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FcγRIIA具有特异性的结合分子及其使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1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55
本公开提供了FcγRIIA结合分子,例如,能够抑制FcγRIIA活性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及在例如治疗或预防炎性、免疫介导的或自身免疫疾病或紊乱中使用FcγRIIA结合分子的方法。

Specific binding molecule for Fc gamma RIIA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Fc gamma RIIA binding molecules, such as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capable of inhibiting Fc gamma RIIA activity, and methods of using Fc gamma RIIA binding molecules in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inflammatory, immune-mediated or autoimmune diseases or disorders, for exa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对FcγRIIA具有特异性的结合分子及其使用
技术介绍
FcγR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其结合免疫球蛋白(IgG)亚型抗体的Fc部分。人Fcγ受体(FcγR)具有不同的功能、结合亲和力(affinity)和细胞分布1。在人中,存在5种FcγR:高亲和力受体FcγRI(CD64),其可以结合单体IgG;和低亲和力受体FcγRIIA(CD32A),FcγRIIB(CD32B),FcγRIIIA(CD16A),和FcγRIIIB(CD16B),其较弱地结合单体IgG,但是易与IgG的免疫复合物结合。认为FcγRI、FcγRIIA、FcγRIIIA和FcγRIIIB具有激活性质,然而FcγRIIB主要是抑制。FcγRIIA和FcγRIIB是最密切相关的受体。负责与IgG相互作用的这些受体的胞外区域具有大于90%的序列同一性2。FcγRIIA和FcγRIIB细胞内信号转导区域中的序列差异介导不同的细胞响应。FcγR介导数个细胞过程,包括抗原或病原体摄取,脱粒,抗原呈递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此外,FcγR可与其他受体相互作用以影响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使免疫系统失效(failure)以适当地限制FcγR的反应性可以在炎性、免疫介导的或自身免疫疾病或紊乱的发展中其作用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异质性自身抗体驱动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SLE患者的标志是存在直接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包括dsDNA,ssDNA,和核酸相关蛋白(例如,RNP、组蛋白、Smith、Ro)。皮肤、肺和肾中疾病临床表现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相关4。免疫复合物介导的FcγRIIA活化涉及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5。大约60%的SLE患者具有I型干扰素(IFN)基因签名,其在具有严重疾病活动的患者中最普遍。重要地,含有DNA和RNA的免疫复合物诱导浆细胞样树突细胞以FcγRIIA依赖性方式产生I型IFNα5,6,7。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表示具有多系统临床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的异质性组8。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和嗜酸性肉芽肿(EGPA)。AAV患者的标志是存在直接针对中性粒细胞胞质抗原的自身抗体。ANCA的靶抗原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乳铁蛋白和其他。GPA主要与对PR3的抗体相关,而MPA和EGPA两者都与对MPO的抗体相关。ANCA不仅作为诊断标志物,还在疾病中起直接的致病作用。ANCA可以经由FcγRIIA诱导中性粒细胞的直接活化,而这可以导致血管损伤9。此外,ANCA还可以触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FcγRIIA依赖性诱导,而这可能引起炎症和自身免疫应答10。因此,FcγRIIA似乎在AAV的发展和病理学中起核心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征在于产生针对血小板抗原的自身反应性抗体。涂覆血小板表面的自身抗体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巨噬细胞促进其清除。FcγR的库和细胞表达在小鼠和人之间不同,尽管FcγRII是人中最广泛表达的FcγR,但在小鼠中不存在。使用针对人FcγRIIA转基因和鼠活化FcγR缺陷的小鼠,证明了被动施用的抗-血小板抗体以FcγRIIA依赖性方式触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此外,在患有原发性ITP的患者中观测到单核细胞上显著较高的FcγRIIA/B比;用作ITP患者一线疗法的高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降低FcγRIIA/B比12。这些体外和体内数据表明,人FcγRIIA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形成被认为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很重要17。相反地,NET的形成还与不利作用相关,如血栓形成,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18,19,20。除了它们在ANCA相关血管炎中的致病作用,有证据表明NET可能导致败血症,血栓形成,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肝损伤,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和I型糖尿病21,22。因为FcγRIIA在形成NET中起着关键作用10,阻断FcγRIIA可能在治疗NET相关疾病中具有有益作用。可以体内引发抗体-药物抗体(ADA)以响应治疗性抗体。除了ADA对治疗性暴露的影响,在药物和ADA之间形成免疫复合物可以引起潜在有害的FcR介导的超敏反应23。因为FcγRIIA是负责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效应功能的主要活化FcγR,所以阻断FcγRIIA可能能够抑制ADA介导的不利作用。本公开提供了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这样组合物的方法,如用于治疗或预防炎性、免疫介导的或自身免疫疾病或紊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主要方面总结如下。其他方面述于本公开的专利技术详述、实施例、附图和权利要求。本公开各部分中的描述旨在与其他部分联合阅读。此外,本公开各部分中所述多种实施方式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并且所有这样的组合旨在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公开提供了FcγRIIA结合分子,例如,能够抑制FcγRIIA活性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及在例如治疗或预防炎性、免疫介导的或自身免疫疾病或紊乱中使用FcγRIIA结合分子的方法。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结合分子包含含有选自下述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2(VH-CDR2):SEQIDNO:19和SEQIDNO:20。