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017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29
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颈枕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之间的前侧;颈枕后侧的底座之间活动设置有头枕;两个底座的上部均对称垂直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二号滑块;支撑柱前侧的底座上通过支座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两个支撑柱之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三号滑块,三号滑块底部的开口端通过转轴与连接杆的上端旋转连接;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固定座;所述的针头固定插设在针头固定座的内部,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稳定针的走向,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能够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灵活的进行调节,能够增加医生手术的效率,减少医生操作的失误率,实用性更强。

A Needle Holding Device for Ophthalmic Clinical Surg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edle holding device for ophthalmic clinical surgery,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The cervical pillow is fixed at the front side between the two bases; a head pillow is movably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s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cervical pillow; the upper parts of the two bases are symmetrically and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a support pillar, an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illar is fixed with a No. 2 slider; and the base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support pillar is fixed with a support pillar. The telescopic rod; the upper part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guide rail; the sliding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No. 3, and the opening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slider No. 3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bottom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needle fixing seat; the needle is fixed and inser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needle fixing seat, which can effectively help doctors stabilize the needle during the operation. Trend,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flexible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medical staff, can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doctor's operation, reduce the error rate of doctor's operation, more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
技术介绍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在眼科手术后需要对手术伤口进行处理,目前的操作方式是人工手持针进行手术,该种操作方式由于手指和针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使医生产生疲惫感,容易产生操作失误,现有技术中的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大部分结构复杂,操作比较麻烦,且不能根据使用调节,灵活性较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稳定针的走向,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能够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灵活的进行调节,能够增加医生手术的效率,减少医生操作的失误率,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头枕、颈枕、头部固定带、支撑柱、导轨、连接杆、针头固定座、针头;颈枕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之间的前侧,且颈枕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相对的侧壁上;颈枕后侧的底座之间活动设置有头枕,头枕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滑块,一号滑块滑动设置在底座侧壁上的滑槽内;两个底座的上部均对称垂直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二号滑块,且二号滑块滑动设置在底座上部开设的滑槽内;支撑柱前侧的底座上通过支座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前端与支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后端与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之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柱的内侧壁上;导轨上滑动设置有三号滑块,三号滑块底部的开口端通过转轴与连接杆的上端旋转连接,转轴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三号滑块底部的开口上;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固定座;所述的针头固定插设在针头固定座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为单腿双节电动升降杆。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固定座包含夹片、卡座和紧固螺母;卡座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卡座上等圆角固定设置有数个夹片,夹片与卡座为一体式结构,每两个夹片之间设有间隙;夹片的外侧通过螺纹与紧固螺母旋接;数个夹片的中部固定穿设有针头。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的后侧设置有头部固定带;头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左侧底座的上部,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右侧底座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包含支撑块、提升块、拉簧和锯齿卡块;两个支撑块左右对称设置,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的底座上,支撑块的上部设置有提升块,支撑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的上端与提升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拉簧的底端与支撑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块之间的提升块的底部垂直固定设置有锯齿卡块,锯齿卡块的底部与头部固定带相卡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在手术缝合过程中稳定针的走向,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能够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