外面板上以使所述车顶侧梁的梁内面板重叠在相对于第一焊接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下表面上的状态而对所述外面板和所述梁内面板进行焊接而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车顶侧梁的梁内面板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被焊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即使在使最外层的面板的板厚变薄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焊接不良的产生,并且能够维持外面板对于车辆碰撞的耐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与工业意义将被描绘至如下的附图中以供参考,其中相同数字表示相同要素。图1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1的Ⅱ-Ⅱ线剖视图)。图3为表示第一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4为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焊接部的主视剖视图。图5为表示第二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6为表示在第二比较例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中设置了加固件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7为表示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的主视剖视图(图1的Ⅷ-Ⅷ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各图中被适当地表示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以及箭头标记IN分别表示车辆前方侧、车辆上方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宽度方向为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向,并且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中央朝向两端侧的方向称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将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相反方向称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在下文中,有时会将车辆中的前、后、左、右、上以及下分别简单地表现为前、后、左、右、上以及下。有时会将各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称为外端部,并将各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称为内端部。车辆用面板结构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面板结构10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应用了车辆用面板结构10的车辆100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车辆用面板结构10的主视剖视图(图1的Ⅱ-Ⅱ线剖视图)。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用面板结构10被应用于汽车等的车辆100中的车顶面板20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处。由于车辆用面板结构10在被应用于车顶面板20的右侧的部分、和被应用于车顶面板20的左侧的部分中,除了左右被翻转了这一点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对被应用于车顶面板20的左侧的部分的车辆用面板结构1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车辆用面板结构10具备:车顶面板20(内侧面板的一个示例)、梁外面板30(外面板的一个示例)、梁内面板40、侧梁外板50、第一焊接部11(焊接部的一个示例)、第二焊接部12和第三焊接部13。车顶面板20为构成车辆100的顶部的面板,且由钢板等的金属而形成。车顶面板20的主视剖视观察(在图1的Ⅱ-Ⅱ线上进行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面板,其构成车顶侧梁的外板或者前柱的外板;侧梁外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内侧面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在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或者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侧梁外板、所述外面板以及所述内侧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使包括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在内的三块以上的面板被点焊在一起,其中,所述外面板具有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向车辆外侧被设为凸状的棱线部,并且与所述棱线部的板厚相比,所述第一焊接部处的板厚被设为较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4 JP 2017-2328381.一种车辆用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面板,其构成车顶侧梁的外板或者前柱的外板;侧梁外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内侧面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焊接部处,在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或者从车辆外侧起以所述侧梁外板、所述外面板以及所述内侧面板的顺序而被重叠的状态下,使包括所述内侧面板、所述侧梁外板以及所述外面板在内的三块以上的面板被点焊在一起,其中,所述外面板具有被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本圭昭上野直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