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结合分子包含含有选自下述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1(VL-CDR1):SEQIDNO:22、SEQIDNO:23、SEQIDNO:24、SEQIDNO:25和SEQIDNO:26。在特定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分子包含分别含有选自以下所述氨基酸序列的VH-CDR2和VL-CDR1:(i)SEQIDNO:19和SEQIDNO:22;(ii)SEQIDNO:19和SEQIDNO:23;(iii)SEQIDNO:19和SEQIDNO:24;(iv)SEQIDNO:20和SEQIDNO:25;(v)SEQIDNO:20和SEQIDNO:23;或(vi)SEQIDNO:20和SEQIDNO: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结合分子包含:(a)分别含有选自以下所述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2(VH-CDR2)和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1(VL-CDR1):(i)SEQIDNO:19和SEQIDNO:22;(ii)SEQIDNO:19和SEQIDNO:23;(iii)SEQIDNO:19和SEQIDNO:24;(iv)SEQIDNO:20和SEQIDNO:25;(v)SEQIDNO:20和SEQIDNO:23;或(vi)SEQIDNO:20和SEQIDNO:26;(b)含有SEQIDNO:29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1(VH-CDR1);(c)含有SEQIDNO:30或SEQIDNO:45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可变互补决定区3(VH-CDR3);(d)含有SEQIDNO:31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2(V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结合分子包含:a.分别包含选自以下所述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2(VH‑CDR2)和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i)SEQ ID NO:19和SEQ ID NO:22;(ii)SEQ ID NO:19和SEQ ID NO:23;(iii)SEQ ID NO:19和SEQ ID NO:24;(iv)SEQ ID NO:20和SEQ ID NO:25;(v)SEQ ID NO:20和SEQ ID NO:23;和(vi)SEQ ID NO:20和SEQ ID NO:26;b.包含SEQ ID NO:29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1(VH‑CDR1);c.包含SEQ ID NO:30或SEQ ID NO:45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3(VH‑CDR3);d.包含SEQ ID NO:31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2(VL‑CDR2);和e.包含SEQ ID NO:32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3(VL‑CDR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9 US 62/329,627;2016.06.14 US 62/349,8041.一种特异性结合FcγRIIA的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结合分子包含:a.分别包含选自以下所述氨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2(VH-CDR2)和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i)SEQIDNO:19和SEQIDNO:22;(ii)SEQIDNO:19和SEQIDNO:23;(iii)SEQIDNO:19和SEQIDNO:24;(iv)SEQIDNO:20和SEQIDNO:25;(v)SEQIDNO:20和SEQIDNO:23;和(vi)SEQIDNO:20和SEQIDNO:26;b.包含SEQIDNO:29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1(VH-CDR1);c.包含SEQIDNO:30或SEQIDNO:45的免疫球蛋白可变重链互补决定区3(VH-CDR3);d.包含SEQIDNO:31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2(VL-CDR2);和e.包含SEQIDNO:32的免疫球蛋白可变轻链互补决定区3(VL-CDR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分子,其包含SEQIDNO:19和SEQIDNO:2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分子,其包含重链可变(VH)区和轻链可变(VL)区,它们分别包含选自以下所述的氨基酸序列:(i)SEQIDNO:33和SEQIDNO:34,(ii)SEQIDNO:35和SEQIDNO:36,(iii)SEQIDNO:37和SEQIDNO:38,(iv)SEQIDNO:39和SEQIDNO:40,(v)SEQIDNO:41和SEQIDNO:42,和(vi)SEQIDNO:43和SEQIDNO:4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分子,其包含VH区和VL区,它们分别包含氨基酸序列SEQIDNO:33和SEQIDNO:34。5.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其与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分子竞争或交叉竞争。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分子,其选自鼠抗体、人抗体、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重组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和它们的抗原结合片段。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分子,其选自Fv、Fab、F(ab’)2、Fab’、dsFv片段、单链Fv(scFV)、sc(Fv)2、二硫键连接的(dsFv)、双抗体、三抗体、四抗体、小抗体或单链抗体。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分子,其包含免疫球蛋白(Ig)重链恒定区。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恒定区是人IgG恒定区。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恒定区包含在Kabat位置234、235和331处的氨基酸取代,其中:a.在Kabat位置234处的氨基酸被苯丙氨酸(F)取代,b.在Kabat位置235处的氨基酸被谷氨酸(E)取代,且c.在Kabat位置331处的氨基酸被丝氨酸(S)取代。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恒定区包含相对于野生型人IgG恒定区在位置251-257、285-290、308-314、385-389和428-436处氨基酸残基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其中氨基酸位置编号根据Kabat的EU索引。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合分子,其中,所述恒定区包含在Kabat位置252、254和256处的氨基酸取代,其中:a.在Kabat位置252处的氨基酸被酪氨酸(Y)取代,b.在Kabat位置254处的氨基酸被苏氨酸(T)取代,和c.在Kabat位置256处的氨基酸被谷氨酸(E)取代。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分子,其包含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区。14.如权利要求1313所述的结合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A·沃斯登B·陈G·P·西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维埃拉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