灵活的进行调节,能够增加医生手术的效率,减少医生操作的失误率,实用性更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三号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针头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颈枕1、底座2、头枕3、一号滑块4、支撑柱5、二号滑块6、伸缩杆7、支座8、导轨9、三号滑块10、转轴11、连接杆12、针头13、针头固定座14、夹片14-1、卡座14-2、紧固螺母14-3、头部固定带15、固定装置16、支撑块16-1、提升块16-2、拉簧16-3、锯齿卡块1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2、头枕3、颈枕1、头部固定带15、支撑柱5、导轨9、连接杆12、针头固定座14、针头13;颈枕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之间的前侧,且颈枕1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相对的侧壁上,方便在手术时,将底座2固定;颈枕1后侧的底座2之间活动设置有头枕3,头枕3的左右两侧固定焊设有一号滑块4,一号滑块4滑动设置在底座2侧壁上的滑槽内,方便根据不同的头型来调整舒适度;两个底座2的上部均对称垂直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焊设有二号滑块6,且二号滑块6滑动设置在底座2上部开设的滑槽内,方便调节支撑柱5的位置;支撑柱5前侧的底座2上通过支座8固定设置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前端与支座8固定焊接,伸缩杆7的后端与支撑柱5的侧壁固定焊接,该伸缩杆7采用的是电动伸缩杆7,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两个支撑柱5之间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轨9,导轨9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柱5的内侧壁上;导轨9上滑动设置有三号滑块10,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端通过转轴11与连接杆12的上端旋转连接,转轴11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上,方便调节连接杆12的角度;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焊设有针头固定座14;所述的针头13固定插设在针头固定座14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12为型号为smr-300型号的单腿双节电动升降杆,且连接杆12与外部电源连接,方便了针头13的升降。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固定座14包含夹片14-1、卡座14-2和紧固螺母14-3;卡座14-2与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焊接;卡座14-2上等圆角固定设置有三个夹片14-1,夹片14-1与卡座14-2为一体式结构,每两个夹片14-1之间设有间隙;夹片14-1的外侧通过螺纹与紧固螺母14-3旋接,方便根据不同直径的针头13进行松紧调节;三个夹片14-1的中部固定穿设有针头13。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2的后侧设置有头部固定带15;头部固定带1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侧底座2的上部,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16固定在右侧底座2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16包含支撑块16-1、提升块16-2、拉簧16-3和锯齿卡块16-4;两个支撑块16-1左右对称设置,支撑块16-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的底座2上,支撑块16-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块16-2,支撑块16-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簧16-3,拉簧16-3的上端与提升块16-2的底部固定焊接,拉簧16-3的底端与支撑块16-1的内侧壁固定焊接,利用拉簧16-3的反向拉伸力将提升块16-2的归位;两个支撑块16-1之间的提升块16-2的底部垂直固定焊设有锯齿卡块16-4,锯齿卡块16-4的底部与头部固定带15相卡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进行眼科临床手术时,将连接杆12上升到最高的位置,让患者平躺在病床上,然后颈部搁置在颈枕1上,调节头枕3的前后位置,使得头部枕在头枕3上,然后将头部固定带15固定在患者的额头上,通过固定装置16锁紧;通过调节伸缩杆7,将支撑柱5移动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2)、头枕(3)、颈枕(1)、头部固定带(15)、支撑柱(5)、导轨(9)、连接杆(12)、针头固定座(14)、针头(13);颈枕(1)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之间的前侧,且颈枕(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相对的侧壁上;颈枕(1)后侧的底座(2)之间活动设置有头枕(3),头枕(3)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滑块(4),一号滑块(4)滑动设置在底座(2)侧壁上的滑槽内;两个底座(2)的上部均对称垂直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二号滑块(6),且二号滑块(6)滑动设置在底座(2)上部开设的滑槽内;支撑柱(5)前侧的底座(2)上通过支座(8)固定设置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前端与支座(8)固定连接,伸缩杆(7)的后端与支撑柱(5)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5)之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导轨(9),导轨(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柱(5)的内侧壁上;导轨(9)上滑动设置有三号滑块(10),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端通过转轴(11)与连接杆(12)的上端旋转连接,转轴(11)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上;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固定座(14);所述的针头(13)固定插设在针头固定座(14)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2)、头枕(3)、颈枕(1)、头部固定带(15)、支撑柱(5)、导轨(9)、连接杆(12)、针头固定座(14)、针头(13);颈枕(1)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之间的前侧,且颈枕(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在两个底座(2)相对的侧壁上;颈枕(1)后侧的底座(2)之间活动设置有头枕(3),头枕(3)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滑块(4),一号滑块(4)滑动设置在底座(2)侧壁上的滑槽内;两个底座(2)的上部均对称垂直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二号滑块(6),且二号滑块(6)滑动设置在底座(2)上部开设的滑槽内;支撑柱(5)前侧的底座(2)上通过支座(8)固定设置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前端与支座(8)固定连接,伸缩杆(7)的后端与支撑柱(5)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5)之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导轨(9),导轨(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柱(5)的内侧壁上;导轨(9)上滑动设置有三号滑块(10),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端通过转轴(11)与连接杆(12)的上端旋转连接,转轴(11)的左右两端固定在三号滑块(10)底部的开口上;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固定座(14);所述的针头(13)固定插设在针头固定座(14)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12)为单腿双节电动升降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夏陈炜李道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