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04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盖体,盖设在锅体上,盖体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与排气通道配合,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上设置有配合结构,当配重块压在限压阀本体上时,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当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时,限压阀处于第二状态,当限压阀本体与排气通道分离时,限压阀处于第三状态;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转动以使限压阀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当配重块转动预定角度后,配重块通过配合结构带动与限压阀本体转动以使限压阀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产品体积大的问题。

Pressure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ure cooking utensil,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for holding food for cooking; a cover body,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pot body and has an exhaust passage; a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which cooperates with the exhaust passage, comprises a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and a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a match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When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pressed on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a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In the first state, when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is in the second state, when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is separated from the exhaust passage,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is in the third state;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to rotate so that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can switch from the first state to the second state. When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rotates at a predetermined angle,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drives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body to rotate through the matching structure. Move to switch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from the second state to the third state.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product volume of pressure cooking utensils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能够实现多段压力的电压力锅,电压力锅一般包括锅体以及锅盖,锅盖上设置有限压阀以及摆杆,摆杆的端部设置有磁铁,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以及配重块,当摆杆的具有磁铁的一端转动至限压阀上方上时,能够将配合块吸起,从而实现两种工作压力。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多段压力,但是对空间要求大,且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产品体积大或者装配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盖体,盖设在锅体上,盖体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与排气通道配合,限压阀包括限压阀本体和配重块,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上设置有配合结构,当配重块压在限压阀本体上时,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当配重块与限压阀本体分离时,限压阀处于第二状态,当限压阀本体与排气通道分离时,限压阀处于第三状态;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转动以使限压阀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当配重块转动预定角度后,配重块通过配合结构带动与限压阀本体转动以使限压阀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进一步地,配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限压阀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以及第二凸起结构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二凸起结构形成配合结构,当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起结构以及第二凸起结构在限压阀的周向方向上具有间距。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结构为第一凸耳,和/或第二凸起结构为第二凸耳。进一步地,配重块呈下部具有开口的筒状,限压阀本体呈筒状,限压阀本体包括上筒段以及下筒段,上筒段伸入配重块内,且配重块被上筒段与下筒段连接处的台阶面支撑,第一凸起结构为设置在配重块的侧壁上的第一凸耳,第二凸起结构为设置在下筒段的侧壁上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耳。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盖体本体以及设置在盖体本体上的座体,至少部分限压阀位于座体内。进一步地,配重块的外侧壁与座体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配重块的外侧壁与座体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一凸筋,和/或,下筒段的外侧壁与座体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下筒段的外侧壁与座体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二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凸筋。进一步地,配重块的底部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倾斜壁形成第一倾斜面,下筒段的底部设置有三角形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倾斜壁形成第二倾斜面。进一步地,座体上设置有用以避让第一凸耳以及第二凸耳的避让口。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为电磁阀。进一步地,压力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面盖以及内衬,面盖、内衬以及盖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衬上设置有用以避让限压阀的避让孔,驱动机构设置在内衬上,排气通道设置在盖体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需要克服限压阀本体以及配重块的重力以实现排气。当限压阀处于第二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只需克服限压阀本体的重力即可实现排气。当限压阀处于第三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能够直接从排气通道排出实现快速降压。因此,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两种工作压力,实现多段调压的功能。此外,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限压阀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即可切换多种状态,因此上述结构简单,不但便于装配还能节省空间,缩小产品体积。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内衬与盖体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内衬与盖体配合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盖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盖体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限压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的限压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图7的限压阀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内衬;12、盖体;121、盖体本体;122、座体;123、第一凸筋;124、第二凸筋;125、避让口;20、限压阀;21、限压阀本体;211、上筒段;212、下筒段;213、第二倾斜面;214、第二缺口;215、台阶面;22、配重块;223、第一倾斜面;224、第一缺口;50、驱动机构;70、配合结构;71、第一凸起结构;72、第二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盖体12、限压阀20以及驱动机构50。其中,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盖体12盖设在锅体上,盖体12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20与排气通道配合,限压阀20包括限压阀本体21和配重块22,配重块22与限压阀本体21上设置有配合结构70,当配重块22压在限压阀本体21上时,限压阀20处于第一状态,当配重块22与限压阀本体21分离时,限压阀20处于第二状态,当限压阀本体21与排气通道分离时,限压阀20处于第三状态。驱动机构50驱动配重块22转动以使限压阀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当配重块22转动预定角度后,配重块22通过配合结构70带动与限压阀本体21转动以使限压阀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限压阀处于第一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需要克服限压阀本体21以及配重块22的重力以实现排气。当限压阀处于第二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只需克服限压阀本体21的重力即可实现排气。当限压阀处于第三状态时,锅体内的气体能够直接从排气通道排出实现快速降压。因此,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两种工作压力,实现多段调压的功能。此外,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限压阀20仅通过驱动机构50驱动转动即可切换状态,因此上述结构简单,不但便于装配还能节省空间,缩小产品体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50驱动限压阀20转动除了能够实现两种工作压力以外(即第一状态、第二状态),还能够通过控制实现排气,当用户需要快速开盖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50推动限压阀20至第三状态以实现快速排气,从而实现快速开盖的目的。一个部件,多种用途,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71,限压阀本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72,第一凸起结构71以及第二凸起结构7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第一凸起结构71与第二凸起结构72形成配合结构7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限压阀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驱动机构50推动第一凸起结构71以使配重块转动,配重块2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逐渐上升,当配重块22脱离限压阀本体21时,限压阀20即切换为第二状态。当需要将限压阀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时,使驱动机构50继续推动第一凸起结构71,在推动过程中,第一凸起结构71将会与第二凸起结构72贴合并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盖体(12),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盖体(12)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20),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所述限压阀(20)包括限压阀本体(21)和配重块(22),所述配重块(22)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上设置有配合结构(70),当所述配重块(22)压在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上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配重块(22)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分离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二状态,当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与所述排气通道分离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三状态;驱动机构(50),驱动所述配重块(22)转动以使所述限压阀(2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配重块(22)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配重块(22)通过所述配合结构(70)带动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转动以使所述限压阀(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三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盖体(12),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盖体(12)设置有排气通道;限压阀(20),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所述限压阀(20)包括限压阀本体(21)和配重块(22),所述配重块(22)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上设置有配合结构(70),当所述配重块(22)压在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上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配重块(22)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分离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二状态,当所述限压阀本体(21)与所述排气通道分离时,所述限压阀(20)处于第三状态;驱动机构(50),驱动所述配重块(22)转动以使所述限压阀(2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配重块(22)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配重块(22)通过所述配合结构(70)带动与所述限压阀本体(21)转动以使所述限压阀(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71),所述限压阀本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72),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1)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1)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形成所述配合结构(70),当所述限压阀(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1)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在所述限压阀(20)的周向方向上具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71)为第一凸耳,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结构(72)为第二凸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2)呈下部具有开口的筒状,所述限压阀本体(21)呈筒状,所述限压阀本体(21)包括上筒段(211)以及下筒段(212),所述上筒段(211)伸入所述配重块(22)内,且所述配重块(22)被所述上筒段(211)与所述下筒段(212)连接处的台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何意王本新曾俊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